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4-03-31 13:39 原文鏈接: 吳驪珠院士:杰青項目助我“追光”

    廣袤大地上,不再有冒著濃煙的工業設施聚集,隨處可見高效進行光化學反應的玻璃建筑,人類不但掌握了神秘的植物光化學過程,并且知道如何比自然更加高效地獲取所需產品,即使將來煤炭石油資源完全枯竭,人類文明也不會因此而受到影響……這些對于未來的憧憬,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理化所)研究員吳驪珠多年來帶領團隊奔跑在“追光”科研路上的動力。

    回望科研職業生涯,她至今難忘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以下簡稱杰青項目)給予她的支持。

    “項目執行期間,來自各方的聲音,無論是質疑還是建議,都讓我受益匪淺,幫助我這個科研新手走上科研之路。周圍都是優秀的人,這在很大程度上幫助我快速成長。”近日,吳驪珠在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表示。

    在吳驪珠看來,杰青項目不僅是對學者個人的支持,更能發揮對高水平領軍人才的導向作用,讓他們有計劃地組織隊伍,完成更有價值的工作。

    吳驪珠。受訪者供圖

    “助推”科研成長

    “獲得杰青項目資助,是我職業生涯中的關鍵一步。”吳驪珠回憶。

    吳驪珠與杰青項目的緣分始于2001年。當時,作為一名年輕的科研人員,吳驪珠得到前輩的關心和幫助。“有一天,我們所的張寶文老師在走廊里喊住我,說‘你做得很好,去試試申請杰青項目吧’。”

    吳驪珠至今還記得首次關注杰青項目時的情景。2001年春節,在辭舊迎新的爆竹聲中,吳驪珠寫完了項目申請書,標題是《超分子體系中的光物理和光化學過程》。主要研究內容包括:超分子體系中的遠程光誘導電子轉移和能量傳遞;微反應器控制的化學反應選擇性研究;手性微反應器的構筑及其控制的光化學反應立體選擇性研究。

    申請書提交后,吳驪珠按部就班地投入到平日的研究工作中。

    沒想到的是,同年6月,她收到了杰青項目答辯的通知。“當時也不是很清楚杰青項目的答辯是什么樣,但多次參加中國科學院感光化學研究所(理化所前身)‘青年學術論壇’的經歷,給了自己些許信心。”吳驪珠說。

    推開杰青項目答辯廳的大門,來到答辯現場,吳驪珠看到評委席上坐著30多位領域內的院士專家。當時她緊張地看著屏幕上的PPT,快速報告工作。但在答辯過程中,全身心沉浸式投入,使她忘記了緊張。評委們針對吳驪珠的課題提出了不少問題和建議,讓她深受啟發,成為后續開展工作的“指南針”。

    在杰青項目的執行過程中,每年都舉行的報告會讓吳驪珠有機會和來自其他領域的優秀科研工作者們交流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我認識了很多專家,也了解了他們研究的學科方向,由此獲得了從不同方向和領域看同一個問題的新視角。”吳驪珠回憶道。

    同時,報告會也時常會遇到專家們提出的“尖銳”問題,這些問題總能給吳驪珠帶來全新的觀點,幫助她深入思考,修正科研思路。“這些意見和建議指出了研究中的許多關鍵點,也是對思維敏銳度的良好訓練。”吳驪珠說。

    杰青項目結題驗收時,吳驪珠主持的項目得到了評審專家高度認可,獲得“優秀”的綜合評價結果。杰青項目執行過程中的這些經歷,使吳驪珠在科研生涯起步階段得到快速成長。

    模擬自然 做“有用”的化學

    杰青項目完成后,吳驪珠對相關科學問題進行不斷思考和凝練,堅定地走向更遠的科研之路——人工光合作用探索。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規模最大的化學反應,也是自然界為人類提供的太陽能利用的最佳范例。如何通過人工的方式模擬光合作用,成為科學家們一直追求的目標,也被稱為“化學的圣杯”。

    例如光合細菌中的氫化酶能夠溫和高效地放出氫氣,但直接提取和純化氫化酶的難度很大,一旦脫離其賴以生存的生物體環境暴露于空氣中,氫化酶的催化活性就迅速降低。為此,吳驪珠帶領團隊探索如何利用人工合成的催化劑模擬光合作用中釋放氫氣的一步反應。

    科學探索旅程中,只有不畏艱險、久久為功地堅持,才能登上高峰,抵達光輝的頂點。最初,當吳驪珠帶領科研團隊成功做出第一批人工催化劑后,卻發現這些氫化酶模擬物在有機溶劑中光照不到10分鐘就完全失活,催化轉化數(TON)只有0.1,相當于一個催化劑分子只產生0.1個氫分子。

    面對“嬌弱”的催化劑,吳驪珠團隊沒有輕言放棄,而是選擇直面這個問題。他們堅持不懈,持續優化催化劑,提升催化劑的效率,催化轉化數從0.1到500、8000、20萬、40萬、80萬、1600萬……

    連續6年,科研團隊不斷打破自己創造的紀錄,最終在國際上率先突破人工模擬氫化酶穩定性差、催化效率低的瓶頸,實現了太陽光驅動人工模擬氫化酶的高效產氫。

    吳驪珠團隊始終沒有停止過對“有用”化學的探索。她帶領團隊開展二氧化碳的固定、氮氣的固定、光化學合成高值化學品的研究工作,將目光鎖定在人工光合作用可否承載清潔能源和綠色合成的未來。

    他們致力于探索如何像自然界光合作用一樣,在生物環境之外再現溫和條件下類似的化學反應過程,并為人類所用。“如果人工光合作用得以實現的話,以節能、節約、潔凈為目標的光化學反應將帶動合成化學的進步,從根本上為‘碳達峰’和‘碳中和’作出貢獻。”她介紹。

    “凝神”“聚力”走好科研路

    在吳驪珠看來,近年來,中國化學的科研實力快速增長,中國學者在國際舞臺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這得益于國家在基礎研究上的前瞻布局,杰青項目正是其中之一。“杰青項目如同播撒下的一粒粒種子,經過培育生長,已經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她說。

    從2024年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自然科學基金委)將對杰青項目進行改革,對上一年底資助期滿的杰青項目開展分級評價,擇優遴選不超過20%的優秀項目給予第二個五年滾動支持,資助強度加倍達到800萬元,資助期滿后再擇優遴選不超過50%的優秀項目給予第三個五年1600萬元的資助。

    令吳驪珠期待的是,杰青項目滾動支持的初衷是讓獲得資助的學者們能夠持續活躍在科學舞臺上,發揮學術引領作用,組織好科研團隊,協力創新,邁向世界科學前沿。

    “我們應當始終心系‘國家事’、肩扛‘國家責’,凝神聚力、專心治學,努力搶占科技制高點。”她表示,“我們所從事的研究挑戰性很強。這需要不同領域科研人員的切磋,需要更活躍的交流學習,還需要培養年輕人,讓大家一同在這個重要方向上開展工作,提出實現‘雙碳’目標的中國方案,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有力科技支撐。”

    杰青項目的另一項改革措施也讓人感到振奮——女性科研人員申請年齡從45歲放寬到48歲。

    作為一位女性科研人員,吳驪珠深感自己很幸運,得到了家庭、單位和社會的大力支持。

    “不是每一位女性科研人員都像我一樣幸運。”她表示,“女性是科學研究中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她們的職業成長應當受到全社會更多關注。”

    吳驪珠表示,這并不是說要讓大家給她們多一些“照顧”,而是要多一些“信任”,讓她們得到同等的培養和發展機會,讓她們有機會去做重要的事。

    當然,女性科研工作者也應當充滿自信。“我們首先要相信自己,不會做得差。”吳驪珠寄語廣大女性科研人員,“放下焦慮,專注于科學,一定會有所收獲!”

    相關文章

    電影《749局》科影融合特別場舉行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10/531421.shtm10月11日,科幻電影《749局》科影融合特別場在京舉行。電影主創團隊與科技領域相......

    甘肅林業職業技術大學揭牌成立

    10月11日,甘肅省迎來了職業教育領域的一個重要里程碑——甘肅林業職業技術大學正式揭牌成立。這一歷史性時刻標志著歷經六十八載發展的甘肅省唯一一所林業類高等院校,正式邁入了本科教育的新階段,開啟了新的征......

    守護“水塔”,在“世界屋脊”上打一場攻堅戰

    ”標志性科考活動獲系列重大突破 “第二次青藏科考標志性科考活動守護水塔‘一原兩湖三江’科考主體任務已經基本完成,這次科考從天到地、從冰到水取得了全方位的進展。”第二次青藏科考隊隊長、中國科學......

    關于確定2024年國家環境健康管理試點名單的通知

    關于確定2024年國家環境健康管理試點名單的通知北京市、河北省、內蒙古自治區、遼寧省、黑龍江省、江蘇省、浙江省、江西省、山東省、湖北省、湖南省、廣東省、重慶市、四川省、貴州省、陜西省、青海省生態環境廳......

    首個菊科多組學數據平臺AMIR發布

    10月8日,華中農業大學果蔬園藝作物種質創新與利用全國重點實驗室、藥用植物資源可持續利用團隊梅之南教授和楊慶勇教授課題組,發布了首個專門面向菊科植物的多組學數據庫平臺——AsteraceaeMulti......

    南郵“金牌教練”:清醒狀態下“時時在線”

    實驗桌上堆放著精密儀器和焊接工具,電腦上是正在運行的電路圖,一頁頁寫滿了數據、畫滿了圖樣的紙張在桌面鋪開,各式或大或小的電子元件前,南京郵電大學工程實驗教學部創新中心副主任郝學元正在埋首研制電工電子實......

    中國計量大學主持制定的兩項國家標準正式發布

    近日,記者從中國計量大學獲悉,該校生命科學學院蜜蜂與蜂產品學研究團隊主持的兩項推薦性國家標準《GB/T44349-2024 蜂花粉總多酚的檢測福林酚試劑比色法》和《GB/T44350-202......

    多級賦碼追溯柔性包裝生產線研制與應用通過鑒定

    10月10日,由廣東省機械行業協會組織并主持召開的“面向軟性物料的多級賦碼追溯柔性包裝生產線研制與應用”項目科技成果鑒定會議在廣東佛山舉行。經專家鑒定,該項目成果總體技術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記者獲悉......

    我國科學家獲得全球首個純合基因編輯橡膠苗

    近日,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橡膠研究所組培與轉基因團隊在全球率先獲得了橡膠樹CRISPR/Cas9純合基因編輯橡膠苗。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于《經濟作物和產品》(IndustrialCropsandProd......

    研究發現抗香蕉枯萎病和真菌毒素的活性物質

    近日,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熱帶生物技術研究所香(大)蕉栽培生理生態研究組從森林鏈霉菌2-6中分離獲得抗枯萎病菌(FocTR4)的活性物質FluvirucinB6,解析了該抗真菌物質的抑菌作用位點及抑菌機......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