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會議云集了多位全球氣候變化研究領域頂尖專家和領軍人物,來自近20個國家的130位外賓和100多位國內代表出席會議。與會各國科學家探討了氣候、水資源及其適應,氣候與農業、氣候模式研究和氣候變化及其影響,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
氣候變化已經成為當前全球人類面臨的最具挑戰性的問題,它已經深刻影響人類社會生存、環境、經濟等方方面面。國際氣候變化科學大會科學委員會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符淙斌說,目前關于全球變暖的科學結論,其確定性不可能達到100%;實際上,在更廣的時間尺度上,冰期與間冰期的溫度變化幅度較現在要大得多。
英國《自然》雜志8日發表的一項生態學模型研究顯示,氣候變化造成的物種種群破壞,最早或在這個10年內發生,并且會是“驟然”發生。但大規模、快速地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則有可能降低生態組合遭遇突然性破壞的幾率......
緩解全球氣候變化,需要清潔能源和有效清除大氣中的碳。近日,由自然保護協會和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等聯合進行的一項研究,首次將土壤在全球森林、濕地、農業和草原上的碳減排潛力匯總在一起,計算出全球土壤在......
2月19日,華東師范大學生態與環境科學學院助理研究員吉星與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荷蘭皇家科學院、德國不萊梅大學合作,在《科學進展》上以第一作者發表題為《藍藻的固碳表型可塑性將促進其在高CO2環境下的爆發......
由蘭州大學草地農業生態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賀金生教授課題組牽頭的一項最新研究,揭示了氣候變化對高寒草地植被生長格局的影響機制。賀金生介紹,近50年來,青藏高原經歷著兩倍于全球平均的升溫過程以及顯著的降水......
亞洲中部干旱區全新世氣候呈現早全新世干旱、中晚全新世相對濕潤的變化特征,存在顯著不同于季風區的氣候變化“西風模態”。但最新研究發現,亞洲中部干旱區不同海拔區的森林動態特征存在明顯的不一致性。考慮到植被......
一年一度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反映了全人類對于強化減排、控制氣溫上升、推進綠色低碳發展的共識。然而,由于這項會議遵循“協商一致”的議事原則,許多重要議題一直久拖未決。12月2日-15日,聯合國氣候變化第......
近日,中國科學院水生態健康研究組(楊軍團隊)在亞熱帶水庫浮游動物研究方面取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Responsesofzooplanktonbodysizeandcommunitytrophicstr......
延后40多個小時后,2019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15日在西班牙首都馬德里閉幕。因談判各方分歧嚴重,大會未就《巴黎協定》第六條實施細則談判這項核心任務達成共識。馬德里大會是《巴黎協定》全面實施前的一次重......
近日,由科技部主辦的“三極環境與氣候變化”主題邊會在馬德里氣候變化大會(COP25)“中國角”成功舉辦。與會專家透露,通過研究發現南極、北極和第三極青藏高原是地球系統中最為敏感和脆弱的區域,三極地區升......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9年度報告》昨天正式發布。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的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介紹,2018年我國全面落實“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確定的目標任務,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