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7日, 在馬里蘭蓋瑟斯堡市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NIST)組織的國際室內定位比賽PerfLoc(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Smart-phone Indoor Localization Apps)上,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地球觀測與導航重點專項 “高可用高精度室內智能混合定位與室內GIS技術”項目陳銳志團隊獲得冠軍。
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直屬美國商務部,從事物理、生物和工程方面的基礎和應用,以及測量技術和測試方法方面的研究,擁有6名諾貝尓獎獲得者,近些年來更是舉辦了多項前沿領域的國際賽事,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聲譽。
PerfLoc是室內定位領域難度最高、測試最嚴、影響最大的世界級賽事,分為初賽、決賽兩個階段。線上初賽從2017年3月至2018年1月,吸引世界各地170余支隊伍參賽,包括美國加州理工大學、卡耐基梅隆大學、韓國科學技術院等世界名校,以及來自硅谷、北京的多家科技公司。全球共三支團隊進入決賽,包括加州理工大學(決賽現場缺席)、硅谷PNI公司代表隊和陳銳志領銜的項目團隊。
項目負責人陳銳志教授帶領項目團隊成功通過全部8個復雜的測試場景考驗,奪得冠軍,獲2萬美金獎勵。團隊將出席6月份在美國圣地亞哥舉行的公共安全寬帶會議,介紹參賽定位方案。
參賽成果是陳銳志教授主持“高可用高精度室內智能混合定位與室內GIS技術”項目成果之一,該項目組面向大型復雜公共場所的安全監控與應急救援等重大應用需求,在不改變現有智能手機硬件的前提下,利用多種定位源,開展高可用、自適應和廣域覆蓋的室內全源智能混合定位研究。目前,項目研究進展順利,預計未來2年內完成既定目標和任務。
美國科學家開展的一項研究指出,男性的導航技能略高于女性。這可能源于其成長經歷,而非進化。如果男性小時候被鼓勵多在戶外玩耍,他們的導航技能可能優于女性。相關論文發表于17日出版的《皇家學會開放科學》雜志......
美國得克薩斯州萊斯大學的科學家們開發了一種基于織物的可穿戴設備,它可以通過加壓空氣“輕拍”用戶的手腕,無聲地幫助他們導航到目的地。相關研究近日發表于物質科學期刊《裝備》(Device)。研究表明,用戶......
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和荷蘭國家計量所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替代定位系統,該系統比GPS更強大、更準確,尤其是將其用于城市環境中,演示這種新的移動網絡基礎設施的工作原型實現了10厘米的精......
央視新聞10月4日消息,10月3日,國內首個礦用導航技術實驗室在中國煤科太原研究院正式建成。作為煤礦采掘機械裝備國家工程實驗室的子實驗室,該實驗室加快了行業高端導航技術與裝備的研發與應用。據了解,煤礦......
2022年6月16日,第五屆亞洲大洋洲區域(簡稱亞大區域)綜合地球觀測計劃(AOGEO)國際研討會通過線上形式順利開幕。本次會議由國家遙感中心(地球觀測組織GEO中國秘書處)主辦,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
“萬米的海底,妙不可言。”2020年11月10日8時12分,“奮斗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成功坐底馬里亞納海溝,刷新了我國載人深潛的新紀錄,三位潛航員在地球最深處向國人直播海底世界。潛航員如何跟海面上的......
導航制導與控制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第二研究院研究員陳定昌,因病醫治無效,于2020年9月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歲。陳定昌,1937年1月生于上海,籍貫江蘇鎮江。......
6月23日,我國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后一顆組網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新華社發(胡煦劼攝)天為棋盤星作子,中國北斗耀太空。因技術原因推遲一周發射的北斗三號最后一顆全球組網衛星,23日上午......
地球觀測組織(GEO)第十六屆全會6日在澳大利亞堪培拉開幕,中國在大會上正式接任2020年地球觀測組織輪值主席。當天開幕式上,中國國家航天局推出了“中國國家航天局高分衛星16m數據共享服務平臺(CNS......
從生活在撒哈拉沙漠的箭蟻獲得啟發,法國科研人員開發出一款可以認路的“機器螞蟻”,不需要全球定位系統(GPS),僅利用陽光就能找到歸路。這為研究新的、可運用于自動駕駛車輛和機器人等設備的導航方式提供了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