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5月27日電 (記者 郭超凱)中國應急管理部27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國地震局科技與國際合作司副司長朱芳芳在會上介紹,中國將以“一帶一路地震科學考察聯盟”為基礎,與中亞國家共同探索建立協調、聯動、高效的天山地震科學考察機制。
據介紹,中亞地區是全球地震活躍的地區之一。中國新疆與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交界處是板塊相互作用的關鍵區域,天山地震構造帶橫貫其中,是主要地震危險區,也是國際社會研究大陸地球動力學和內陸地震災害等前沿問題的關鍵地區。
朱芳芳表示,中國地震局歷來重視與中亞國家的合作;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震局為主要窗口,不斷加強與中亞國家的地震科技合作,宣傳推廣防震減災中國經驗和中國智慧,提高區域地震災害風險防范能力。
朱芳芳在會上介紹了主要合作經驗。她指出,自2019年以來,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先后加入由中國地震局發起建立的“一帶一路”地震減災合作機制。
朱芳芳稱,中國地震局在國家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多個科技計劃和建設項目的支持下,積極推動與中亞國家的合作落實落地,科研合作項目累計達100余項。近年來,中國地震局與中亞國家陸續開展了中亞天山區域GPS聯合觀測、地震地磁監測臺網建設、地震災害監測預警與風險防范示范應用、一體化地震動模型與區劃示范研究、新疆—中亞陸內俯沖帶大震震源識別與危險性分析等多個科技合作項目。這些項目為中國新疆和中亞國家的防震減災工作提供了寶貴的基礎信息和科技支撐,對保障中國西部戰略通道安全和區域經濟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對于下一步深化合作,朱芳芳表示,中國地震局將以“一帶一路地震科學考察聯盟”為基礎,與中亞國家共同探索建立協調、聯動、高效的天山地震科學考察機制,促進地震信息、減災決策和科技資源的共享融合,提高區域跨境災害協同防控和應對能力。期待與中亞國家進一步深化地震科技合作,為區域地震減災工作貢獻力量。(完)
中國應急管理部27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國地震局科技與國際合作司副司長朱芳芳在會上介紹,中國將以“一帶一路地震科學考察聯盟”為基礎,與中亞國家共同探索建立協調、聯動、高效的天山地震科學考察機制。據介紹,......
中新社北京5月27日電(記者郭超凱)中國應急管理部27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國地震局科技與國際合作司副司長朱芳芳在會上介紹,中國將以“一帶一路地震科學考察聯盟”為基礎,與中亞國家共同探索建立協調、聯動、......
中新社北京5月27日電(記者郭超凱)中國應急管理部27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國地震局科技與國際合作司副司長朱芳芳在會上介紹,中國將以“一帶一路地震科學考察聯盟”為基礎,與中亞國家共同探索建立協調、聯動、......
他,是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在讀博士生,致力于地震研究,日前以一作身份在頂級學術期刊Science上發表論文。她,是一個從小喜歡中國文化的00后土耳其姑娘,現為華中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成績......
應急管理部辦公廳關于發布應急管理部重點科技計劃2024年度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應急廳〔2024〕14號國家消防救援局、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中國地震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應急管理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
應急管理部辦公廳關于發布應急管理部重點科技計劃2024年度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應急廳〔2024〕14號國家消防救援局、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中國地震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應急管理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
記者從自然資源部了解到,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發布海嘯警報解除通報。今天7時58分臺灣海域發生地震,震源深度為12千米。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監測顯示,地震在震源附近引發局地海嘯,并對我國臺灣島沿岸局......
據報道,根據臺消防署統計,4月3日花蓮7.3級地震目前已造成全臺4死97傷。一名司機在大清水斷崖遇落石被砸身亡;花蓮縣秀林鄉太魯閣得卡倫步道為當地知名景點,3日上午游客較多,目前已知有3人遇難。......
中新網北京4月3日電(記者孫自法)記者從中國地震局獲悉,臺灣花蓮縣海域4月3日早晨發生7.3級地震后,中國地震臺網中心組織專家研究分析認為,這次地震發生在臺灣花東縱谷斷裂北段上,初步震源機制解結果顯示......
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04月03日07時58分在臺灣花蓮縣海域(北緯23.81度,東經121.74度)發生7.3級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04月03日08時11分在臺灣花蓮縣海域(北緯24.10度,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