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篇天文學論文稱,研究人員研究發現一顆“超級木星”式巨型系外行星,這顆行星圍繞附近一顆約有35億年歷史的太陽型恒星運行。
由于之前預測到有行星圍繞該恒星運行,研究人員因此利用空間望遠鏡進行了觀測,然而新發現的這顆巨型行星的特性與之前對該恒星系統的分析有所不同。
該論文介紹,名為Epsilon Indi A的天體距地球僅3.6秒差距,是一顆主序星(以氫為燃料),這顆橙色矮星的燃燒溫度略低于太陽(太陽為G型黃矮星)。以前對這顆恒星的分析表明,它可能有一顆巨行星,但一直缺乏直接觀測數據。
在本項研究中,論文第一作者兼通訊作者、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天文學研究所E. C. Matthews和同事及合作者一起,他們通過空間望遠鏡對一顆行星進行直接成像,為了解其恒星系統的特性提供了新的啟發。
論文作者指出,這顆被觀測到的行星非常明亮和寒冷,溫度約為275K,質量是木星的6倍多。它目前的預計距離為15個天文單位(1個天文單位是地球與太陽之間的平均距離),預計軌道周期至少為幾十年。這顆行星的性質與之前預測中的“行星b”不同,因此將這顆新行星命名為 Eps Ind Ab。
作者總結說,觀測數據表明,Eps Ind Ab可能是該星系中唯一的巨行星。他們提供一段視頻,對本次研究成果進行演示和科普解讀。(記者 孫自法 制作 費璠)
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篇天文學論文稱,研究人員研究發現一顆“超級木星”式巨型系外行星,這顆行星圍繞附近一顆約有35億年歷史的太陽型恒星運行。由于之前預測到有行星圍繞該恒星運行,研究人員因此......
《自然》24日報道稱,詹姆斯·韋布空間望遠鏡(JWST)觀測到一顆超級木星式巨型系外行星,正圍繞附近一顆約有35億年歷史的太陽型恒星運行。這顆“超級胖子”行星,是“巨無霸”行星木星質量的6倍多。名為E......
在2021年,天文學家們發現了一顆被命名為WASP-107b的“超脹”行星。其體積堪比木星,其質量卻只有木星的十分之一,因此它獲得了“棉花糖”行星的昵稱。為什么這顆行星會如此“蓬松”呢?兩個美國研究團......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在一顆熱氣態巨星的云層中探測到微小的石英晶體。熱木星是一種離恒星很近的類木行星。在距離地球1300光年的熱木星WASP-17b上,研究人員利用詹姆斯·韋伯望遠鏡在高空云層中發現了......
天體物理學家和公民科學家發現了三顆系外行星,這被認為是美國宇航局退役的開普勒太空望遠鏡最后觀測到的行星之一。在其整個任務期間,開普勒觀測了數十萬顆恒星,并為識別2600多顆已確認的系外行星做出了貢獻。......
科技日報北京10月24日電(記者劉霞)美國科學家發現一顆繞M型紅矮星運行的無大氣層類地行星GJ1252b,無大氣層意味著生命不太可能在其上生存。鑒于M型紅矮星是宇宙中最常見的恒星類型,這一發現有望縮小......
系外行星有水,就一定代表著具有宜居性嗎?顯然并不是。那么決定這些“海洋世界”宜居性的因素到底是什么?英國《自然·通訊》雜志21日發表的一項行星科學模型研究認為,在富含水的系外行星上,海洋里或含有大量電......
英國《自然》雜志網站在4月12日的報道中指出,繼將機器人送上月球、讓機器人降落火星并建造自己的空間站之后,中國將目光投向了遙遠的太陽系。4月,中國科學家將公布首個系外行星探測任務的詳細計劃。按照計劃,......
3月22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當地時間21日稱,該機構的系外行星檔案當天新增65顆系外行星,人類發現的系外行星總數隨之突破5000顆大關。根據美國太空網站Space.com的消息,人類首次......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人員利用開普勒太空望遠鏡的數據,發現了366顆新的系外行星,其中包括18個行星系統,與這里展示的開普勒-444類似,這是之前使用開普勒太空望遠鏡發現的。圖片來源:美國航天局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