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1-03-10 10:24 原文鏈接: 吳德星:盡快啟動海洋國家實驗室建設

      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以下簡稱“海洋國家實驗室”)是由中國海洋大學牽頭,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農業部水產科學院黃海水產研究所、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等5個國家級海洋科教機構于2000年共同發起,擬由科技部、財政部、山東省和青島市共同建設的國家級海洋科技創新平臺。

      中國海洋大學校長吳德星代表認為,建設海洋國家實驗室,既是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的重大舉措,也是我國“建設海洋強國”重大發展戰略的基本部署。

      實驗室建設進展順利

      2006年12月,海洋國家實驗室被科技部列為擬啟動籌建的10個國家實驗室之首。2007年9月,海洋國家實驗室建設計劃率先通過科技部、財政部組織的可行性論證。

      吳德興介紹,可行性論證意見明確指出:“青島地區會聚了國內一批具有較強優勢的海洋科技力量,承擔了大量的國家海洋科技重大任務,為我國海洋科技事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圍繞國家重大戰略目標,在青島建設國家實驗室對增強我國海洋科技自主創新能力、探索科技管理體制改革的新模式意義重大,具有緊迫性。同意國家實驗室的建設方案,建議盡快批準實施。”

      2008年,山東省、青島市先期共同投入1億元資金,青島市劃撥500畝土地,啟動了海洋國家實驗室建設工作;2010年,山東省、青島市決定再增投3億元,全面加快海洋國家實驗室建設。目前,海洋國家實驗室建設工作進展順利,1.39萬平方米的主體樓已完成封頂,2011年6月將交付使用。

      吳德星表示,在進行基本建設的同時,海洋國家實驗室加強了與其他國際著名海洋科研機構的交流與合作,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學術活動。2008年成功舉辦了“國際深海地球及生命科學研究前沿”暑期學校,12位一流海外學者和30余位國內專家講課,260名國內外學員接受了系統培訓。2009年,開始建造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4000噸級海洋科學綜合考察船。科技部、財政部也對海洋國家實驗室的籌建進程表示贊許。

      兩大政策性問題

      盡管在國家有關部委和省市政府的關心和支持下,海洋國家實驗室建設工作穩步推進,但吳德星也深表擔憂:“因遇到較大的體制機制性障礙,海洋國家實驗室難以取得突破性進展,從而影響了包括中國海洋大學在內的5所涉海科教單位的學科建設和科技發展。”

      吳德星指出,一是由于國家有關管理部門在制定國家實驗室管理辦法和實施方案等方面未能達成有效共識,前述包括海洋國家實驗室在內的10個擬啟動籌建的國家實驗室至今均未獲得建設批文。“由于缺乏國家層面的政策和資金支持,海洋國家實驗室建設工作開展相對緩慢。2000年至今,十年光陰已逝,令人痛惜。”

      二是根據科技部關于國家實驗室建設的有關規定,申報建設國家實驗室的單位,不允許再申報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因此,青島各涉海科教單位已連續10年不能申報國家重點實驗室。截至目前,全國海洋類國家重點實驗室已達到7個,而具有海洋科技優勢的5個中央駐青科教單位,至今無一單位有國家重點實驗室。特別是2008年,科技部啟動新一輪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力度較大,但駐青的5所涉海科教單位仍不在其中。

      應加快啟動海洋國家實驗室建設

      海洋國家實驗室未能及時啟動建設,不僅使青島市作為國家海洋科技力量聚集區的整合優勢不能有效發揮,也使各涉海科教單位不能充分利用國家政策、加快發展,從而影響了國家海洋事業的發展。

      2011年1月,國務院以國函[2011]1號批復《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正式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吳德星堅定地表示:“加快啟動海洋國家實驗室建設,整合提高駐青涉海科教單位的特色優勢,促進海洋經濟發展,也是建設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合理選擇。”

      針對海洋國家實驗室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兩大政策性問題,吳德星建議國務院有關部委應該加緊磋商,把思想統一到落實胡錦濤總書記關于“大力發展海洋經濟,科學開發海洋資源”指示的高度上,盡快啟動海洋國家實驗室建設。

      “建議科技部根據海洋國家實驗室建設現狀,適度調整國家實驗室和國家重點實驗室申報的有關規定,采用雙軌方式推動中央駐青涉海科教單位國家實驗室和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建設。在科技部的權限內,將組成海洋國家實驗室的8個功能實驗室按照國家重點實驗室的要求予以重點支持。”吳德星表示。

    相關文章

    研究揭示俯沖帶水合/脫水作用與孕震行為影響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邊緣海與大洋地質重點實驗室(OMG)研究員夏少紅團隊聯合南京大學與日本東北大學等團隊,在俯沖帶水合/脫水作用與大地震產生關系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發表于《地球物理學研究......

    廣州海洋實驗室年度獲批12項國家級科研項目

    12月21日,記者從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以下簡稱廣州海洋實驗室)獲悉,2022年度,該實驗室在承擔國家級科研任務方面獲得佳績,新增獲批12項國家級科研項目(9項牽頭)。其中,國家重......

    4.7億年前巨型節肢動物統治海洋

    在摩洛哥一個重要的新化石遺址發現的化石表明,巨型節肢動物——包括蝦、昆蟲和蜘蛛在內的現代生物的近親,在4.7億年前統治著海洋。此項研究發表在最近的《科學報告》雜志上。泰舒特(Taichoute)遺址的......

    海洋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前沿學術論壇線上召開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熱帶海洋生物資源與生態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LMB實驗室)舉辦的2022年海洋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前沿學術論壇以線上的形式召開。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所長李超倫、副所長張長生等出席論壇......

    上海科研團隊原創“水中撈油”技術守護藍色海疆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2/491140.shtm中新網上海12月14日電(丑遠芳許婧)專注海洋油氣開采過程中生產水處理技術及裝備的......

    《海洋牧場牡蠣礁建設技術規范》發布

    日前,由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牽頭制定的中國水產學會團體標準《海洋牧場牡蠣礁建設技術規范》正式發布。我國是海洋農業大國,經過40余年的快速發展,面臨環境惡化、資源衰退、生態系統失衡、災害頻發等問題,亟需......

    全國珊瑚礁論壇聚焦珊瑚礁研究與保護

    近日,以“共享未來:珊瑚礁研究與保護”為主題的全國珊瑚礁論壇暨中國太平洋學會珊瑚礁分會2022年會/中國互聯網公益峰會·邊會在海南三亞舉行。來自南海海洋所、自然資源部南海生態中心、上海交通大學、廈門大......

    第六屆國產CPU并行應用挑戰賽決賽舉行

    近日,2022年“神威·國實杯”第六屆國產CPU并行應用挑戰賽決賽在北京和青島會場舉辦,16支參賽團隊以“線上+線下”方式同臺競逐。大賽最終決出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6名。作為國內首個以國產計......

    洋流顯示由于海洋暖化過去30年熱帶氣旋增強

    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篇環境研究論文,研究人員通過洋流觀測數據分析發現,雖然弱熱帶氣旋占熱帶氣旋的70%,但在過去30年里,所有海盆的弱熱帶氣旋由于海洋暖化都有所增強。該論文介紹,熱帶氣旋......

    拉曼介導靶向單細胞基因組原創技術研發成功

     單細胞精度的海洋微生物組功能靶向性拉曼分選與測序技術(scRACS-Seq) 劉陽供圖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活躍碳庫,海洋微生物在全球碳循環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大部分海洋微......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