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質檢總局公布了近期對200種液體乳產品質量的抽查結果,有一個批次的純牛奶黃曲霉毒素M1含量實測值為1.2微克/千克,而國家規定最高值為0.5微克/千克,超標140%。
黃曲霉毒素是一種毒性極強的劇毒物質,有研究說,它比三聚氰胺更可怕,比砒霜毒性大幾十倍,早在1993年就被世界衛生組織的癌癥研究機構劃定為1類致癌物。
那么,杭州市場上有沒有相關產品銷售呢?黃曲霉毒素最多存在于哪些食物中?有沒有與它相克的食物?
牛奶中的黃曲霉毒素很可能來源于玉米飼料
我省的奶牛養殖場開始使用脫酶劑去除黃曲霉毒素
“黃曲霉毒素是黃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的代謝產物。糧食未能及時曬干,或儲藏不當時,往往容易被黃曲霉菌或寄生曲霉菌污染而產生此類毒素。它在我們生活中還是廣泛存在的,特別像霉變的花生、玉米、大米、瓜子等都會有。”省新華醫院肝病科主任施維群主任醫師說,“牛奶中含有黃曲霉毒素,我認為主要來源于飼料。”
杭州一家奶牛養殖場的負責人也認為,此次檢測出的牛奶中的黃曲霉毒素,來源于奶牛的飼料。他說,奶牛的飼料主要有精飼料、青粗飼料兩種。精飼料也叫配合飼料,由能量飼料、蛋白質飼料、礦物質飼料、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組成。其中,能量飼料主要包括玉米、高粱、大麥、地瓜干、麩皮等常見谷物。青粗飼料就是稻糠、苜蓿、青草、玉米等。
“在這兩種飼料中,因玉米能量高、易消化,有助于奶牛生長繁殖,所以使用率最高,約占總飼料的50%,但玉米又是最容易霉變長黃曲霉菌的。當奶牛吃了這些飼料后,一部分會在奶牛體內殘留、蓄積、吸收,另一部分則會通過乳汁、大小便排除體外。”該奶牛場負責人說。
我省的奶牛養殖場
開始使用脫酶劑去除黃曲霉毒素
昨天,北京友誼醫院營養師顧中一在新浪微博上說,據估計,全世界每年大約有25%的谷物受到霉菌毒素的影響,又以花生、玉米黃曲霉毒素污染最為嚴重。
目前,世界各個國家對飼料中的黃曲霉毒素B1,以及牛奶中的黃曲霉毒素M1都有所限量,卻不能要求完全不可檢出。我國GB13078-2001《飼料衛生標準》對飼料中的黃曲霉毒素限量為每千克飼料10微克。
杭州市奶業協會負責人說,要想絕對避免奶牛飼料中出現黃曲霉毒素比較困難,這不僅是我國養殖業遇到的問題,在國外也會有。
不過雖然有困難,也不是一點辦法都沒有。要降低飼料中黃曲霉毒素的含量,可以在飼料中加脫酶劑,一種生物處理過的微孔礦物質,對霉菌毒素的吸附率較高,尤其是黃曲霉毒素,可以使毒素毒性減低,或將毒素轉化成無毒或低毒的物質。
目前,浙江省的一些養殖場已在使用脫酶劑。
奶粉和酸奶
能否消除黃曲霉毒素?
目前,市場上銷售的常溫奶都是經過滅菌處理的,為什么還會有黃曲霉毒素?
浙醫一院傳染病科主任盛吉芳主任醫師說:“黃曲霉毒素一旦產生就很難消除,它耐熱性很高,巴氏滅菌法是無法將其殺滅。”
北京友誼醫院營養師顧中一說,黃曲霉毒素M1對光、熱都比較穩定,熔點(裂解溫度)在299℃。牛奶常見的三種消毒方法——巴氏消毒法,在63℃保持30分鐘;高溫快速(HTST)的巴氏消毒,在72℃保持15秒;超高溫(UHT)滅菌,在135℃保持1-2秒鐘,都是不能殺滅黃曲霉毒素的。
消除黃曲霉毒素到底有多難?外國曾有研究人員做過實驗:在不改變牛奶品質的前提下,先將鮮奶加熱至90℃保持10分鐘,然后冷卻至20℃,再經紫外線輻照30分鐘,終于使其中的黃曲霉毒素M1減少了56.2%。
另外,液態奶干燥成奶粉時的溫度一般在150℃或200℃左右(以不同加工工藝),也無法達到能裂解黃曲霉毒素所需的299℃,所以,如果飼料中含有黃曲霉毒素,生產的奶粉中也會有。
而酸奶的殺菌溫度一般是150℃,同樣達不到299℃。有種說法,酸奶中的乳酸菌雖然可以吸附黃曲霉毒素,但無法將它消滅。
肝病科主任從來不吃花生醬、煮花生
黃曲霉毒素進入人體后,最受累的是肝臟。浙醫一院傳染病科主任盛吉芳說:“肝臟是人體的化工廠,黃曲霉毒素對人體及動物肝臟組織都有破壞的作用,它的毒性可直接作用于肝臟,嚴重時還可導致肝癌,甚至死亡。”
為什么黃曲霉毒素會導致肝癌?省新華醫院肝病科主任施維群說:“目前還沒有確切的作用機理,但可以明確的是黃曲霉毒素會引起細胞突變,染色體增殖,降低人體免疫力,從而增加患肝癌的風險。”
“乙肝或者乙肝病毒攜帶者要嚴格限制黃曲霉毒素的攝入。”施主任說,每次碰到這類患者,尤其是老年人,他總會叮囑千萬不要吃霉變的食物,尤其是霉變的花生、玉米、瓜子、核桃等。
作為肝病科醫生,施主任有一個習慣,從來不吃花生醬、麻油,甚至連玉米胚芽油都不吃。
“烘干的花生有沒有霉變容易判斷,吃到一顆壞的,我們就不會吃了。如果是水煮的,好的壞的摻在一起,不僅難以判斷,黃曲霉毒素還會擴散,污染好的花生,所以花生最好不要煮著吃。”
霉豆腐霉千張有沒有黃曲霉毒素?
霉變的食物容易被黃曲霉或寄生曲霉污染,而產生黃曲霉毒素。那我們生活中常吃的霉豆腐、霉千張是否含有黃曲霉毒素呢?
盛吉芳主任說:“霉菌的種類有很多,并不是所有的霉菌都是有毒的。目前,已知有毒的可引起動物致癌的有五種——黃曲霉毒素、黃天精、環氯素、雜色曲霉素和展青霉素。霉豆腐、霉千張使用的霉菌,是沒有毒的,并且它的顏色與黃曲霉毒素也是不一樣的。黃曲霉毒素是黃色粉末狀的,干了以后會發青,吃進口里是苦的,霉豆腐使用的霉菌是白色的。”
近年來,黃曲霉毒素(Aflatoxin,AF)相關事件頻繁發生:“毒大米”“毒花生”等,悲劇的發生讓人不寒而栗。自1962年分離出黃曲霉毒素以來,人們對其毒性進行了較深入的研究,發現AF劇烈的毒性比人......
1真菌毒素標準的發展真菌毒素是產毒真菌在糧食(或果蔬)的種植、收獲、運輸、儲存過程中侵染糧食(或果蔬),并在適宜的生長條件下產生的次生代謝產物。真菌毒素污染谷物、飼料、果蔬,通過食物鏈危害人類健康和畜......
10月5日,黑龍江省雞西市雞東縣興農鎮某社區居民王某及其親屬9人在家中聚餐,其間共同食用了自制酸湯子(用玉米水磨發酵后做的一種粗面條樣的主食)。調查得知,該酸湯子食材已在冰箱冷凍一年,疑似該食材引發食......
據歐盟食品飼料類快速預警系統(RASFF)消息,2020年3月31日,荷蘭扣留了原產于阿根廷的花生仁,因為產品中黃曲霉毒素超標。據了解,以上產品檢出黃曲霉毒素B1含量為30μg/kg,總黃曲霉毒素含量......
黃曲霉毒素(AFT)為黃曲霉和寄生曲霉等某些菌株產生的雙呋喃環類毒素。其衍生物有約20種,分別命名為B1、B2、G1、G2、M1、M2、GM、P1、Q1、毒醇等。動物食用黃曲霉毒素污染的飼料后,在肝、......
真菌毒素是由真菌產生的具有毒性的代謝物,食品被產毒真菌污染后,可使食用者中毒,有些毒素可以誘導基因突變和產生致癌性,有些則顯示出對特定器官的毒性。常見的真菌毒素及其對食品的污染1.黃曲霉毒素黃曲霉毒素......
2020年1月17日,愛爾蘭食品安全局發布2020.04預警通報,原產于我國的一款花生產品檢測出黃曲霉毒素超標而被召回。受召回產品的信息如下:產品名稱為TescoHalloweenMonkeyNuts......
據香港《大公報》報道,日前,香港消費者委員會測試市面44款干香料發現,1/3樣本含可致癌的黃曲霉毒素。香港食物安全中心接手跟進調查其中一款肉豆蔻粉,發現所含黃曲霉毒素高達每公斤21微克,即超標40%。......
2019年10月4日,歐盟食品安全局(EFSA)發布意見征求,食物鏈污染物科學專家組(ConTAMPanel)就與食品中存在黃曲霉毒素有關的公共衛生風險的科學意見草案公開征求意見。該文件提供了人類飲食......
10月10日,貴州省市場監管局發布2019年第36期食品安全抽檢信息,組織抽檢糧食加工品、肉制品、調味品、方便食品、餐飲食品5類食品289批次樣品,不合格樣品4批次。不合格食品涉及黃曲霉毒素B1、菌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