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篩查和早診早治是癌癥防控的有效途徑之一。癌癥篩查是在表面健康的人群中,運用快速、簡便的檢驗、檢查或其他方法,針對常見癌癥進行的身體檢查,通過檢查讓受檢者知曉自身患癌風險,發現早期癌癥或癌前病變,從而實現癌癥的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
為此,國家癌癥中心科學歸納總結了危害我國居民健康主要癌癥的篩查方法。
肺癌
采用低劑量螺旋CT(LDCT)篩查。
肺癌高風險人群為40歲~74歲,且符合以下任一條件者:
(1)吸煙:吸煙包年數≥30包年,包括曾經吸煙≥30包年,但戒煙不足15年;
(2)被動吸煙:與吸煙者共同生活或同室工作>20年;
(3)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
(4)有職業暴露史(石棉、氡、鈹、鉻、鎘、鎳、硅、煤煙和煤煙灰)至少1年;
(5)有一級親屬確診肺癌。
肺癌高風險人群每年進行1次低劑量螺旋CT(LDCT)篩查。
胃癌
首選胃鏡檢查,其次是幽門螺桿菌、胃蛋白酶原、胃泌素檢測。
胃癌高風險人群為40歲以上,且具有以下任一特征者:
(1)感染幽門螺桿菌;
(2)長期抽煙飲酒;
(3)有胃癌家族史;
(4)生活在胃癌高發地區;
(5)有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等癥狀。
胃癌高風險人群應接受1次胃鏡檢查。如無異常,建議之后每2~3年進行1次胃鏡檢查;如發現異常,建議之后每年進行1次胃鏡檢查。
食管癌
采用內鏡檢查。
食管癌高風險人群為40歲以上,且符合以下任一特征者:
(1)長期抽煙飲酒;
(2)有食管癌家族史;
(3)生活在食管癌高發地區;
(4)喜燙食、腌漬、粗硬食物;
(5)有反復反酸、吞咽困難、食道內異物感、Barrett食管、食管炎或癌前病變等癥狀。
食管癌高風險人群應接受1次內鏡檢查。如無異常,建議之后每2~3年進行1次內鏡檢查;如發現異常,建議之后每年進行1次內鏡檢查。
結直腸癌
首選腸鏡和糞便潛血檢測,其次為腫瘤標志物、基因檢測。
40歲及以上人群中,具有如下危險因素中的4項及以上者,評估為結直腸癌高危人群:
(1)年齡高于50歲(年齡高于60歲記作兩項危險因素);
(2)男性;
(3)一級親屬結直腸癌家族史;
(4)吸煙或曾經吸煙;
(5)體質指數≥23。
如糞便潛血試驗呈陽性,則直接評估為結直腸癌高危人群。
推薦40~75歲高風險人群接受結直腸癌篩查,50~74歲中低危風險人群接受結直腸癌篩查。每5~10年進行1次高質量結腸鏡檢查;每年進行1次FIT檢查。
乳腺癌
高風險首選乳腺超聲聯合X線攝影;一般風險推薦乳腺超聲。
(1)對高風險人群及致密型乳腺的一般風險人群,首選乳腺超聲聯合乳腺X線攝影進行篩查;(2)對于一般風險人群,推薦單獨使用乳腺超聲進行篩查。
符合下列1、2和3任意條件的女性為乳腺癌高風險人群:
1.具有遺傳家族史,且具備以下任意一項者:
(1)一級親屬有乳腺癌或卵巢癌史;
(2)二級親屬50歲前,患乳腺癌2人及以上;
(3)二級親屬50歲前,患卵巢癌2人及以上;
(4)至少1位一級親屬攜帶已知BRCA1/2基因致病性遺傳突變;或自身攜帶BRCA1/2基因致病性遺傳突變。
2.具備以下任意一項者:
(1)月經初潮年齡≤12歲;
(2)絕經年齡≥55歲;
(3)有乳腺活檢史或乳腺良性疾病手術史,或病理證實的乳腺(小葉或導管)不典型增生病史;
(4)使用“雌孕激素聯合”的激素替代治療≥6個月;
(5)45歲后乳腺X 線檢查提示乳腺實質(或乳房密度)類型為不均勻致密性或致密性。
3.具備以下任意兩項者:
(1)無哺乳史或哺乳時間<4個月;
(2)無活產史(含從未生育、流產、死胎)或初次活產年齡≥30 歲;
(3)僅使用“雌激素”的激素替代治療≥6個月;
(4)流產(含自然流產和人工流產)≥2次。
高風險人群宜從40歲開始每年進行1次乳腺癌篩查;一般風險人群指除了乳腺癌高風險人群以外的所有適齡女性,其中45~70歲的一般風險人群應每1~2年進行1次乳腺癌篩查。
肝癌
首選血清甲胎蛋白檢測聯合腹部超聲檢查。
肝癌高危人群為男性45歲~74歲,女性50歲~74歲,符合以下任一條件者:
(1)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陽性;
(2)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史;
(3)肝硬化病史;
(4)一級或二級親屬有肝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