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15年三類防震減災關鍵技術
地震監測、預測、預警技術 現有的基于數字化技術的地震監測系統亟待開展信息集成、信息處理方面的基礎研究和技術應用;亟待發展高密度、高分辨率、立體化的觀測系統;亟待加強空間大地測量技術在地震觀測中的應用;需要進一步加強INSAR、衛星熱輻射、空間電磁場等觀測資料在地震研究中的應用。隨著地震科學的發展和地震觀測網絡的擴展,海量信息處理和仿真模擬將日益成為地震預測研究的有效工具,并在相當程度上與現有的經驗方法形成互補;網格技術和高性能計算技術將改變下一個十年的地震模擬和地震預測研究的面貌。地震預警技術需要在提高地震監測臺網密度和監測能力、地震信息快速處理能力、地震危險度的迅速判定能力和加強地震安全基礎信息建設的基礎上,建立基于信息技術、現代網絡與通訊技術的地震災害預警平臺。
地震區劃與震害防御的關鍵技術 考慮抗倒塌地震區劃,必須首先發展高震級潛在震源區識別以及高震級地震年平均率評估技術,研究大地震近場衰減關系的確定技術和不同經濟發展水平區域的抗震設防標準等。
地震應急救援關鍵技術 為了提高地震應急救援的能力,需要全面加強應急救援理論和技術的研究,包括:地震應急區劃研究以及智能化、區域化、針對性的地震應急救援技術和應急指揮救援方案;適合我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國情的災情獲取技術;對地震災情進行有效判斷的快速評估和決策技術;現場災情收集與現場實地評估技術;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地震應急專用制式裝備;地震應急救援領域的技術標準體系等。
未來15年地震科技四項任務
在地震觀測能力方面,合理規劃和完善全球、國家、區域和地方四級地震監測臺網;在地震重點監視區適當加密觀測;加強地震、強震、形變、電磁和流體的流動監測系統建設,提高地震觀測的時空分辨率。對已有空間測地技術進行整合、精化與拓展。運用衛星地震觀測、空間大地測量技術、高精度地殼形變觀測技術和重力觀測技術、深部地震觀測技術、海洋地震觀測技術、火山觀測技術,構筑高時空分辨、高精度、多尺度、實時性和多種系統兼容、多時空尺度配套的布局合理、互為補充的“立體”地震觀測體系,形成對中國大陸整體背景物理場、主要動力邊界帶和活動構造帶活動動態的監測能力。
在探測能力方面,發展對我國大陸及海域進行深淺部地質構造和地球物理探測的技術能力,有效提高我國地震部門在不同區域條件下、滿足不同精度要求的深淺部構造的探測能力。重點發展活動構造和隱伏活動構造探測系統、海域淺層構造探測和采樣系統、深部構造探測系統。
在實驗和計算能力方面,建設能夠模擬地球內部環境條件、研究地球介質物理力學性質以及變形失穩過程的實驗系統,建設對新構造和古地震事件精確定年的年代學實驗系統,建設有效研究巖土動力學特性、模擬結構物抗震性能的實驗系統,建設地震和其它地球物理儀器的檢測、標定系統,全面提高實驗研究的能力。建設用于海量數據處理和復雜模型計算的高性能計算系統。結合國家網絡科技環境建設,形成中國地震網絡科技環境,開展網絡科研實時協同環境、網絡實驗環境、網絡超級計算環境的建設。
在面向政府和社會的服務能力方面,建立我國地震震情服務系統,建立動態監控我國地震重點監視防御區中關鍵目標的災情監控體系,建設地震災情監測和快速評估系統、地震災害協同響應系統、地震災害緊急救援系統、地震災害保險系統和地震科技信息服務系統。在網絡技術的基礎上重新定義群測群防。
“十一五”期間十項重點項目
“十一五”期間,我國地震科技建設的重點研究項目包括:動力地震預測模型研究、城市地震成災機理與災害控制、地震監測預報及減災新技術研究、“中國臺陣”(China Array)研究計劃、中國大陸及海域活動構造和深部構造調查與評價、地震重點監視防御區地震安全基礎信息調查與評價、地震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衛星地震觀測系統建設與應用、中國大陸構造環境監測網絡建設與應用、高分辨深部地震觀測與災害快速判定技術。
10月3日,中國海油發布消息,“海洋石油720”深水物探船搭載我國自研海洋拖纜地震勘探采集裝備“海經”系統,首次完成超深水海域地震勘探作業,發布了我國首張超深水三維地質勘探圖,標志著我國深海油氣勘探關......
8月14日,由湖南省農業科學院主辦的湖南油菜種質創新及生產應用學術交流會在長沙召開。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傅廷棟作了題為《油菜育種進展與多功能利用》的報告,聚焦油菜雜種優勢利用育種及飼用、薹用等油菜多功......
干細胞研究有望解決人類面臨的重大醫學難題,幫助人類實現修復創傷和病理組織、治愈終末期疾病的夢想。目前,全球進入人體試驗的干細胞研究超8000項。我國至今尚未有干細胞產品或技術上市,需要干細胞應用研究和......
6月12日,2023聯想創新開放日在聯想集團北京全球總部開幕,本屆開放日以“計算引領AI賦能”為主題,設置七大展區,全面展示260多項前沿創新產品和解決方案,分布在算力基礎設施、應用與服務,以及ESG......
屠守鍔(1917.12.5—2012.12.15),浙江湖州人,我國航天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著名導彈和火箭專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194......
記者3日從云南省保山市抗震救災指揮部新聞中心獲悉,保山市隆陽區瓦窯鎮5.2級地震造成震中民房、水、電、路、通訊等基礎設施不同程度損壞,目前暫無人員傷亡情況報告。5月2日23時27分,保山市隆陽區瓦窯鎮......
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05月03日13時04分在四川宜賓市興文縣(北緯28.10度,東經105.12度)發生4.5級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05月03日12時08分在四川宜賓市興文......
隨著聊天機器人ChatGPT等人工智能(AI)應用快速發展,全球監管機構也在加快探索如何妥善進行監管,在鼓勵技術創新的同時保護公眾利益。據美聯社報道,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25日表示,政府將毫不猶豫地打擊......
俯沖帶地震活動主要分為在兩個匯聚板塊之間接觸面發生的板間地震以及在板塊內部發生的板內地震。太平洋板塊以每年9cm的速率向鄂霍茨克板塊俯沖,并形成了日本海溝俯沖帶。這一區域的地震活動近期重新活躍起來,在......
20年前,遠程醫療、機器人醫生或3D打印器官還被認為是科幻小說的情節。但過去10年中,現代技術的創新極大地推動了醫療衛生領域的進步。機器人助手、虛擬醫生和手機應用程序正在被整合到醫療領域,以改善服務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