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華現象不僅影響海洋生態,更危害人類健康!陸續出現的紅潮,又稱藻華現象,是大量藻類繁殖的結果,地球變暖及海洋污染都會加速藻華現象,目前遍布地區包括加勒比海、智利等多國海域,其釋放的毒素一旦誤食,可能會造成人類呼吸道、腸胃、神經等多種病征。
圖片來源于網絡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報道,當海水里浮游大量繁殖藻類,其中色素使海洋呈綠色、棕色或紅色,則為藻華現象。有些藻類在增生同時,會釋放毒素,若人類食入受污染海域的海鮮或喝進污染水質,恐造成呼吸道、腸胃及神經等多種疾病。
藻華現象目前發生頻率、持續時間及生長范圍都在不斷延長。尤其全球變暖造成水溫上升,農業灌溉用水增加的同時污染物排入水中,人為因素造成營養鹽污染范圍擴大,無形中為藻類的生長提供合適的環境。
紅潮能夠發生在任一海域,近十年發現生長期最長的藻類為美國佛羅里達州的短凱倫藻,到目前為止已持續10個月。短凱倫藻會釋放出雙鞭甲藻毒素,此毒素雖無色無味,一旦食入,就可能迸發咳嗽、支氣管痙攣、眩暈、麻痹、嘔吐等病癥。
2016年有大量藻類在智利外海繁殖,導致沿海鮭魚場遭受污染,造成2千多萬條鮭魚暴斃。智利養殖漁業損失多達10萬噸鮭魚肉,約為智利全年鮭魚產量的11%。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指出,美國佛羅里達州外海的短凱倫藻近期造成紅潮災害,死亡并被沖到岸上的海洋生物在8月就達2千噸。佛羅里達州預估,該州商家在8月因為紅潮已經損失多達270萬美元。
腸胃不適?害怕做腸胃鏡?吞入一個小膠囊就能輕松解決問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研究團隊,研發了一款可吞咽的無創腸胃監測傳感設備——“MiGUT”,它可以監測由數億神經元組成的腸道神經系統。相關研......
一到晚上就想吃、吃飽了還想吃,為什么管住嘴這么難?食欲的產生和消退一直都是科學家關注的問題。從腸胃到大腦,存在著一條迷走神經介導的通路。攝取足夠營養時,腸胃會通過迷走神經將“吃飽信號”傳遞到大腦中的孤......
近年來,太湖等湖泊藍藻多發、高發牽動人們的心。中科院城市環境研究所顏昌宙研究員團隊在太湖重富營養湖區竺山湖長期研究中發現,湖泊富營養化加速水體藍綠藻的繁殖形成藻華,在藻華腐解過程中還加快、加大致癌物砷......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全球12大醫療組織中有5個鼓勵孩童服用益生菌,以刺激體內“好細菌”的生長。但近日刊登于《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兩項醫學研究發現,服用益生菌對治療兒童腸胃感冒并無功效。益生菌(p......
藻華現象不僅影響海洋生態,更危害人類健康!陸續出現的紅潮,又稱藻華現象,是大量藻類繁殖的結果,地球變暖及海洋污染都會加速藻華現象,目前遍布地區包括加勒比海、智利等多國海域,其釋放的毒素一旦誤食,可能會......
藻華現象不僅影響海洋生態,更危害人類健康!陸續出現的紅潮,又稱藻華現象,是大量藻類繁殖的結果,地球變暖及海洋污染都會加速藻華現象,目前遍布地區包括加勒比海、智利等多國海域,其釋放的毒素一旦誤食,可能會......
浮游植物藻華是形成北大西洋碳匯效應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為了更好理解這一現象,由法國維利法蘭海洋學實驗室研究人員牽頭的歐盟“ERCremOcean1”項目開發出了一種新型機器人——生物地球化學監測浮標,即......
由衛星拍攝的湖泊藻華圖像本報訊去除導致全球水體中有毒藻華的磷對于自然資源保護人員來說是一項巨大挑戰。大沼澤地基金會希望用1000萬美元的獎勵鼓勵具有成本效益的新技術的發展,從而解決這一環境問題。7月2......
胃病與不良生活習慣密切相關。中醫強調“三分治七分養”,尤其春節期間大魚大肉,腸道負荷加重,節后更應重視腸胃的調養。不渴也要喝水節日里,腸胃承受著比平時大幾倍的負荷。因此,節后為腸道“洗澡”很必要。要注......
近日,記者從中科院南海海洋所獲悉,該所博士唐丹玲領銜的研究團隊發現風應力驅動的營養鹽變化是導致南海西部浮游植物藻華呈斑塊狀分布的重要原因。相關研究成果日前發表于《深海研究》。據介紹,該研究揭示,南海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