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08-05-17 11:38 原文鏈接: 周錫元院士釋疑:汶川地震為何校舍倒塌多

    汶川地震的搜救工作正在爭分奪秒地進行,全國人民的心為災區楸緊。由于地震發生在學校上課時間,災難中死傷的師生人數眾多,人們在扼腕嘆息之余也不禁存有疑問:為什么學校樓房在地震面前如此脆弱?為此,記者走訪了工程抗震專家、中國科學院周錫元院士,請他來解答相關的問題。
     
    房屋在地震中倒塌有三種原因
     
    周錫元院士介紹,分析地震常常有兩個標準:一是我們平時常說的震級,代表地震釋放的總能量;另一個是烈度,代表地震產生的破壞力,因此設計建筑時,參考的指標是烈度。
     
    如果房屋在地震中倒塌損毀,基本上有三種原因:
     
    一是沒有按標準建造。我國70年代就有了相應的房屋抗震標準,唐山大地震及其后幾經修改,現行的有2001年發布的《建筑抗震設計規范》。但有的建筑沒有依照標準實行,設計不當,抗震性能差。
     
    二是地震超過預計強度。如汶川的房屋設計規范是7度,部分地區是6度,面對如此強的地震就較難抵御。
     
    三是工程質量不過關。建筑按照標準設計了,還需要嚴格地進行施工建設,否則抗震能力就會打折扣。
     
    校舍建筑抗震能力差是世界性的普遍問題
     
    周院士表示,校舍抗震能力差,這是世界性的普遍問題,他為記者舉了個例子——1933年,美國的長灘(Long Beach)發生地震,導致學校倒塌。所幸已是放學時間,沒有什么學生傷亡。
     
    “我國學校的設計和建設,也是按標準走的,問題在于沒有提高標準。”周錫元說,學校在抗震方面存在幾個先天缺陷:
     
    一是房間大。躲到衛生間等場所是地震發生時的一條逃生原則,原因就在于空間狹小、有墻面支撐,墻的面積大抗震能力就強。但學校教室、活動室等場所空間都比較大,相對而言墻的面積就小。
     
    二是窗戶大。教學需要良好的光線,采光使用大面積的窗戶設計,相應地使得墻的面積大大縮減。
     
    三是走廊設計。一般學校都采用單面、外廊的走廊設計,多由柱子支撐,如果教室兩邊都是走廊,在縱向上一間教室就只有前后的兩面墻抗震,兩邊柱子的作用則很弱。
     
    可考慮將學校建成緊急避難場所
     
    地震難以預測,往往發生在預期可能性小的地方,如國內唐山、臺灣,國外日本神戶,研究者尚未完全掌握其規律。而抗震標準每增加一度,成本普遍增加5%-10%,我國國土面積廣闊,將所有房屋標準都提高顯然不現實。
     
    怎么樣才能不花錢又抗震,是長久以來工程師們極力攻克的難題。在這樣的情況下,周錫元教授提出了他的思考,他建議:對學校、醫院等人口密集、人群自救能力差的地方,提高標準,加強抗震能力,賦予緊急避難場所的功能。這樣在發生災難的時候,學校可以放假,騰出來作為避難場所。而城市需要有避難地點。

    相關文章

    潮汐力對斷層破碎帶內地震波速變化有顯著影響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姚華建團隊通過對青藏高原東南緣安寧河斷裂帶區域的地震波速的時間變化進行監測,發現潮汐力對斷層破碎帶的地震波速變化具有顯著影響。相關成果正式發表在2025年第4期《國家科學評論......

    一文揭秘那些地震災后的“隱秘英雄”:高科技設備

    2025年1月7日9時5分,西藏日喀則市定日縣發生了一場6.8級的強烈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這場突如其來的地震造成了嚴重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引起了全國乃至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地震發生后,中國政府迅......

    這場坍塌讓全球“震顫”了9天

    2023年9月16日,格陵蘭島Dickson峽灣一處高約1200米的山體坍塌,世界各地的地震學家記錄到了奇怪的地震信號。近日,一項發表于《科學》的研究對信號的產生進行分析后指出,這次坍塌引發了巨大的海......

    國際最新研究稱地震或助力石英形成金塊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地球科學》最新發表一篇地質學論文認為,地震可能導致石英中形成電場,從而導致金塊沉積。這項基于實驗室實驗的研究發現,或有助于理解某些金礦如何形成。該論文介紹,石英是......

    國際最新研究稱地震或助力石英形成金塊

    中新網北京9月3日電(記者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地球科學》最新發表一篇地質學論文認為,地震可能導致石英中形成電場,從而導致金塊沉積。這項基于實驗室實驗的研究發現,或有助于理解某......

    我國將與中亞國家探索建立天山地震科學考察機制

    中國應急管理部27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國地震局科技與國際合作司副司長朱芳芳在會上介紹,中國將以“一帶一路地震科學考察聯盟”為基礎,與中亞國家共同探索建立協調、聯動、高效的天山地震科學考察機制。據介紹,......

    我國將與中亞國家探索建立天山地震科學考察機制

    中新社北京5月27日電(記者郭超凱)中國應急管理部27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國地震局科技與國際合作司副司長朱芳芳在會上介紹,中國將以“一帶一路地震科學考察聯盟”為基礎,與中亞國家共同探索建立協調、聯動、......

    中國博士生深入災區取得重要成果,收獲跨國良緣

    他,是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在讀博士生,致力于地震研究,日前以一作身份在頂級學術期刊Science上發表論文。她,是一個從小喜歡中國文化的00后土耳其姑娘,現為華中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成績......

    臺灣地震引發局地海嘯災害過程基本結束

    記者從自然資源部了解到,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發布海嘯警報解除通報。今天7時58分臺灣海域發生地震,震源深度為12千米。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監測顯示,地震在震源附近引發局地海嘯,并對我國臺灣島沿岸局......

    臺灣花蓮地震已致4死97傷

    據報道,根據臺消防署統計,4月3日花蓮7.3級地震目前已造成全臺4死97傷。一名司機在大清水斷崖遇落石被砸身亡;花蓮縣秀林鄉太魯閣得卡倫步道為當地知名景點,3日上午游客較多,目前已知有3人遇難。......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