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9日至30日,土壤與農業可持續發展國家重點實驗室2010年度學術年會在南京土壤所大禮堂召開。
南京土壤所所長、實驗室主任沈仁芳研究員致開幕詞,他總結了2010年實驗室的主要工作進展,通報了2010年實驗室評估取得的良好成績,并對實驗室今后的工作發展作了部署安排。
中國地理學會副理事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地球科學部副主任、宋長青研究員和中國地理學會副秘書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地球科學部一處處長、冷疏影研究員蒞臨年會并分別作了講話。宋長青主要回顧了土壤學科的發展歷史;闡述了土壤學科立足于國家發展需要,對國家發展做出的重大貢獻;并就新時期土壤學科需要做出哪些轉變以及十二五期間土壤科學工作者應該如何應對作了戰略性指導。冷疏影處長主要針對新頒布的2011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指南,對2011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申請注意事項作了詳細介紹。
兩天的會議中共有24名研究員和青年骨干代表分五大方向對各自課題組取得的重要研究進展作了學術報告。
在土壤資源演變與可持續利用方面,張甘霖研究員作了題為“平原地區關鍵土壤屬性的數字制圖研究”的學術報告,于東升副研究員介紹了區域土壤碳循環研究的粒度效應研究進展。
在土壤生物方面,林先貴研究員著重報告了多環芳烴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復、全球氣候變化對土壤微生物的影響及微生物資源開發利用三個方面的研究進展;李忠佩研究員作了關于水分和溫度變化對土壤有機碳礦化的影響的報告;褚海燕研究員對北極土壤微生物群落組成與地理分布作了詳細介紹;趙玲博士報告了鐵錳氧化物與環境有機污染物間的相互作用研究結果。
在土壤利用與全球變化方面,蔡祖聰研究員介紹了綜合評估活性氮效應的必要性;朱建國研究員就臭氧脅迫的作物損傷及緩解對策研究作了介紹;丁維新研究員著重介紹了濕地固碳與甲烷排放;徐華研究員報告了稻田CH4和N2O減排對策研究進展;顏曉元研究員介紹了稻作農業流域氮素循環收支特點;彭新華研究員主要就土壤結構動力學的挑戰與機遇做了報告;謝祖彬研究員作了關于秸稈“旱重水輕”還田是農田土壤固碳減排的有效措施的報告;田玉華博士在報告中對稻田氮素損失途徑做了深入探討。
在土壤污染與修復方面,周東美研究員報告了化學方法評價有毒金屬離子的生態毒性方面的工作;王芳博士對利用雙液相體系研究多環芳烴的微生物降解方面的工作進行了介紹;徐仁扣研究員介紹了農業廢棄物制備的生物質炭的性質及其對酸性紅壤的改良作用方面的研究進展。
在土壤養分與植物營養研究方面,趙學強博士介紹了水稻硒轉運體的研究;施衛明研究員介紹了不同供銨方式對植物的影響及機制;蘇彥華研究員介紹了離子通道與運動調控;杜昌文研究員介紹了紅外光譜:土壤數字化新平臺;段增強研究員介紹了長江三角洲城市群郊區特色農業循環系統技術集成與示范;趙炳梓研究員介紹了潮土生物性質的激發效應;王火焰研究員對土壤非交換態鉀的釋放及其作用進行了詳細介紹。
最后,沈仁芳主任做會議總結。他對基金委領導給予實驗室工作的關心和指導表示了感謝;高度肯定了這次學術年會的學術水平,并感謝大家一年來對實驗室各項工作的辛勤付出。
地下水中的鉻(Cr(VI))污染對人類生產生活有巨大危害。微生物修復技術廣泛應用于Cr(VI)污染地下水修復工程。糖漿作為制糖業的副產品,因其成本低和生效快,目前成為了主流生物修復碳源之一。但糖漿成分......
英國和荷蘭的科學家研究表明,即便是剖腹產嬰兒也不會錯過必要的微生物,雖然剖腹產嬰兒在出生時吸收的母親腸道微生物確實較少,但母親能夠通過母乳喂養等補償途徑將微生物轉移給嬰兒。相關研究近日發表于《細胞宿主......
在集約化耕作的農田生態系統中,施肥是快速補充土壤養分的重要途徑。不同培肥管理形成各自土壤特定功能的微生物種群。在推行農業綠色生產方式,繼續推進化肥減量化、化肥利用率進一步提升,推廣有機肥替代化肥,構建......
在集約化耕作的農田生態系統中,施肥是快速補充土壤養分的重要途徑。不同培肥管理形成各自土壤特定功能的微生物種群。在推行農業綠色生產方式,繼續推進化肥減量化、化肥利用率進一步提升,推廣有機肥替代化肥,構建......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應對國際科技競爭、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迫切需要我們加強基礎研究,從源頭和底層解決關鍵技術問題。”“加強基礎研究,......
化肥鹽度指數高,對農作物有益的微生物難以在高鹽環境中生存,這是常識。如今,一種新技術正破解“化肥與微生物難以兼容”這一難題。2月11日,以中國工程院院士周衛為組長,由山西農業大學校長張強研究員、北京農......
發酵蛋白中的蛋白含量高達40%—80%,含有多種維生素、纖維素、碳水化合物、脂類、礦物質,以及豐富的酶類和生物活性物質等,且不含膽固醇,對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更加友好。李德茂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
城市土壤中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重金屬污染,而重金屬元素可伴隨食物和可吸入顆粒等方式進入人類和動物體內,對生命構成危害。跳蟲是普遍存在的城市土壤動物,其群落對環境污染反應靈敏,常被用作研究重金屬污染對土壤......
2月17日,廣西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全面鋪開工作啟動儀式在容縣舉行。按照國家2023—2024年全面鋪開、2025年完成成果上報的總體要求,預計全區要完成10萬個土壤表層樣點調查采樣,今年要完成70%以......
近日,《新植物學家》發表了中科院植物所研究員劉玲莉團隊的最新研究,他們發現熱帶森林中植物受到的磷限制通常高于溫帶森林,但物種之間和站點內差異很大。分布于不同緯度的森林生態系統均會受到不同程度的磷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