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鐘南山,深圳大學過敏反應和免疫學研究所教授劉志剛等人,在預印本服務器medRxiv發表綜述文章,綜合分析了新冠肺炎(COVID-19)的臨床特征。鐘南山和劉志剛為通訊作者。(注意:預印本網站medRxiv所有論文未經同行評議)
這項以病人為基礎的大型系統回顧分析,報告了COVID-19從暴發到當前大流行的更精確概況。
研究人員總共檢索了1052篇已出版論文,并對論文中涉及的COVID-19臨床特點進行了提取和分析,最終符合納入標準的有72篇。這些均是由兩名審稿人獨立評估合格的出版物。
這些論文發表于《自然—微生物學》《美國醫學會雜志》《柳葉刀》《英國醫學雜志》等期刊。
統籌72項研究
目前,COVID-19的臨床特點已在眾多研究中得到描述,但其結果各不相同。因此,鐘南山等人對相關科學文獻進行了系統回顧,并綜合了COVID-19從最初暴發到大流行階段的臨床特征的關鍵數據。
研究人員采用系統檢索的方法,識別了多個數據庫中包含COVID-19臨床特征的回顧性觀察研究。
最終選取的72篇回顧性研究論文,包括22篇報告、20篇案例系列分析文章、3篇對照研究文章、27篇橫斷面研究文章。
橫斷面研究是通過對特定時點和特定范圍內人群中的疾病或健康狀況和有關因素的分布狀況進行資料收集、描述,從而為進一步研究提供病因線索。這是描述流行病學中應用最為廣泛的方法。
在選定的論文中,51篇是英文的,21篇是中文的。10篇論文報道了來自中國以外地區的COVID-19病例,包括美國、德國、韓國、越南、尼泊爾、泰國、新加坡、加拿大和意大利。而中國病例覆蓋31個省份。
此外,有9篇專門針對兒童,其余論文主要針對成人患者(其中2篇針對孕婦)。COVID-19患者的入院時間為2019年12月11日至2020年2月14日。
文獻質量評價顯示,橫斷面研究質量良好(中位評分7.0),病例報告/系列研究一般(中位評分6.0)
分析3470例癥狀
該研究共涉及3470例患者,其中3468例RT-PCR檢測確診患者和2例抗體檢測確診患者。患者年齡從17天至92歲,男性患者1822例,占所有涉及病例的52.6%。在被問及吸煙狀況時,1573例患者中有208 (13.2%)表示自己為吸煙者。
經綜合分析,共有2182例(76.0%)有傳播暴露史,即這些患者要么是武漢居民,要么是在過去14天內前往過武漢。
最常見的癥狀為發熱(2878例[83.0%]),63.4%的患者以發熱為首發癥狀。但發燒的比例略低于其他與冠狀病毒有關的呼吸道疾病,如非典型肺炎(100%)或中東呼吸綜合征(98%)。
其次是咳嗽(2102 [61.0%])、疲乏(942 [37.9%])、出現痰液(720 [28.7%])、呼吸困難(412 [14.5%])、肌肉酸痛(477 [18.6%])。
不太常見的癥狀是頭痛(318[11.8]、)喉嚨痛(289[14.0%])、胃腸道癥狀(厭食、惡心或嘔吐有185[8.9%])和上呼吸道癥狀(鼻涕、打噴嚏、鼻塞有162[7.6%])和腹瀉(165[6.1%])。
在入選患者中,有888例(31.5%)患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壓(13.3%)、糖尿病(7.3%)、慢性阻塞性肺病(1.4%)、心腦血管疾病(8.3%)、惡性腫瘤(1.5%)、慢性肝病(2.1%)、慢性腎病(0.7%)等。
而COVID-19常見并發癥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休克和急性腎衰。
2866例患者中,胸部CT發現肺部異常的有2528例(88.2%)。在參加不同實驗室分析的患者中,2387例中有1498例(62.8%)淋巴細胞減少;2091例中有1354例(64.8%)C反應蛋白升高。
病死率與世衛組織統計一致
共有185例(11.5%)患者入住重癥監護病房(ICU),總病死率為3.7%。這與世界衛生組織官方統計的數字非常接近:3月5日病死率3.7%,80565例中死亡3015例。
盡管COVID-19的病死率遠遠低于SARS(9.6%)和MERS(37.1%)。到目前為止,對這三種冠狀病毒感染疾病的不同癥狀和病死率尚未完全了解。研究人員認為這3種冠狀病毒的不同嗜性和毒力可能是造成差異的部分原因,這一點值得進一步研究。
此外,與湖北省以外地區的住院患者相比,湖北省的ICU住院率顯著高于其他地區:21.9% 比2.5%(p<0.001)。此外,COVID-19在湖北省的病死率也顯著高于非湖北地區:10.4% 比0.6%(p<0.001)。
鐘南山等人指出,將臨床表現與放射學檢查結果及血液檢測相結合,可能有助于早期診斷和管理。由于目前還沒有具體的治療方法,應該采取緊急措施探索這種疾病。而且,COVID-19的動態演化仍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加以表征。
研究人員認為,對于沒有特定療法的新發傳染病,患者的早期隔離具有重要意義。“事實上,我們從17年前的非典疫情中已經認識到,早識別、早隔離和早管理,可以阻止病毒的人際傳播。”他們寫道。
近日鐘南山團隊發布的一項國際多中心研究表明,連花清瘟膠囊對輕至中度新冠肺炎(COVID-19)患者的癥狀恢復顯示出顯著效果。該研究在中國、泰國、菲律賓和越南的17個研究點進行,共納入410名接受連花清......
近日,Qiagen公布了其第三季度財務業績報告。按固定匯率(CER)計算,報告稱受耗材需求的推動,其第三季度非新冠肺炎總收入同比增長5%。包括新冠肺炎銷售在內的總收入下降了5%。該公司本季度的收入和調......
近日,《梅奧診所進展:數字健康(MayoClinicProceedings:DigitalHealth)》雜志發表了一篇關于AI技術結合聲音技術診斷2型糖尿病的文章。該研究顯示,只要對著智能手機說幾句......
免疫系統宛如人體的壁壘,阻擋著所有病毒侵襲和健康威脅的入侵。然而,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給免疫功能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隨著疫情反復,許多人可能陷入了反復的“陽性”“康復”“再陽性”循環中,在與病毒的持續......
自2019年底以來,SARS-CoV-2感染引發的新冠肺炎疫情給缺乏有效治療手段的世界帶來了巨大負擔。SARS-CoV-2感染誘導嚴重的內皮病變,其特征是肺血管系統中大量內皮細胞損傷和微血栓聚集。此外......
國際戰“疫”行動日前,法國科學研究團隊Epi-Phare發布一項大規模調查結果,通過迄今最大規模的數據統計和研究,鎖定了可能增加新冠肺炎患者重癥和病亡風險的多方面因素。該報告證實,面對新冠肺炎,老年人......
5月15日下午,在廣州舉行的單藥3CL抑制劑(來瑞特韋)上市后臨床研究暨2023版小分子口服藥物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的臨床應用專家意見項目啟動會上,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說,目前在廣......
第二屆鐘南山青年科技創新獎自2022年9月啟動初評工作以來,經全國范圍推報及復核初審,于同年12月30日完成初評,確定24名候選人進入終評。2023年4月25日,經第二屆鐘南山青年科技創新獎評審委員會......
“在藥物或疫苗研發過程中,需要通過動物模型代替臨床病人,來篩選和評價藥物、疫苗。而如果沒有合適的動物模型,就無法進行研究,對防止疾病感染將是很大障礙。這次對新冠病毒的研究,得益于我國率先建立動物模型(......
新冠疫情在全球爆發,已有3年多的時間了。放眼過去,在現代文明較為發達的今天,一種病毒可以如此“橫行霸道”這么長時間,也算是極其罕見的。新冠病毒,對全球的很多人來講,在親眼看到它帶來的破壞力之后,如果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