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國產腦起搏器打破美國獨家技術壟斷”的消息,在2013年歲末讓眾多帕金森患者和家屬看到了希望。這一技術創新,是我國實施醫療器械產業創新戰略的碩果之一。
帕金森病是影響老年人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的重大疾病,患者會出現顫抖、僵硬、遲鈍等綜合癥狀。據統計,我國帕金森病患者超過200萬。治療帕金森病比較好的療法是在腦部植入腦起搏器,電流讓人體神經發生反應,并控制身體不再出現顫抖等癥狀。它不損傷腦組織,是一種可逆的神經調節方法。
“腦起搏器1999年首次應用于我國臨床,但此前全部被國外公司壟斷,價格一般都在20萬元左右,且使用幾年后一旦電池耗盡還需要重新更換。由于進口產品費用昂貴,普通患者無法承擔,得不到及時治療。”清華大學神經調控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李路明介紹。
“長期以來,我國醫療器械產業發展水平低,CT、MRI、PET/CT、高性能彩超等大中型、中高端醫療裝備和高值醫用材料、高端植介入體主要依賴進口,醫療費用較高。”這些年始終為國產醫療器械創新鼓與呼的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生物醫藥處副處長張兆豐對此深有感觸:“為給老百姓醫療費用減負,‘十二五’以來,科技部制定了《醫療器械科技產業發展專項規劃(2011—2015)》,成立了醫療器械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啟動實施了‘醫療器械重點專項’支持醫療器械企業研發自主知識產權產品。”
通過實施“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重大科技專項,由北京市大力支持,清華大學研發,北京品馳醫療設備有限公司生產的自主知識產權腦起搏器,于2013年5月正式獲得國家頒發的產品注冊證,這意味著我國在該領域打破了全球市場被美國產品獨家壟斷的局面。
國產腦起搏器價格比進口同類產品便宜一半,更重要的是,腦起搏器相關技術,還可應用在治療癲癇、抑郁、肥胖、高血壓等慢性疾病。李路明更加看好的是相關神經調控產業,“在2020年全球市場將高達160億至200億美元”。自主創新為企業百姓“減負”,更為推動產業發展找到了出口。
“在國家持續支持下,特別是在科技部‘醫療器械重點專項’支持下,近年來我國醫療器械領域的重大產品不斷取得突破。”張兆豐介紹, “醫療器械重點專項”圍繞“基層升級、高端突破、前沿創新”三大方向,以當前基層醫療衛生體系建設為急需,重點布局了20個重大戰略性產品、10項前沿技術及10項基層應用解決方案,已投入經費12億元。
64排螺旋CT機是高端CT的入門型機器,也是當前大中型醫院配置裝備的主流機型,臨床需求巨大。東軟集團在16排螺旋CT基礎上,于2012年5月成功研制出國內首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64排螺旋CT機NeuViz64,填補國內空白,標志著國產CT機邁入高端行列。
據了解,國產化的東軟64層CT售價約600萬元,比進口品牌便宜30%。國產品牌CT的出現將拉動進口品牌的價格下降,在未來2—3年預計產生30%的下降幅度,國內裝備年均節省費用6億元左右。
目前,在專項政策的扶持下,醫療器械行業龍頭引領作用顯現,深圳邁瑞監護儀、臨床檢驗設備、數字超聲設備等,山東威高一次性醫用耗材、骨科材料、心臟支架等,山東新華醫療滅菌器、放療設備、手術器械等,已經成為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優勢產品。
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化學藥與醫療器械處副處長華玉濤說,國產化醫療器械平均購置成本比進口品牌便宜30%以上,填補了多項同類技術空白,為我國中高端醫療器械產品的國產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器械的配置升級,以及醫療器械科技產業競爭力的提高提供了技術支撐。
張兆豐表示:“我國醫療器械創新成果密集涌現,取得了‘自主原創’、‘從無到有’和‘從低到高’的重要突破。”
重慶渝中區的社區老人只要戴上一個比手機大不了多少的小設備,社區衛生中心就可以通過儀器實時監測血壓和心電圖,而老人卻依然可以在家做飯、看電視,甚至出門逛街。對一些拿不準的數據,社區衛生中心還可以通過網絡傳送給大醫院,專家會診后給出治療方案,再通過社區醫院傳送給病人。
近年來,按照“創新驅動和需求拉動”雙力推進的工作思路,一方面,科技部加快推進醫療器械領域的自主創新,另一方面,科技部會同衛計委、有關地方政府積極推進“創新醫療器械產品應用示范工程”(簡稱“十百千萬工程”)的實施,力爭到“十二五”末,在全國10個省(市)的100個縣(區)選擇1000 家醫療機構試點應用10000臺(套)創新醫療器械產品。
截至2013年底,“十百千萬工程”已在重慶、廣東、四川、遼寧、江蘇、浙江6省市進行試點示范,在基層醫療機構示范應用了10萬余臺(套、件)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近3.8億的創新醫療器械產品,服務覆蓋人群達9600萬,直接受益1161萬人,帶動產值201億元。科技創新扎根基層,科技創新更加“接地氣”,為老百姓帶來了一系列實實在在的健康收益。
作為試點城市之一,重慶市以醫療信息化為切入點,實施了“醫療信息化技術綜合集成與應用示范”工程。該工程開展了區域影像、代理檢驗、遠程心電與血壓監護、院前急救等多項醫療信息化服務,當基層醫院遇到疑難病癥時,可通過遠程會診系統與大醫院實時進行遠程專家會診,從而免除群眾異地就醫的路途奔波。
浙江則重點開展了對低成本、高性能、普惠型、適宜基層醫療和常規診療需求的心電圖機、監護儀等基本醫療器械產品的評價。通過示范產品評價體系的應用,該省將積極扶持一批創新型高技術企業。
“十百千萬工程”的實施將使一批數字化、智能化、便攜式的創新醫療器械產品應用到基層醫療機構,促進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創新鏈條完善、戰略性新興產業等多方面的協同發展,讓科技創新更好地服務于醫療衛生體系建設。
為加強水稻科技國家平臺間的相互交流與合作,進一步激發并凝聚全國水稻科技創新活力,9月8日至10日,湖南省農科院雜交水稻全國重點實驗室在岳麓山實驗室舉辦第一屆水稻科技國家平臺交流會。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
9月5日,湖南大學舉行2024級新生開學典禮。湖南大學校長段獻忠深情寄語2024級新同學勤學創新,志存高遠,為中國式現代化練就過硬本領,努力成長為新時代經世致用領軍人才,讓世界見證更多中國精彩。開學典......
9月9日,以“AI匯湘江·數智驅未來”為主題的2024互聯網岳麓峰會在湖南長沙舉行。項目簽約儀式。主辦方供圖峰會聚焦在“AI+”時代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機遇,為湖南數字產業發展勾畫新藍圖,圍......
醫療財政預算接連發放,新一輪醫械采購潮來襲。161.6億,大批醫療機構獲財政支持近日,財政部官網發布《財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關于下達2024年醫療服務與保障能力提升(醫療衛生機構能力建設)補助資金(第三......
9月3日,浙江省醫療器械檢驗研究院臨平經濟技術開發區院區(以下簡稱“浙江省器械院臨平院區”)二期項目正式啟用。其中,浙江省首個具備仿真模擬環境的醫療器械可用性工程研究實驗室投入使用,填補了浙江在醫療器......
9月3日,廈門市食品藥品質量檢驗研究院(簡稱“廈門食藥檢院”)擴建暨醫療器械檢測中心建設項目3日正式破土動工。該項目將建成目前全國食藥檢系統在建或新(擴)建項目中,總體規模、涉及領域、工藝復雜度均位居......
近日,譜尼測試(300887)集團在上海投建的又一重要研發平臺——醫療器械臨床前大動物實驗室建設完成并正式投入運營,實驗室將致力于為醫療器械企業提供臨床前大動物實驗研究,可開展豬、羊、犬、猴等動物實驗......
根據《關于組織開展人工智能醫療器械創新任務揭榜工作的通知》(工信廳聯科函〔2021〕247號),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醫療器械注冊司對揭榜攻關成果開展了測評工作,初步遴選出104家揭......
按照《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的規定,根據企業申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現注銷以下2家企業共2個產品的醫療器械注冊證:一、湖南瀚德微創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的1個產品:腹腔鏡高頻手術器械,注冊證編號:國械注準2......
為加強醫療器械監督管理,保障醫療器械產品質量安全有效,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組織對心電圖機、軟性接觸鏡、幽門螺桿菌抗體檢測試劑等10個品種進行了產品質量監督抽檢,有13批(臺)產品不符合標準規定。具體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