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參與拍攝聞玉梅院士,是2016年10月15日周六上午,在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明道樓102網絡教室,即“人文與醫學”見面課錄制現場。這是一門在線課程,聽課的除復旦的同學,還有通過網絡實時連線的東西部高校課程共享聯盟的選課學生。
這門課原名“人文醫學導論”,是聞院士聯手復旦大學原黨委副書記、解剖學教授彭裕文和復旦大學哲學教授俞吾金于2014年共同開設的,以倡導從醫者的人文精神、培養“有溫度”的醫者為目的。
2015年初,聞院士領銜的教學團隊策劃、邀請全國多位知名院士、專家學者,加入到該課程的授課中,將這門課程打造為在線共享課程。該課程一上線,迅速受到熱捧,在2015~2017年短短五學期內,168所高校、6萬多名學生選修。
2016年10月15日的課程聚焦“從國際視野看醫學與人文”主題。全課程分為兩個環節:講授與討論。彭裕文教授首先講述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醫學與文化內涵,介紹世界醫學史上人文醫學的演變與發展;聞玉梅院士則講述了南丁格爾、埃博拉病毒等一系列故事,結合自身在國外的經歷,提出當下既要懂得中國自己的發展,更要加強國際視野,了解國際上對醫學人文精神的重視。在討論環節,聞院士多次向同學們發問,引導他們思考。現場同學和通過網絡連線的中國海洋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南昌大學等多所高校的選課學生就“中醫”“臨終關懷”“健康學的普及”等自己所關心的話題,與老師們積極展開討論。很多同學還通過網絡交流、發送彈幕等間接方式融入到課堂中。
聞玉梅院士為何要開設這門課程?聞院士回答,這是教師的責任,“教師是靈魂工程師……我不但有教育學生的責任,我還有喚醒社會的責任”,教師有責任對醫學生進行早期的引導,“當時有很多傷醫、殺醫事件,我覺得這個現象很不正常。這是激發我開‘人文與醫學’這門課的重要原因,因為醫學界和社會對醫學的認識太缺乏人文的精神,我們就應該教給學生、傳達給大眾以正確的認識”。
然而,當初這門課的開辦并沒有這么容易。聞玉梅是醫學微生物學大家,在乙型肝炎病毒的分子生物學與免疫學領域作出重大貢獻。但是,對于人文醫學,聞玉梅相對陌生,她說:“家人都反對開這門課,說我是80歲學吹打。”聞玉梅不認輸,她下定決心把這門課做好,為學生點燃心中理想的火種。為了開設這門課,聞玉梅整個寒假都在學習人文社科類的知識。
2014年第一堂課上,聞玉梅就遭遇挑戰。一名學生說,父母經常給她轉發一些傷醫事件的新聞,“以前我只知道讀書,但社會現實袒露在我面前,我選擇醫生職業究竟對不對?”
聞玉梅向學生們談起了自己的從醫經歷。1951年剛穿上白大褂時,覺得自己很神氣。當她來到華山醫院實習時,帶教老師要求學生給病人叩診時必須把手焐熱,把聽診器焐熱。若是需要解開病人的衣服作檢查,之后一定要替病人將衣服扣上,“老師自己就是這么做的”。聞玉梅告訴學生,“就是這些老先生的影響,一個最初認為當醫生很威風的人,到了畢業時,已經理解了一點——病人是幫助我們成長的”。沒有說教,只是一位老人在現場與學子們的談心交流。
這門課程的學生滿意度高達97%。復旦大學黨委副書記、聞玉梅的學生袁正宏教授評價道:“針對現在醫患關系這么緊張的情況,聞老師特別開設這門課程,實際上是幫助我們醫學生正確面對現在的環境,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將來能夠更好地救治病人,這門課對社會貢獻很大。”
2017年8月,通過精選該課程4個學期的視頻課和見面課內容,一本《醫學與人文交響曲》編成。8月19日周六上午10:45,該書在2017“上海書展暨書香中國上海周”上首發。發布會上,主編聞玉梅表示,醫學和人文是永恒的話題,《醫學與人文交響曲》只是兩者結合的開端,旨在呼喚醫學人文精神的回歸。“醫學是一門科學,人文是其中重要的因素。能夠幫助和治愈病人的,不是機器,而是完整的人。”聞院士對醫學與人文充滿溫度的表達引起現場讀者的共鳴,現場讀者紛紛購書求簽名。
醫學的主體是病人,正因如此,醫學不能沒有人文。在聞院士心中,科研也不能沒有人文。“科研的目的是為人民。”20世紀90年代,聞玉梅就凝練了自己的科研思想,為實驗室提出了這個口號。這也不止于口號,也體現在行動。20世紀80年代,鑒于中國嚴重的乙肝感染水平,聞玉梅選擇了乙肝病毒研究。2013年,關心社會的聞玉梅又在80歲高齡開始了新的征程,她創辦了“人文醫學導論”課程,開始了對老年醫學的研究,她一次又一次走在了時代前沿。
醫學和人文是雙重奏曲,需要和諧地同時奏響。然而,這個時代,昂揚的是醫學的獨奏:醫學技術的發展的確給疾病的預防、治療、診斷帶來了極大的方便。但缺乏人文曲的醫學獨奏并不和諧:在醫學技術體系中,醫生的眼里慢慢地只剩下疾病的類型、腫瘤細胞內部的蛋白分子,甚至是一個基因片段,而忽視了病人在生活和情緒方面的需要。
在采訪聞院士時,我們聽到了和諧的二重奏,因為聞院士嚴謹而又不失慈祥,她在科研上精益求精,但對學生、對社會又充滿關心。正如袁正宏教授的評價:“我覺得還是嚴師,但是又是慈母”。
醫學的核心是人文主義,沒有人文精神,醫學就失去了靈魂。而采訪聞院士,我們在她身上不僅感受到了科學素養,也體會到了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