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評審”造假再曝學術丑聞
北京時間3月27日,《華盛頓郵報》在一篇題為《主要出版社撤回43篇科學論文劍指大面積“同行評審”造假丑聞》的文章中稱,英國大型學術醫療科學出版商現代生物出版集團(BioMed Central)撤銷了43篇生物醫學論文,其中41篇是中國作者,單位涉及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中國醫科大學等多家高校附屬醫院,還包括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總醫院、成都軍區總醫院、濟南軍區總醫院等多家部隊所屬機構。 科技日報記者在對部分被撤銷文章的作者單位進行核實過程中,一位暫時不愿透露信息來源的業內人士表示,這么大規模公開拒絕中國學術界論文還是第一次遇到,“對中國學術界特別是生物學和醫學界產生的影響是巨大的”。他強調說,涉及其單位的文章第一作者都是導師級通訊作者,屬于業內“大腕”,聲譽明顯受損。 “同行評審”出大事了 現代生物出版集團在撤回每篇文章時,附帶了一小段解釋:“我們很遺憾地撤回了這篇論文,因為同行評審過程受到不當影響和危害。因此,這篇論文......閱讀全文
性別對學術論文同行評審或引用的影響
據《自然》(Nature)雜志網站2013年12月11日報道,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University of Montreal)信息科學家文森特·拉里維埃(Vincent Larivière)助理教授和印地安納大學伯明頓分校(Indiana University Bloomington)
瑞士科學家開發論文在線發表及同行評審系統
來自瑞士洛桑理工學院的神經科學家Henry Markram希望為自己創辦的在線論文發表及同行評審系統申請ZL保護。2008年,Markram與妻子Kamila Markram 創辦了網絡出版公司“洛桑前沿之聲” (Lausanne-based Frontiers Media),旗下發行
中外專家熱議科研論文:透明化能否解救同行評審
圖片來源:The Royal Society 作為國內地球系統模式軟件工程方向的一位青年學者,劉利已經評審過若干篇該領域國際核心期刊的稿件。“在最后提交審稿意見時,審稿人可以選擇匿名評審或者在文章結尾的致謝部分公開自己的名字。”近日,清華大學地學系副教授劉利在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說。他在評審最
愛思唯爾因同行評審造假撤銷中國9篇論文
據Retraction Watch網站消息,因論文同行評審造假,愛思唯爾出版商撤銷旗下5本雜志中的9篇論文,這9篇論文全部來自中國高校或研究機構。 愛思唯爾發出聲明稱,出版倫理委員會調查發現這9篇論文的同行評審過程被人為操縱,隨后愛思唯爾便撤銷了這9篇論文。 自2012年來,愛思唯爾因同行評
中外專家熱議科研論文:透明化能否解救同行評審
圖片來源:The Royal Society 作為國內地球系統模式軟件工程方向的一位青年學者,劉利已經評審過若干篇該領域國際核心期刊的稿件。“在最后提交審稿意見時,審稿人可以選擇匿名評審或者在文章結尾的致謝部分公開自己的名字。”近日,清華大學地學系副教授劉利在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說。他在評審最
41篇中國醫界學術論文涉嫌偽造同行評審被撤
近日,美國知名學術出版機構BioMedCentral(簡稱BMC)撤銷了43篇偽造同行評審的學術論文,其中41篇出自中國作者之手,作者單位涉及38家國內知名醫科院校及三甲醫院。 同行評審被偽造 BMC集團是世界上最大的開放獲取學術期刊出版機構,總部位于美國,擁有277家同行評審期刊。該出版機
Nature關注同行評審鬧“饑荒”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695.shtm 編譯?| 張晴丹 “我的論文投出去就石沉大海了!”“審稿人拖了很長時間才回復意見。” 許多科研人員都有過被同行評審環節耽誤進度的經歷,這與目前全球同行評審嚴重不足有很大關
揭秘同行評審圈和“論文工廠”-Hindawi出版社公布白皮書
在不斷變化的學術出版界,研究人員既面臨著日益增加的發表壓力,又要面對學術界日益增多的系統性操縱和欺詐行為。作為開放獲取領域的關鍵參與者,Hindawi出版社遭遇了嚴重干擾,并針對這些科研誠信挑戰進行了大量撤稿。 Hindawi出版社發布白皮書解決大規模出版操縱問題:Hindawi的歷程及對學術
“同行評審”造假再曝學術丑聞
北京時間3月27日,《華盛頓郵報》在一篇題為《主要出版社撤回43篇科學論文劍指大面積“同行評審”造假丑聞》的文章中稱,英國大型學術醫療科學出版商現代生物出版集團(BioMed Central)撤銷了43篇生物醫學論文,其中41篇是中國作者,單位涉及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中國醫科大學等多家高校附
《科學》:美NIH考慮調整同行評審制度
“生物醫學界已經被系統性的行政負擔折磨得精疲力竭”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分子生物學家基思·山本是NIH顧問,他坦誠提出自己對同行評審系統的建議。(圖片提供:《科學》雜志) 同行評審是生物醫學的基石,如今,在對這套系統進行大規模的檢查和反省后,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正在審慎思考,是否對其
如何避免同行評議中的惡意評審
近期,某高校教授指責自己所指導博士生的論文遭到外審專家的“惡意評審”。該事件使得“同行評議”制度又一次引發學術界的關注與熱議。對此,我們不妨看看同行評議的緣起與發展、引發爭議原因之所在,以及我們該如何彌補其不足之處。同行評議的緣起所謂同行評議(peer review),是指由一個或多個與作品生產者或
Springer因同行評議造假撤銷64篇論文
據Retraction Watch網站消息,近日,因論文同行評議造假,Springer出版商撤銷了旗下十本雜志中的64篇論文。 Springer發出稱,Springer的編輯發現了偽造的郵箱地址,隨后進一步調查發現了造假的同行評議。經過更加深入的調查Springer認定64篇論文牽連此事。
自然出版集團推出“快速同行評審”付費試點項目
近日,英國自然出版集團(Nature Publishing Group,NPG)推出了一項付費試點項目,允許研究人員向旗下期刊投稿時,使用“快速同行評審”通道,但作者需要支付一筆費用。然而,該集團旗下一家編輯部拒絕在相關協議上簽字。由此,迅速引發學者對同行評審付費問題的爭議。 付費即可獲得評審
歐洲科學基金會公布同行評審指南
旨在提高科研經費申請公平性 據《自然》網站消息,歐洲科學基金會(ESF)于上周公布《歐洲同行評審指南》(The European Peer Review Guide)(以下簡稱《指南》),為實現歐洲科研經費申請過程中的公平性提供指導和相應建議。 該《指南》針對在經費申請評審中會遇到的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反省同行評審系統
9月13日出版的《自然》雜志發表社論指出,NIH目前的預算已經達到270億美元,但它的經費評審系統已走過半個多世紀,進入步履蹣跚的老年期。 今天,隨著科學領域的不斷拓展,雪花般擁來的申請書早已讓這套系統不堪重負,改革呼聲風起云涌,改革需求迫在眉睫。?從300美元到290億美元?NIH的起源可以追溯至
潘建偉:科研評審應多請國際同行-可避免評審不公現象
記者在全國兩會駐地見到中科院院士、中科大教授潘建偉委員時,這位國際知名的量子通信科學家衣著樸素,略顯靦腆,但談及到科研項目專家評審這樣的專業話題時,他似乎馬上開啟了“演講”模式。 談到科研項目專家評審中的回避制度時,潘建偉坦言,這項制度的出發點很好,但在具體執行過程中還是有一些漏洞,應該加以完
同行評議造假風波延續-SAGE撤銷17篇論文
近日,因論文同行評議造假,SAGE出版商撤銷了旗下五本雜志中的17篇論文。 SAGE新聞發言人稱,SAGE調查發現了同行評議造假,因此撤銷了論文。其中《Perfusion》9篇,《Journal of Thermoplastic Composite Materials》3篇,《Journal
107篇論文被撤,又是同行評議造假惹的禍
大規模撤稿、中國作者、同行評議過程造假、第三方機構操縱,由這些關鍵詞構成的施普林格出版集團4月20日的聲明,除了一次性撤銷發表在《腫瘤生物學》上的107篇論文這個創紀錄的數字,并無新意。 從2015年起,中國作者被國際期刊大規模撤稿的事兒年年有。“為什么這次數量如此之多?”施普林格出版集團細胞
歐盟就蚊蠅醚的農藥風險評估發布同行評審
據歐盟食品安全局(EFSA)消息,2019年7月17日,歐盟食品安全局就活性物質蚊蠅醚 (Pyriproxyfen)的農藥風險評估發布同行評審。 西班牙和荷蘭對活性物質蚊蠅醚進行了初期風險評估。之后,歐盟食品安全局審查了初期風險評估報告。在將活性物質蚊蠅醚作為柑橘類水果、果樹(蘋果、梨)、番茄
歐盟就甜菜安的農藥風險評估發布同行評審
據歐盟食品安全局(EFSA)消息,近日,歐盟食品安全局就甜菜安(Desmedipham)的農藥風險評估發布同行評審。 歐盟成員國芬蘭、丹麥對甜菜安進行了初期風險評估。之后,歐盟食品安全局審查了兩國的風險評估報告。在將甜菜安作為產糖甜菜或飼用甜菜的殺蟲劑基礎之上,歐盟食品安全局得出風險評估結論
CNAS順利通過亞太認可合作組織(APAC)國際同行評審
2023年7月10日至21日,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接受了亞太認可合作組織(APAC)四年一度的國際同行評審。來自12個國家認可機構的15位國際同行評審員對CNAS進行了為期10天的遠程評審。經過全面細致的評審,CNAS順利通過APAC國際同行評審。 四年一度的國際同行評審對于
CNAS順利通過亞太認可合作組織(APAC)-國際同行評審
2023年7月10日至21日,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接受了亞太認可合作組織(APAC)四年一度的國際同行評審。來自12個國家認可機構的15位國際同行評審員對CNAS進行了為期10天的遠程評審。經過全面細致地評審,CNAS順利通過APAC國際同行評審。 四年一度的國際同行評審對于
如何定義并維護同行評審的質量?我們問了問
9月16日至20日是國際同行評審周,今年的主題是“同行評審中的質量”(Quality In Peer Review)。借此機會,中國科學院褚君浩院士接受了自然科研編輯的線下訪問,并對國內同行評審的質量進行了回顧和展望。此外,自然科研的編輯還與工作在科研第一線的研究人員圍著“同行評審中的質量”這一
英國科學家開發出新的同行評審平臺
英國薩塞克斯大學天體物理學家Peter Coles最近開發了一款低成本的同行評審平臺,該平臺可以繞過傳統科學出版機構。Peter Coles把此平臺軟件開源,并鼓勵其他領域科學家也這樣做。 科研人員可以將他們發表在arXiv上的論文直接提交給《開放天體物理學雜志》,同時啟動同行評審,通過同行
同行評審容不得沒有質疑與批判精神的專家
隨著國家清理在學術評價中“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政策措施的不斷落地,相信學術共同體內的同行評審制度將進一步受到重視和青睞。的確,同行評審作為一項國內外公論的以評審學術成果質量而見長的技術或方法,由同行專家來評判學術成果水平的高低能最大限度地保證其客觀性和準確性。但不可否認的是,同行評
維護科研誠信、打擊學術不端在行動
近年來接連曝光的科研不端行為,尤其是四大國際出版集團撤稿中國作者百余篇論文的事件,給我國國際學術聲譽帶來不良影響。調查顯示,學術不端行為背后,充斥著一條隱秘的論文交易“產業鏈”。一些第三方機構打著“潤色論文”的幌子,買賣論文、抄襲剽竊、弄虛作假,部分學術造假成“窩案”。 在這些論文被撤稿的原因
107篇論文被撤-雙方都在反思
4月21日,世界著名學術出版機構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團發布聲明,該集團旗下《腫瘤生物學》(Tumor Biology)期刊撤下所刊登的107篇論文。此次被撤稿論文的作者全部來自中國,撤稿原因是論文作者編造審稿人和同行評審意見。 “此次撤稿事件是2015年撤稿事件的延續。”針對撤稿事件,施普林格·
-醫生論文扎堆涉造假-誰之過引爭議
中國多家醫院醫生的論文被英國出版商撤銷一事在中國醫療界引發的震動仍未平息。一位涉事的醫生回應了財新傳媒,解釋了發文的經過,并對中國的醫生評價制度表達了困惑。但也有醫生認為就算制度有問題,也不能造假。 據《華盛頓郵報》3月27日消息,英國一家大型醫療科學學術文獻出版商BioMed Central
中國百余篇論文國外遭撤銷,不少海歸被曝當“槍手”
國際科技論文被視為一國科研實力的象征。然而,今年3月,英國現代生物出版社撤銷43篇論文,其中41篇來自中國。8月,德國施普林格出版集團撤回旗下10本學術期刊上發表的64篇論文,絕大部分來自中國。10月,擁有《柳葉刀》《細胞》等知名學術期刊的出版巨頭愛思唯爾撤銷旗下5種雜志中的9篇論文,全部來自
中國百余篇國際論文被撤真相調查
國際科技論文被視為一國科研實力的象征。然而,今年3月,英國現代生物出版社撤銷43篇論文,其中41篇來自中國。8月,德國施普林格出版集團撤回旗下10本學術期刊上發表的64篇論文,絕大部分來自中國。10月,擁有《柳葉刀》《細胞》等知名學術期刊的出版巨頭愛思唯爾撤銷旗下5種雜志中的9篇論文,全部來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