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2-11-29 09:47 原文鏈接: 14天內連發11個通知,預算總額達2475.82億

      時至歲末,又到了財政部“撒錢”的時候。

      近日,財政部在14天內連發11個通知,密集下達了2023年水污染防治、大氣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城市管網及污水處理補助、農村環境整治等多項生態環保相關資金預算,總額達到了2475.82億元。其中,水污染防治資金預算170億、大氣210億、土壤46.2億、管網105.5億、農村環境整治20億,還有今年新增的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試點資金預算11.25億。

      除了污染防治類的資金預算,生態保護修復類資金預算體量更大,其中包括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預算883.84億,農業資源及生態保護補助資金314.6億,以及重點生態保護修復治理資金預算310億。

    14天內連發11個通知 預算總額達2475.82億

      每年11月左右,按照慣例,財政部都會提前下達部分下一年度的資金預算,其中就包含了生態環保類的資金。

      今年,來得最早的是水、土、氣3大污染防治和農村環境整治資金。11月8日,財政部發布《關于提前下達2023年水污染防治資金預算的通知》、《關于提前下達2023年大氣污染防治資金預算的通知》、《關于提前下達2023年土壤污染防治資金預算的通知》和《關于提前下達2023年農村環境整治資金預算的通知》,對上述4項資金做出了安排。

      其中,水污染防治資金預算是170億、大氣210億、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134.4億元、土壤30.8億、涉重金屬歷史遺留礦渣污染治理15.4億、農村環境整治20億,還有今年新增的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試點資金預算11.25億。對比去年,水污染防治資金預算從180億變成170億,略有減少;大氣從207億變成210億,略有增加;土壤則從44億變成46.2億(30.8億+15.4億),同樣略有增加。

      隨后,11月9日,財政部又發布《關于提前下達2023年中央對地方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預算的通知》,對2023年的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預算做出安排。對比水、土、氣等污染防治的資金,這項資金的安排要多得多,總額達到了883.84億,其中轉移支付最多的3個省份分別是甘肅(71.74億)、貴州(63.45億)和云南(58.96億)。

      同一天,財政部還發布了《2023年農業資源及生態保護補助資金提前下達部分分配情況》,對明年的農業資源及生態保護補助資金做出安排,總額是314.6億。緊接著,11月14日,財政部又連發3文,對城市管網、可再生能源和節能減排項目的補助資金做出了安排。管網方面,《關于提前下達2023年城市管網及污水處理補助資金預算的通知》給出的補助資金總額是105.5億,比去年的88.8億多出不少。可再生能源方面,《關于提前下達2023年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助地方資金預算的通知》總額達到47.1億,其中又分為3大類項目:風電、光伏發電和生物質發電。

      作為與垃圾焚燒行業關系比較密切的“生物質發電項目”,總額卻“少得可憐”,只有8425萬元。而且補貼主要還給了內蒙古、廣西2個自治區,四川、云南、貴州、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少量分得一點,其余省份則與這一補貼無緣,這也印證了垃圾焚燒國補退坡的趨勢。節能減排方面,《關于提前下達2023年節能減排補助資金預算的通知》共安排189.93億,對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和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進行補助和獎勵。

      又過了一個星期,11月22日,財政部同一天內又連續下達兩筆重點生態保護修復治理資金預算,分別是“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和“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示范工程”,總額分別為310億和33億,總計343億。

      與其他幾類預算不同的是,其他預算大都是按照省份來劃分,而生態保護修復治理資金則直接針對項目,更加細化。其中,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總共16個,每個項目的獎補資金基本都是20億(只有1個項目是10億);而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示范工程則有11個,單個項目的獎補資金都是3億。

      總之,從11月8日到11月22日,財政部在14天內,分4次連續發布了11個通知,對2023年的多項生態環保資金預算做出安排。這些資金,涉及水、大氣、土壤、農村、管網、生態修復、可再生能源等多個領域,總額達到了2475.82億元。

    管網成“十四五”建設重點 年度預算增幅達18.8%

      前面說過,今年的各項預算對比往年有增有減,比如水污染防治資金預算就從180億變成170億,略有減少。而大氣污染防治資金預算則從207億變成210億,略有增加。各項預算之中,“城市管網及污水處理補助”的資金預算增長相對比較快,從去年的88.8億增加到了今年的105.5億,增幅達到18.8%。

      關于管網,《環保圈》之前也曾經多次提到過,它將是“十四五”期間水污染防治的重點工作之一。

      比如,在政策層面,最近一兩年關于管網建設的政策可謂層出不窮。2021年3月,“十四五”規劃發布,在第三十八章第二節“全面提升環境基礎設施水平”中,“推進城鎮污水管網全覆蓋”排在了精準提標、污泥無害化、污水資源化之前,在水污染治理中位列第一。去年6月10日,國家發改委、住建部印發《“十四五”城鎮污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發展規劃》(發改環資〔2021〕827號),其中對于“十四五”時期的管網工作也做了詳細的安排。文件要求: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區生活污水直排口和收集處理設施空白區,全國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力爭達到70%以上。

      同時,在歷次中央生態環保督察中,管網問題也屢屢上榜,成為督察組重點關注的對象。

      在吉林,督察組就表示,該省“管網建設改造嚴重滯后”,“十三五”時期,9個市州有7個未完成新建污水管網任務,吉林、遼源、白山3市僅完成10%左右,合流制管網改造任務也推進滯后。在湖北,督察組也發現,湖北省污水管網歷史欠賬較多,管網錯接、漏接、混接等問題突出。而在提到“水環境基礎設施”時,管網問題往往是督察組第一個點名的對象,優先級排在第一位。

      生態環境部這邊,環境部總工程師兼水生態環境司司長張波也多次在發言中重點提及管網問題。2020年1月,在生態環境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張波就表示,管網的問題很大,城市污水廠進水污染物濃度很低,有的地方不處理都接近一級A的水平了,顯然管網質量存在很大問題。到了2021年3月,張波再次表示,城市污水管網質量不高,一些地方污水處理廠進水濃度特別低,幾乎不加處理就快接近達標了,處理的相當一部分水不是污水而是地下水、雨水。

      總之,管網問題已成為生態環境部、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組關注的重點,也是“十四五”期間要重點提升的短板,所以在資金預算方面,今年也比去年增加了近20%的幅度。可以預見,未來幾年內,城市管網及污水處理補助資金預算仍將不斷增長,助力管網建設的提升。

    新增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試點 資金預算11.25億

      除了管網是資金增幅比較大的一項,明年在農村環境整治方面,還新增了一項“農村黑臭水體治理”。11月8日,財政部發布《關于提前下達2023年農村環境整治資金預算的通知》,其中新增了“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試點資金預算表 ”,資金總額為11.25億。由于這項工作目前還處于試點階段,所以資金預算也只涉及到15個試點城市,包括山西省晉城市、遼寧省錦州市、黑龍江省綏化市等。

      各個城市的補助金額也各不相同,15個城市中,9個城市的補助金額為1億元,3個城市是5000萬,還有3個城市是2500萬。

      明年為什么要新增這一項資金?因為在今年3月4日,財政部曾經與生態環境部聯合發布《關于開展2022年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試點工作的通知》,擬在各省遴選有基礎、有條件的地區支持開展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試點。而對于納入支持范圍的城市,財政部將給予一定獎補支持,具體分為2億元、1億元、5000萬元幾個檔:

      ·對投資額≥4億元的,獎補2億元;

      ·對2億元≤投資額<4億元的,獎補1億元;

      ·對1億元≤投資額<2億元的,獎補5000萬元。

      11月8日財政部發布的資金預算,起因應該就是今年3月的這份通知。不過仔細來看,實際的資金預算似乎要比3月份發通知時說的要少。3月通知里說,獎補資金分為2億元、1億元、5000萬元三個檔;但在實際上,則是1億元、5000萬、2500萬三個檔。不管怎么說,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工作總算是啟動了,雖然眼前還處于試點階段,而且獎補資金也不算太多。但從長遠來看,這一塊的市場應該是一個新的增長點。

      包括在今年1月,生態環境部印發《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行動方案(2021—2025年)》,其中也對農村黑臭水體整治做出了詳細的規定。

      無論是年初的攻堅戰行動方案,還是3月的試點工作的通知,以及年底的資金預算安排,都釋放出一個強烈信號——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加速了!

      未來,農村黑臭水體治理的機會,值得關注。

    相關文章

    我國稻田和旱地土壤總有機碳的微生物代謝特征研究獲進展

    稻田是我國常見的農田類型,通常比相鄰旱地具有更高的土壤有機碳和微生物殘體碳含量。然而,稻田和旱地土壤有機碳的微生物代謝特征尚不清楚。因此,解析土壤微生物碳代謝對土地利用方式的響應,對設計適當的農田管理......

    黃土高原深層土壤有機碳的空間分布研究中獲進展

    在全球氣候和土地利用發生深刻變化的背景下,深層土壤有機碳在碳管理和碳循環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區域尺度上,深層土壤樣品獲取困難,導致深層土壤有機碳的空間變異性及其影響因素研究缺乏。中國科學......

    生態環境部:征求鎘汞砷等18種重點控制的土壤有毒有害物質名錄

    近日,生態環境部發布關于公開征求《重點控制的土壤有毒有害物質名錄(第一批)(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函,已會同國家疾控局組織編制了《重點控制的土壤有毒有害物質名錄(第一批)》,現聯合公開征求意見。公開征求......

    研究揭示中國濕地土壤有機碳庫現狀與變化特征

    近期,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地理景觀遙感研究團隊對中國濕地土壤有機碳庫估算進行了優化創新研究,揭示了中國濕地土壤有機碳庫現狀特征、歷史變化和未來趨勢。相關研究成果日前發表于《全球變化生物學......

    青藏高原雅魯藏布江流域土壤有機碳穩定性機制方面獲進展

    青藏高原雅魯藏布江流域凍土濕地土壤有機碳儲量豐富,并對氣候變化頗為敏感。在全球氣候變暖的作用下,青藏高原地區永久性凍土層消融面積不斷擴大,加劇了凍土濕地土壤有機碳不穩定性。CO2排放速率的增加,促進了......

    生態中心在生物炭土壤固碳和遺留磷利用領域發表論文

    溫室氣體減排和碳生態封存是應對全球變暖的兩個關鍵過程。生物炭可以在土壤環境中長時間穩定存續進行直接碳封存,還可以通過改善土壤結構和優化微生物群落、減少土壤中溫室氣體排放、促進植物源碳的固存。目前,生物......

    土壤污染源頭管控項目進展如何?

    “結合‘十四五’規劃重大工程的實施,以化工、有色金屬行業企業為重點,實施100個土壤污染源頭管控項目。”在2022年4月的生態環境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土壤司司長蘇克敬給出了這樣的訊息。土壤污染源頭管控......

    草地退化導致的長江源區水土流失問題存在區域差異

    2023年江源綜合科考隊員25日向記者介紹,他們開展的一項模擬試驗發現:草地退化土壤裸露將導致長江源區水土流失風險大幅增加,并呈現明顯區域差異。相關研究成果將為長江源區水土流失差異化治理提供科技支撐。......

    土壤專項或推到重來

    經過江邊日出的天天講、月月講、年年講,還有土壤和地下水修復專欄等號的大力呼吁,終于挖運燒的好日子就要過去了。https://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6/20......

    多年凍土區土壤微生物養分限制特征

    氣候變暖會促進多年凍土區土壤氮磷礦化,釋放凍土中長期封存的氮磷養分,進而提高植被生產力、部分抵消凍土融化引起的碳損失。同時,土壤養分可利用性增加也會緩解微生物養分限制,加速土壤有機質分解,進一步加劇氣......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