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中的重金屬較難分解,具有在土壤重殘留時問長、隱蔽性強、毒性大等特點,并且可能經作物吸收后進入食物鏈,或者通過某些遷移方式進入到水、大氣中,從而威脅人類的健康與其它動物的繁衍生息[na,z}}。因此治理重金屬污染的河流沉積層和土壤一直是國內外矚目的熱點和難點研究課題。近年來因為土壤污染問題,國家化肥大量資金購買設備,如土壤分析儀、土壤檢測儀、實驗室土壤元素分析儀。
重金屬的生物毒性不僅與其總量有關,更大程度上由其形態分布所決定。不同的形態產生不同的環境效應,直接影響到重金屬的毒性、遷移及在白然界的循環[21 ,24]。
土壤中重金屬的形態及其轉化對研究重金屬的環境效應及重金屬污染土壤的治理修復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介紹了土壤中重金屬的形態分析方法及其環境學意義。
重金屬存在土壤的形式
對于環境中的重金屬的檢測而A r叫一分為水體中重金屬檢測和土壤中重金屬檢測。
水體中重金屬檢測
水體中重金屬檢測分為:叫一過濾金屬、小叮過濾(懸浮態)的金屬和金屬總量叮過濾金屬:目前國內外把能通過孔徑0.45 wm濾膜的部分,稱為“溶解的”金屬,它小僅包括金屬簡單的水合離子、無機和有機絡合物,還包括能通過0.45 wm濾膜的膠體離子,囚此用“u}一過濾金屬”比用“溶解的金屬”更為確切。要測叫一過濾金屬,宜在現場采樣后立即(或盡快)用0.45 wm濾膜抽濾,并將濾液酸化至PH<2,保存于聚乙烯瓶中,小能酸化后過濾,囚為酸化之后,就改變了水體中原有的化學平衡,使顆粒物、懸浮物上的金屬有部分轉入溶液之中,所得“叫一過濾金屬”即小能代表原水體中的真實情況,其測定值是偏高的。
過濾(懸浮態)的金屬:指在用0.45 wm微孔濾膜過濾時,小能通過濾膜的部分,將濾膜和懸浮物經強烈的化學消解,然后測定得到的金屬含量金屬含量:金屬含量系指存在于水體中的無機結合態和有機結合態、叫一過濾態和懸浮態的總和。為此,要取酸化后并混合均勻的水樣,經強烈的化學消解作用,測得金屬的總量,它也叫一以是叫一過濾金屬和懸浮。
每一種重金屬都有它的適用范圍,叫一以根據需要來選擇重金屬的檢測方法,根據我們的上作經驗及試驗要求,原子吸收法是比較好的選擇;囚為此法測定速度快、十擾少、靈敏度高又準確,適合環境水樣及廢水樣品的分析。對于求、砷的檢測方法,目前zui好的方法是原子熒光法,此法快速、準確、簡單。
用儀器進行分析的試驗,首先將樣品中的十擾消除,然后掌握各個重金屬分析方法的儀器試驗條件,例如:氣體流量、通帶寬度、波氏、火滔高度等。
12月10日,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陳槐及其團隊以“退化泥炭沼澤中有氧層、過渡層和厭氧層土壤二氧化碳排放對增溫的響應”為題,在國際期刊《通訊地球與環境》上發表論文。該研究發現在退化泥炭沼澤土壤......
按照《國務院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開展普查實驗室篩選工作的通知》(農建發〔2022〕3號,以下簡稱《通知》)和《國務院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組織開展第三批檢測實驗室初篩推薦......
土壤是龐大微生物群落的棲息環境,每克土壤中甚至可以蘊含超過百萬種的上百億個微生物,所以是研究環境與微生物相互作用的重要體系。美國芝加哥大學的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可應用于輔助治療腸道疾病的土壤仿生材料,相......
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的是BIOTREE協助客戶發表在Microbiome上的關于土壤抗性遺傳的一篇文章。發表期刊:《Microbiome》影響因子:9.133合作單位:南京農業大學據百趣代謝組學小趣了......
時至歲末,又到了財政部“撒錢”的時候。近日,財政部在14天內連發11個通知,密集下達了2023年水污染防治、大氣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城市管網及污水處理補助、農村環境整治等多項生態環保相關資金預算,......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耕地質量保育團隊揭示了長期保護性耕作土壤有機碳激發效應的主控因素和微生物調控機制,研究成果有助于對土壤固碳培肥調控機制的理解,為區域保護性耕作實踐和氣候變化......
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專項、國家糖料產業技術體系項目和廣東省科學院建設國內一流研究機構專項等項目資金的資助下,廣東省科學院南繁種業研究所栽培中心在蔗田土壤微生物影響磷轉化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在線發表于......
病毒(Virus)是地球上種類最多樣、數量最豐富的生物實體(biologicalentities)。目前保守估計病毒粒子在全球的數量可以達到1031個,生物量可以達到兩億噸,在整個地球生態系統中占據重......
青藏高原草地景觀。張行勇攝不同處理下土壤細菌門水平相對豐度。論文作者供圖已有研究文獻表明大氣氮沉降水平的持續升高引發了諸多生態環境問題,如土壤酸化、改變土壤原有的氮磷平衡、降低生物多樣性和凋落物分解,......
多年凍土區占全球陸地面積的16%,儲存著1.3萬億噸碳,其碳儲量約為全球土壤碳庫的1/2。氣候變暖背景下凍土融化會引起大量土壤碳釋放,進而可能導致凍土碳循環與氣候變暖之間的正反饋效應。由于陸面過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