<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5-04-01 08:41 原文鏈接: “同行評審”造假再曝學術丑聞

      北京時間3月27日,《華盛頓郵報》在一篇題為《主要出版社撤回43篇科學論文劍指大面積“同行評審”造假丑聞》的文章中稱,英國大型學術醫療科學出版商現代生物出版集團(BioMed Central)撤銷了43篇生物醫學論文,其中41篇是中國作者,單位涉及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中國醫科大學等多家高校附屬醫院,還包括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總醫院、成都軍區總醫院、濟南軍區總醫院等多家部隊所屬機構。

      科技日報記者在對部分被撤銷文章的作者單位進行核實過程中,一位暫時不愿透露信息來源的業內人士表示,這么大規模公開拒絕中國學術界論文還是第一次遇到,“對中國學術界特別是生物學和醫學界產生的影響是巨大的”。他強調說,涉及其單位的文章第一作者都是導師級通訊作者,屬于業內“大腕”,聲譽明顯受損。

      “同行評審”出大事了

      現代生物出版集團在撤回每篇文章時,附帶了一小段解釋:“我們很遺憾地撤回了這篇論文,因為同行評審過程受到不當影響和危害。因此,這篇論文的科學誠信無法保證。系統而詳細的調查表明,存在一個第三方機構為大量論文提供潛在同行評審人的造假細節。”

      同行評審(Peer review)是許多國家學術期刊發表論文的重要一環,出版方通過讓同領域專家閱讀論文,從而判斷是否錄取投送的稿件,以保證學術論文的質量。

      “同行評審造假的問題正在影響整個學術期刊出版,我們也深受其害。”現代生物出版集團科研誠信部副主任吉基莎·帕特爾(Jigisha Patel)去年11月寫道,“這種造假行為的方式多樣化,包括論文作者提前讓朋友們提供正面評價,精心設計同行評審圈,圈子里的評審人相互評價各自的論文,以及模仿真實的評審人,甚至捏造完全不存在的評審人。”

      匿名業內人士稱,“目前,我們正處在自查自糾階段,尚不清楚問題究竟出在哪個環節,具體有了明確消息,會主動跟媒體溝通并披露詳情”。

      “第三方機構”若隱若現

      去年學術出版界就曾發生一件大丑聞。聲學領域雜志《振動與控制期刊》(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Control),一次性撤回了60篇論文,因為這些論文的多數同行評審人來自中國臺灣,而其中有不少人使用了假名。

      多年來,“撤稿觀察”博客一直跟蹤論文的誠信問題,現代生物出版集團的此次撤稿事件就是由該博客曝光的。博客兩位編輯伊凡·歐蘭斯基(Ivan Oransky)和亞當·馬庫斯(Adam Marcus)統計,近年來他們發現了170起論文撤回事件,全部是因為同行評審造假。

      去年12月,國際出版倫理委員會(COPE)意識到當下“同行評審造假”已自成體系,這一不當行為似乎是由大量第三方機構主導而成。

      帕特爾表示,“從我們期刊上被發現的論文來看,造假的水平比想象更復雜。作者之間沒有明顯的關聯,但是推薦評審人很相似,這表明復雜的造假機制背后,可能存在一個第三方機構操縱一切”。

      接受本報采訪的匿名業內人士也推測,“雜志會由為投稿文章委托第三方機構的評審專家進行公開評審,但如果因為安全漏洞名單被泄露,一些作者可能有機會與評審專家私下取得聯系”。他說,這是不應該出現的學術倫理和道德問題,“公開被拒”說明“我們自身一定是有問題的”,但具體細節還需要調查清楚后公布。

      目前重點是“挽回損失”

      帕特爾表示,此次事件“不能代表中國普遍的問題,我們發表過很多有公信力的中國科研論文”。

      匿名業內人士表示,他們已經核實本單位被撤回的文章自身并不涉及數據造假問題。“目前的重點,是如何盡快挽回損失”。

      他認為,首先是挽回論文本身的損失,如果問題只出現在第三方評審程序上,單位應出面幫助作者與該出版集團溝通協調,由雜志選擇一家有良好信譽記錄的另一家權威第三方機構進行“重審”;其次是國家“一定要有相關部門出面協調此次大規模論文被撤事件造成的中國學術界聲譽受損影響”。

      當記者追問是否有過先例時,該人士表示并不知曉具體應該由誰來協調,“因為這種事情實屬罕見”。

      當科技日報記者聯系同濟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東方醫院采訪事宜時,被明確告知“我們醫院不接受采訪了”。本報聯系的另一當事機構宣傳部門主管表示“要上報領導后再回復”,但截至記者發稿時為止,尚未獲得任何消息。

    相關文章

    大學生借AI寫論文泛濫高校紛紛立規“扶正”

    最近,DeepSeek火爆出圈,人工智能熱度再上新高。在高校,學生們利用AI工具輔助論文寫作已越發普遍,相比翻閱厚重的書籍資料或者利用互聯網搜索引擎查找資料,借助AI工具讓論文撰寫方便了很多。但在調查......

    質疑“放水”,不如追問考核“尺子”為何太少

    本科生究竟要不要寫畢業論文?不久前,一則新聞再掀波瀾。寧波大學科學技術學院人文學院允許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以網文作品代替學位論文,從而獲得畢業資格。這讓不少網友覺得“不可思議”,紛紛質疑這一行為是“放......

    質疑“放水”,不如追問考核“尺子”為何太少

    本科生究竟要不要寫畢業論文?不久前,一則新聞再掀波瀾。寧波大學科學技術學院人文學院允許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以網文作品代替學位論文,從而獲得畢業資格。這讓不少網友覺得“不可思議”,紛紛質疑這一行為是“放......

    受《東方快車謀殺案》啟發,他一作兼通訊發論文

    文|《中國科學報》記者徐可瑩李思輝39歲的孫亞東不久前收獲了人生第4篇Science論文。第一作者兼通訊作者的標注,讓他的貢獻躍然紙上。進入不惑之年前,他扎實地立住了自己的科研人設。這也是他本人最喜歡......

    《自然》(20240926出版)一周論文導讀

    編譯|未玖Nature,26September2024,Volume633,Issue8031《自然》,2024年9月26日,第633卷,8031期天文學AstronomyAtemperatesupe......

    對學生基礎知識和成績無要求,為了招生他拼了

    文|《中國科學報》記者溫才妃“北京大學本碩博、教授、博士生導師。”“對學生的基礎知識和成績無要求。”“實驗無需長時間重復操作。”“若每周工作15小時以上,保證發表IF(影響因子)大于4的論文(一作/共......

    上新百本期刊!科學網APP論文&基金最新活動來了

    科學網APP論文頻道上新100本期刊!科學網APP論文頻道覆蓋生命科學、數理科學、工程材料等8大領域,并細分100多個二級學科,收錄期刊1600本(持續增加中),將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論文信息,打造您......

    研究被導師抄襲:我不像學生那樣害怕學術強權

    編譯|劉如楠如果自己的研究成果被導師抄襲發表,你會怎么做?作為學生,很多人可能會有所顧慮不敢發聲。但一位來自加拿大的博士后卻絕不忍氣吞聲,她在與導師溝通無果后,決定公開此事。在她的要求下,這篇論文被期......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回應論文圖片重復質疑

    針對有關論文圖片重復的質疑,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肝臟外科日前作出回應。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肝臟外科通過其微信公眾號發布的說明稱,8月29日,肝臟外科自pubpeer網站上得知,學術打假人......

    生物大滅絕“禍首”?最新論文探究巨型隕石來源之謎

    北京時間8月16日凌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發表最新論文,揭開疑似生物大滅絕事件“罪魁禍首”希克蘇魯伯隕石的來源和性質。在最新發表的論文中,研究人員評估了從白堊紀-古近紀界線(K......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