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4-08-08 17:38 原文鏈接: 埃博拉病毒致病機理

      埃博拉病毒粒子的直徑為80納米,長度為970納米,屬絲狀病毒科。較長的奇形怪狀的病毒粒子相關結構可呈分枝狀或盤繞狀,長達10微米。來自扎伊爾、象牙海岸和蘇丹的埃波拉毒株其抗原性和生物學特性不同。第4個埃博拉毒株(Reston)能引起人以外的靈長目動物致命性的出血性疾病;文獻報導有極少數人感染此病毒,臨床上無癥狀。1976年在蘇丹流行時,病死率為53.2%;在扎伊爾,高達88.8%。因此,世界衛生組織將其列為對人類危害最嚴重的病毒之一,即“第四級病毒”。有些患者在感染埃博拉病毒48小時后便不治身亡,而且他們都“死得很難看”,病毒在體內迅速擴散,大量繁殖,襲擊多個器官,使之發生變性,壞死,并慢慢被分解。病人先是內出血,繼而七竅流血不止,并不斷將體內器官的壞死組織從口中嘔出,最后因廣泛內出血、腦部受損等原因而死亡。照顧病人的醫生護士或家庭成員,和病人密切接觸后可被感染。有時感染率可以很高,如蘇丹流行時,與病人同室接觸和睡覺者的感染率為23%,護理病人者為81%。醫院內實驗人員感染和發病也有好幾起。

      埃博拉病毒主要是通過病人的血液、唾液、汗水和分泌物等途徑傳播。實驗室檢查常見淋巴細胞減少,血小板嚴重減少和轉氨酶升高(AST>ALT),有時血淀粉酶也增高。診斷可用ELISA檢測特異性IgG抗體(出現IgM抗體提示感染);用ELISA檢測血液、血清或組織勻漿中的抗原;用IFA通過單克隆抗體檢測肝細胞中的病毒抗原;或者通過細胞培養或豚鼠接種分離病毒。用電子顯微鏡有時可在肝切片中觀察到病毒。用IFA檢測抗體常導致誤判,特別是在進行既往感染的血清學調查時。實驗室研究有很大的危險性,應該只在有防護措施防止工作人員和社區感染的地方開展(4級生物安全實驗室)。

      感染潛伏期為2天左右。感染者均是突然出現高燒、頭痛、咽喉疼、虛弱和肌肉疼痛。然后是嘔吐、腹痛、腹瀉。發病后的兩星期內,病毒外溢,導致人體內外出血、血液凝固、壞死的血液很快傳及全身的各個器官,病人最終出現口腔、鼻腔和肛門出血等癥狀,患者可在24小時內死亡。

      在大約1500例確診的埃博拉案例中,死亡率高達88%。

      埃博拉是人畜共通病毒,盡管世界衛生組織苦心研究,至今沒有辨認出任何有能力在爆發時存活的動物宿主,認為果蝠是病毒可能的原宿主。因為埃博拉的致命力,加上目前尚未有任何疫苗被證實有效,埃博拉被列為生物安全第四級(Biosafety Level 4)病毒,也同時被視為是生物恐怖主義的工具之一。

      盡管醫學家們絞盡腦汁,作過許多探索,但埃博拉病毒的真實“身份”,至今仍為不解之謎。沒有人知道埃博拉病毒在每次大爆發后潛伏在何處 ,也沒有人知道每一次埃博拉疫情大規模爆發時,第一個受害者是從哪里感染到這種病毒的。“埃博拉”病毒是人類有史以來所知道的最可怕的病毒之一,病人一旦感染這種病毒,沒有疫苗注射,也沒有其他治療方法,實際上幾近自己給自己判了死刑。用一位醫生的話來說,感染上“埃博拉”的人會在你面前“融化”掉。唯一的阻止病毒蔓延的方法就是把已經感染的病人完全隔離開來。

    相關文章

    武漢病毒所在埃博拉病毒病毒載體疫苗研究方面獲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研究員張波團隊在《分子治療》(MolecularTherapy)上發表了題為Rationaldesignofself-amplifyingvirus-likevesicl......

    ?Nat.Commun|土貝母苷可有效抑制新冠病毒和埃博拉病毒復制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重要人獸共患病與烈性外來病創新團隊在新冠病毒和埃博拉病毒入侵細胞機制及其抗病毒藥物發現取得重要進展,發現土貝母苷這一植物提取物,可有效抑制新冠病毒和泛絲狀病毒復制,......

    研究人員發現內質網分子伴侶調控埃博拉病毒復制新機制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與國外高校合作,闡明了內質網分子伴侶通過內質網膜上的E3泛素連接酶RNF185調控埃博拉病毒囊膜糖蛋白合成的新機制,該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Comm......

    蘭州大學與12國合作降低埃博拉病死率

    蘭州大學循證醫學中心博士高亞、教授田金徽和青年研究員葛龍牽頭,與來自12個國家的30名研究人員共同合作,采用網狀Meta分析方法,對埃博拉病毒病治療藥物的療效和安全性進行循證研究。研究成果《特定藥物治......

    微生物所揭示埃博拉病毒聚合酶的分子機制

    埃博拉病毒是世界上最高級別的致命病毒之一。埃博拉病毒聚合酶負責病毒基因組復制過程,且具有較高保守性,是研發廣譜性藥物的重要靶標。由于分子量大、不穩定、易降解等原因,埃博拉病毒聚合酶三維結構的解析是世界......

    milRNA調控香蕉枯萎病菌的致病機理獲揭示

    香蕉枯萎病是制約世界香蕉生產的毀滅性病害,探索其病原真菌致病機理將為發展高效病害防治藥劑提供分子靶標。近日,華南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廣東省微生物信號與作物病害防控重點實驗室姜子德/李敏慧團隊,首次揭......

    研究指出新冠病毒與埃博拉病毒無法結合

    俄羅斯聯邦消費者權益保護和公益監督局“矢量”中心葉卡捷琳堡病毒感染研究所所長、生物學博士亞歷山大·謝苗諾夫表示,由于基因結構不同,新冠病毒無法與埃博拉病毒結合,但人類卻可以同時感染這兩種病毒,這種結果......

    新發現!埃博拉或是對抗腦瘤的堅實盟友

    膠質母細胞瘤是一種頑固的、難以治療的、致命的腦瘤。耶魯大學的科學家們找到了一個最不可能的盟友--埃博拉病毒的一部分--來治療這種癌癥。"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之一可能對治療最致......

    強生近期大動作!用埃博拉平臺開發新冠病毒解決方案

    美國強生公司是第一批宣布研發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的企業之一,并且曾經成功研發并量產了抵抗埃博拉病毒的疫苗。如今,它正與眾多機構擴大合作加速新冠病毒(COVID-19)疫苗的研發。據悉,近日強生公司已與美國......

    埃博拉姊妹病毒馬爾堡病毒的自然宿主為果蝠!

    摘要:近日,NatureCommunications雜志發表論文,首次證實馬爾堡病毒的自然宿主為埃及果蝠,馬爾堡病毒為埃博拉病毒的近親,病死率可高達90%。科學家已在近200種蝙蝠身上發現超過4100......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