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的土壤污染調查顯示,我國嚴重土壤污染區就達320個,約548萬公頃。此外,我國至少還有近3000萬公頃的污染土地,包括接近2000萬公頃耕地受重金屬污染,500萬公頃土地受石油污染,200萬公頃土地受礦區污染,5萬公頃土地受固體廢棄堆放污染。
針對目前的土壤污染現狀,國家的相關政策也相繼出爐。備受關注的“土十條”出臺時間預計不會晚于6月5日的世界環境日。土壤修復市場將呈現出億萬規模,僅耕地修復在“十三五”期間的市場規模就將達5000億元。土壤修復市場即將從紅海轉向藍海。
在土壤污染的各種原因中,土壤酸化是土壤質量退化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實質上土壤因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導致鹽基性陽離子減少,氫、鋁離子增加,土壤pH降低,有毒金屬離子活性增大的過程。在眾多的土壤改良的企業中,復振科技擁有十多年的農業土傳病害、土壤根系環境及生物防控治理的經驗,對于土壤酸化的治理方案也比較成熟。
那么土壤酸化究竟是怎么造成的,上海復振科技有限公司下面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
土壤酸化地區分布
從省份區分,主要集中在湖南、江西、福建、浙江、廣東、廣西、海南等省份。我國土壤近年來酸化的時間周期越來越短,范圍也越來越大。除了長江地區之外,北方的環渤海灣地區、四川、浙江、河南等地都成為了重要的土壤酸化發生地。
以土壤類型來分,可化為華中和華南的紅壤地帶和四川、貴州、云貴高原的黃壤地帶兩區。這些地區酸化土壤的pH多數在5.5以下,嚴重的pH甚至小于4.5,并且這種酸化程度和面積仍在增加。
造成土壤酸化的原因:
1、降水量大而且集中,淋溶作用強烈,鈣鎂、鉀等堿性鹽基大量流失是造成土壤酸化的根本原因。近幾年由于氣候的反常,要不是大旱,要不就是洪災,對地表性土壤的損害非常嚴重。
2、偏施復合肥。在我國,大部分農民還沒有形成科學的施肥理念,為了農作物高產而單方面的盲目施用大量化學肥料。化學肥料可以有效的促進農作物生長,但是無序性的過度施用,在造成沒必要浪費的同時,還造成了土壤酸化。尤其設施園藝土壤酸化現象已經較為普遍且隨著種植年限的延長,日趨嚴重
3、大氣污染、酸雨。近幾十年來我國工業的發展,酸性氣體的大量排放, 酸性沉降物對環境的影響不斷增加,造成我國南方地區酸沉降的頻率和強度增加。目前我國南方黃紅壤地區已成為世界上除北美和歐洲之外的第三大酸雨區。
土壤偏酸對農作物所造成的不良影響:
1、土壤偏酸,不適于根系發育,根會變差,黑根爛根死根無白根土。
2、土壤偏酸,養分利用率低。酸性土壤中大量元素氮磷鉀利用率低,嚴重缺有效磷。中量元素鈣鎂硫利用率極低。微量元素硼鋅鉬利用率降低。
3、土壤偏酸,會使土壤中大量的營養元素被淋失,土壤變得貧瘠。
4、土壤偏酸,土質粘重,土壤板結,地力下降。
5、土壤偏酸,使土壤中的鋁從穩定態中釋放出來,使活性鋁的增加而有機絡合態鋁減少,導致鋁元素聚集,根系鋁中毒,過量活性鋁的攝入是造成植物枯萎、農作物減產及水生生物死亡的致毒因子。
6、土壤偏酸,可抑制某些土壤微生物的繁殖,降低酶活性,土壤中的固氮菌、細菌和放線菌均會明顯受到抑制,還會加劇土壤土傳病害的滋生。
7、土壤偏酸,造成農作物產量及品質下降。
針對酸性土壤,復振科技有著比較成熟技術經驗,以下分為“一般”酸性與“嚴重”酸性的土壤改良方法,為大家簡單介紹。
如何改良一般酸性土壤?
一般酸性土壤指,土壤是自然或不當耕種方法造成的輕度土壤酸化問題,植物可生長,只是出苗率、生長量、產量等出現問題。例如溫室土壤酸化,產量下降等等。
1、綠護寶土壤調理劑噴灑:稀釋200倍。可以減少產酸性微生物,起到殺滅土壤表面及淺層的病菌蟲卵,并適當調節PH。
2、增施有機肥,培養土壤肥力,增加土壤中的有機質、腐植質,改善土壤團粒結構和通透性,促進根際微生物活動,促使土壤中難溶性礦物質元素變為可溶性的養料,達到培肥地力的效果。
3、增施堿性肥料,如碳酸氫銨、石灰氮、鈣鎂磷肥等礦物肥、磷礦石粉等,中和酸性。
4、綠護寶土壤調理劑淋施:深翻土壤后,對地面灌溉,每畝使用1-2KG。綠護寶土壤調理劑為純植物活性調理劑,無公害,無污染,無生物激素,有效改善土壤微生態環境,解決土壤板結等問題,釋放氮磷鉀、增強有機碳肥活性,修復菌根,增強植物的抗病能力,提高產量,改善品質;可提升種苗的抗逆性;在播種前使用,可有效預防植物生理性病害和病理性病害,提高出苗率,并增強植物對多種逆境因子的抵御能力,并促進受害作物的自我修復。
如何改良嚴重酸性土壤?
嚴重酸性土壤指某些原因造成的嚴重土壤酸化,植物不能正常生長,例如某些區域礦山開采造成的嚴重土壤酸化等。
1、施用強效的黏土吸附礦物肥,吸附游離重金屬離子并調整土壤PH,同時,篩選修復植被;
2、設置隔斷層,阻斷礦山污染擴散;
3、修復場地的土壤,將修復好的土壤裝入種植袋中,利用柔性格構將種植袋固定,形成護坡,然后進行植被播種;
4、長期監測修復效果。
土壤修復市場前景十分廣闊,所涵蓋的領域也十分復雜與專業,其中土壤酸化作為我國土壤污染所包含的一種類型,越來越受到業內人士的關注,復振科技秉持嚴謹的工作態度、專業的以及豐富的治理經驗,會在土壤修復的市場中擁有自己的一片天地。
地表土壤水分監測對氣象預報、水文研究和氣候變化分析等至關重要。然而,由于現有的微波傳感器觀測能力以及衛星軌道覆蓋和植被覆蓋等因素的影響,微波遙感土壤水分產品存在大面積的空值區域,限制了此類產品的應用。......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發布關于開展土壤中鎘實驗室能力考核的通知(2024年第二輪)。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環境監測中心(站),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生態環境第一監測站及各有關實驗室:為掌握國家網環境監測質量管理水平......
2024年6月5日,生態環境部在六五環境日國家主場活動上,正式發布《2023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用全面翔實準確的監測數據客觀反映了2023年全國生態環境狀況及變化情況,全方位展示了2023年全國生......
通常,礦物結合態有機碳的累積水平被認為受到其比表面積和吸附位點等物理化學性質的限制。微生物殘體是礦物結合態有機碳的主要組成物質,其形成和積累與微生物代謝過程緊密相關。然而,微生物代謝能力如何調控礦物結......
2024年5月17日,《關于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生效二十周年之際,第十八屆持久性有機污染物論壇暨化學品環境安全大會(第十八屆POPs論壇)在貴陽國際生態會議中心召開。本次論壇設有大會報告......
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的科研團隊近日在干旱區綠洲農田土壤碳庫與養分儲量研究領域取得了重要突破。該研究不僅揭示了荒漠開墾后農田土壤碳庫和養分庫在長期耕作措施下的變化模式,還提出了促進綠洲農業可......
互花米草是原產于北美大西洋沿岸的草本植物,近年來迅速入侵中國海岸線。其中,約93%的入侵區域為泥灘地。通常認為,互花米草入侵對濱海濕地造成負面影響,但對土壤有機碳儲量的影響尚不明朗。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
近日,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生態恢復與生物多樣性保育課題組,以西南干旱河谷沿緯度梯度(23.2–32.3°N)分布的自然灌叢作為研究對象,探索土壤胞外酶活性及化學計量的緯度分布格局。相關研究成果發表......
我國西南喀斯特地區石漠化治理與生態恢復成效顯著,但是該區人口壓力較大,經過幾十年保育恢復的生態系統仍面臨被再次開墾利用和土壤退化的風險。土地利用變化會對土壤微食物網產生強烈影響,以往研究通常采用時空替......
區分植物源和微生物源有機碳是確定土壤有機碳庫形成的關鍵。在施肥的農田生態系統中,土壤有機碳的形成、周轉和積累受肥料類型和土壤微生物及其相互作用的調控。不同肥料投入有可能改變土壤微生物對其利用策略,從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