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23時10分,嫦娥五號上升器3000N發動機工作約6分鐘,成功將攜帶樣品的上升器送入到預定環月軌道。一天前,12月2日,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完成月球鉆取采樣及封裝工作。
《中國科學報》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以下簡稱金屬所)獲悉,月球鉆取采樣機構中的關鍵部件—鉆桿及其結構件是由該所馬宗義團隊研制的碳化硅顆粒增強鋁基復合材料制成,其輕質、高剛度、高強度和耐磨損等特點,滿足了嫦娥五號在月球表面苛刻工況下的采樣需求。
據了解,采樣機構中搭載的2.5米長深孔鉆取式采樣器負責鉆入月壤取樣并送到上升器中。復雜的月壤構成、劇烈的環境溫度變化、苛刻的輕量化要求,對鉆采機構結構件的重量、強度和耐磨性提出了嚴苛的要求,其中鉆桿要鉆入月壤深處,對材料的要求更加苛刻,常規金屬材料無法滿足制備要求。
鋁基復合材料具有低密度、高強度、高模量、耐磨損等優異特性,是替代鋼、鈦、鋁等傳統金屬制備鉆桿的理想材料。然而,傳統鋁基復合材料強韌性匹配差,其穩定性和可靠性難以滿足鉆采機構苛刻的工作環境和“萬無一失”的質量要求。
馬宗義團隊通過研發鋁基復合材料大尺寸坯錠及多道次變形加工工藝,研制出高強韌鋁基復合材料擠壓棒材、鍛件和厚壁管材,實現材料性能和穩定性的大幅提升。尤其針對鉆桿用材開展材料高取向微觀結構設計,在保證耐磨性的同時,實現材料高強塑性匹配,先后突破了復合材料內孔高精度、高直線度加工、熱處理強化與矯直等關鍵技術,研制的鉆桿耐磨性和強度可與鋼材媲美,實現減重65%,解決了月壤鉆桿“無材可用、有材難加工”的困境。鉆桿的成功研制為嫦娥五號鉆采任務的順利完成提供了重要支撐。
1935.3克!這是人類首次從月球背面采集到的月壤質量。嫦娥六號任務期間,作為參研參試人員,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航天科技集團”)張鼐的內心一直在“打鼓”——究竟能鉆采多少月壤?最終,經......
今年6月25日,嫦娥六號返回器攜帶約1935.3克來自月球背面的樣品安全返回。這是人類目前為止采集到的唯一一批來自月球背面的樣品,即將開放申請。嫦娥六號任務副總設計師李春來介紹,如果說,我們過去只認識......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9月17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李春來、中國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胡浩、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楊孟飛領導的聯合研究團隊在《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ScienceRevi......
22日,來自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的消息顯示,我國科研團隊在國際學術期刊《創新》在線發表了題為《月球鈦鐵礦與內源性氫反應產生大量水》的研究文章。該文章通過研究嫦娥五號月壤不同礦物中的氫含量......
8月22日,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非晶合金磁電功能特性研究團隊聯合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航天五院錢學森實驗室、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和南京大學等的科研團隊,在《創新》(TheInnovation......
8月22日,我國科研團隊在國際學術期刊《創新》在線發表了題為《月球鈦鐵礦與內源性氫反應產生大量水》的研究文章。該文章通過研究嫦娥五號月壤不同礦物中的氫含量,提出一種全新的基于高溫氧化還原反應生產水的方......
我國嫦娥五號月壤研究又有新發現——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所、中國科學院物理所等單位組成的科研團隊,經過3年的深入研究和反復驗證,發現了一種全新的利用月壤大量生產水的方法,有望為未來月球科研站及空間站的建設......
月球,這顆距離地球最近的天體,是人類邁向星辰大海必須跨越的地方。2024年6月25日,嫦娥六號返回器攜帶來自月球背面的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標志著探月工程嫦娥六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日前,中國科學家在嫦娥五號帶回的月球樣本中,發現了月球上的一種富含水分子和銨的未知礦物晶體——ULM-1,標志著科學家首次在返回的月壤中發現了分子水,揭示了水分子和銨在月球上的真實存在形式。相關研究成......
記者今天(23日)從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獲悉,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研究員陳小龍、副研究員金士鋒、博士研究生郝木難等,聯合北京科技大學副教授郭中楠、天津大學工程師殷博昊、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