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起,北京、河北等地因暴雨引發的山洪等災難被人們所關注。記者了解到,分布于我省各地的濕地,對排解洪水、緩解旱情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這片就是麻大湖濕地公園的核心保育區,你可能想象不到這片廣袤的蘆葦,還能發揮遲滯流水、防洪防灌的突出作用。”24日下午,在濱州市博興縣的麻大湖濕地公園,博興縣林業局長石衛山指著身后的蘆葦蕩說。
麻大湖是黃河三角洲腹地僅有的一處淡水湖泊,近八成面積生長著蘆葦,是我國北方沼澤濕地類型中的典型代表。石衛山介紹,每到夏、秋汛期,麻大湖入湖河流上游水位大漲,小清河洪水也同時襲來,而借助麻大湖廣闊的濕地以及叢生的蘆葦等草本植物構成的“攔截網”,洪水入湖后立即會被“削峰”,并順從地穿過湖區,平穩匯入小清河入海。
素有“地球之腎”之稱的濕地,日益成為城市防洪的“安全閥”。
濱海濕地的藍碳功能和增碳潛力已成為緩解全球氣候變化的長期解決方案之一,也是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基于自然的重要解決方案。濱海濕地也是氣候變化的敏感區,氣溫升高、降水變異、大氣氮沉降等環境變化決定濱......
2月2日是第27個世界濕地日。記者從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獲悉,我國再新增北京延慶野鴨湖、黑龍江大興安嶺九曲十八灣、江蘇淮安白馬湖等18處國際重要濕地,總數達82處;面積764.7萬公頃,居世界第4位。今年......
今天是世界濕地日,主題是“濕地恢復”。這一主題強調了優先恢復濕地的迫切需要,并呼吁采取措施恢復和復原退化的濕地。濕地被稱為“地球之腎”,具有重要的生態功能。然而,由于人類活動的過分干擾,一些濕地的生態......
濕地水文調蓄功能可作為基于自然的水資源與氣候變化解決方案中的重要載體,在維護流域水量平衡、減輕洪旱災害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等方面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干旱調節功能是濕地水文調蓄功能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從流......
2004年,蔡述明(右二)及團隊在丹江口庫區進行生態調查。受訪者供圖 2020年,王學雷(右)考察洪湖洪澇災情及湖泊生態狀況。受訪者供圖“下面有請王學雷研究員,他是濕地專家。”在......
中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濕地管理司一級巡視員程良10日在《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中國國家濕地公園的保護與發展”論壇上介紹,截至目前,中國國家濕地公園總數達901處,有效保護了240萬公頃濕地。據介......
11月5日,《濕地公約》第14屆締約方大會即將在武漢和日內瓦開幕。世界濕地大會在中國召開,跟中國這些年持續投入保護環境和濕地生態不斷改善密不可分。記者從國家林草局了解到,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大保護力度,......
10月26日,湖南洞庭湖湖泊濕地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下稱“洞庭湖站”)大通湖分站在湖南益陽市大通湖區揭牌成立。該分站依托大通湖國家濕地公園管理局和南洞庭湖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大通湖分局建立。始......
中新網洛陽6月16日電(楊大勇)豫西黃河濕地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近日在河南洛陽揭牌成立。該站是集生物多樣性保護、科學研究、物種繁衍、科普宣傳于一體的可持續利用基地,對于精準分析黃河流域生態多樣化、立足生......
中華人民共和國濕地保護法今天(6月1日)起正式施行。這是我國首次專門針對濕地生態系統進行立法保護,將引領我國濕地保護全面進入法治化軌道。濕地保護法是我國首部專門保護濕地的法律,共7章65條,立足濕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