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是第27個世界濕地日。記者從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獲悉,我國再新增北京延慶野鴨湖、黑龍江大興安嶺九曲十八灣、江蘇淮安白馬湖等18處國際重要濕地,總數達82處;面積764.7萬公頃,居世界第4位。
今年世界濕地日的主題為:濕地修復。2日,我國在浙江杭州西溪舉辦主場宣傳活動,并發布了2022年度中國國際重要濕地生態狀況監測成果。結果顯示,國際重要濕地生態狀況總體保持穩定,濕地總面積比上一年有所增加,水質呈向好趨勢,水源補給狀況保持穩定;生物多樣性豐富度有所提高,分布有濕地植物2391種;濕地保護修復成效明顯,黑龍江、湖北、山東和海南等地的退化濕地得到有效恢復。
《濕地公約》秘書長穆松達·蒙巴在活動視頻致辭中表示,中國作為《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東道國與主席國發揮了領導作用,中國不斷完善法律與政策框架,實施《濕地保護法》和《全國濕地保護規劃(2022—2030年)》,強化國內濕地保護管理,期待中國作為《濕地公約》主席國在未來3年引領全球濕地保護事業發展。
自1992年加入《濕地公約》以來,我國積極應對濕地面積減少、生態功能退化等全球性挑戰,“十三五”期間,安排中央投資98.7億元,修復退化濕地面積46.74萬公頃,新增濕地面積20.26萬公頃。去年,《濕地保護法》施行,我國濕地保護進入法治化軌道新階段。
近期,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地理景觀遙感研究團隊對中國濕地土壤有機碳庫估算進行了優化創新研究,揭示了中國濕地土壤有機碳庫現狀特征、歷史變化和未來趨勢。相關研究成果日前發表于《全球變化生物學......
《中國沼澤志》(第二版)總結凝練了近年來國內外沼澤學研究領域的最新成果,摸清了我國主要沼澤的“家底”,為后續濕地的保護恢復、綜合利用等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科學支撐。置身莫莫格濕地中,舉目可見天空碧藍如洗......
《中國沼澤志》(第二版)總結凝練了近年來國內外沼澤學研究領域的最新成果,摸清了我國主要沼澤的“家底”,為后續濕地的保護恢復、綜合利用等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科學支撐。置身莫莫格濕地中,舉目可見天空碧藍如洗......
不同優勢植物功能群濕地,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亞氮三種溫室氣體凈交換對增溫的響應。中科院大氣所供圖全球增溫對濕地的溫室氣體“匯”(簡稱碳匯)功能有沒有影響?有何影響?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大氣......
濱海濕地的藍碳功能和增碳潛力已成為緩解全球氣候變化的長期解決方案之一,也是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基于自然的重要解決方案。濱海濕地也是氣候變化的敏感區,氣溫升高、降水變異、大氣氮沉降等環境變化決定濱......
2月2日是第27個世界濕地日。記者從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獲悉,我國再新增北京延慶野鴨湖、黑龍江大興安嶺九曲十八灣、江蘇淮安白馬湖等18處國際重要濕地,總數達82處;面積764.7萬公頃,居世界第4位。今年......
今天是世界濕地日,主題是“濕地恢復”。這一主題強調了優先恢復濕地的迫切需要,并呼吁采取措施恢復和復原退化的濕地。濕地被稱為“地球之腎”,具有重要的生態功能。然而,由于人類活動的過分干擾,一些濕地的生態......
濕地水文調蓄功能可作為基于自然的水資源與氣候變化解決方案中的重要載體,在維護流域水量平衡、減輕洪旱災害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等方面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干旱調節功能是濕地水文調蓄功能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從流......
2004年,蔡述明(右二)及團隊在丹江口庫區進行生態調查。受訪者供圖 2020年,王學雷(右)考察洪湖洪澇災情及湖泊生態狀況。受訪者供圖“下面有請王學雷研究員,他是濕地專家。”在......
中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濕地管理司一級巡視員程良10日在《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中國國家濕地公園的保護與發展”論壇上介紹,截至目前,中國國家濕地公園總數達901處,有效保護了240萬公頃濕地。據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