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集成所智能仿生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徐升和研究員徐天添研究團隊合作,將寬度學習算法成功應用于微型機器人軌跡追蹤控制中,將數據驅動的思想用于微型機器人控制器設計,由示教訓練替換復雜調參,并推導訓練算法參數約束以保障穩定性能,極大提升了微型機器人軌跡追蹤的準確性及控制器的靈活調整能力。研究成果發表在人工智能領域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上。
可以在低雷諾數的流體環境作業的螺旋形微型機器人由于尺度很小,可以輕松在復雜狹小的空間作業,在靶向治療上有非常大的應用潛力。然而,受系統強非線性、給定軌跡多樣性的影響,如何實現微型機器人的精準軌跡追蹤的同時又能避免頻繁的控制器調整,是十分具有挑戰的工作。基于人工智能的學習算法對于解決以上問題有著突出優勢。寬度學習算法自2017年被提出后,主要應用在圖像處理、特征辨識、數據分析等領域,其模型相比于傳統的深度學習模型,在保證一定精度的同時,具有快速、簡潔、支持增量式在線模型更新的突出優點。因此,寬度學習非常適合解決微型機器人復雜軌跡追蹤中目標軌跡的多變性,而且其增量式更新方法有望避免控制器頻繁調整。
研究團隊建立了以寬度神經網絡為主體的追蹤控制器結構;構造了適用于螺旋形微型機器人軌跡跟蹤系統的李雅普諾夫函數,推導出能夠保障追蹤穩定性的控制器參數約束條件;將多條不同追蹤軌跡作為示教數據,開發了基于寬度學習的訓練算法,自動解算控制器參數。
通過仿真及實驗,研究團隊發現,基于寬度學習的訓練算法具有訓練快速的特點,訓練時間只需6秒左右,較深度學習方法具有一定優勢;訓練后的控制器可以追蹤不同形狀、速度的軌跡,追蹤精度優于課題組前期采用的非線性滑模控制以及同樣訓練快速的超限學習方法;另外,寬度學習訓練算法具有增量式擴展功能,當加入新的訓練數據后,可以實現控制器的快速調整,改進追蹤效果。該研究成果不僅為微型機器人軌跡追蹤控制提供了新理論,而且為機器學習與微型機器人技術的有機融合提供了新思路,有望推動寬度學習在微型機器人方面的應用。
該系列研究工作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中科院青促會、深圳市等的資助。
論文鏈接: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4714762/
北京9月22日,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的納米工程師已開發出抗肺炎微型機器人,它可在肺部四處游動,提供藥物并用于清除危及生命的細菌性肺炎感染。在小鼠試驗中,微型機器人安全地消除了引起肺炎的細菌,......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智能系統研究所的科學家將機器人技術與生物學相結合,為大腸桿菌配備人工組件,構建出生物混合機器人,未來有望執行抗癌任務。相關研究刊發于最新一期《科學進展》雜志。大腸桿菌是多才多藝的“游......
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嘗試為微型機器人系統設計微小的人造纖毛,以期該系統可執行復雜運動,包括彎曲、扭曲和反轉。美國哈佛大學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單材料、單刺激的微結構,甚至可以超越活纖毛。這些可編程的微米......
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微納米自動化課題組科研團隊面向人體狹窄腔道內患病組織的精準治療,結合微納米技術,研發了一種磁控連續體微型機器人。該成果日前以封面文章形式發表于《先進智能系統》。據了解,微創手術中......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集成所智能仿生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徐升和研究員徐天添研究團隊合作,將寬度學習算法成功應用于微型機器人軌跡追蹤控制中,將數據驅動的思想用于微型機器人控制器設計,由示教訓練替......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集成所智能仿生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徐升和研究員徐天添研究團隊合作,將寬度學習算法成功應用于微型機器人軌跡追蹤控制中,將數據驅動的思想用于微型機器人控制器設計,由示教訓練替......
近日,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機器人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微納米自動化課題組在磁控連續體微型機器人方面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AFlexibleMagneticallyControlledContinuumR......
微型機器人大軍的藝術呈現圖 圖片來源:CrissHohmann首個0.1毫米機器人已經問世。得益于與現有硅電子器件兼容的一類新型制動器(使機器人移動的部件)的發展,科學家創建了一......
近日,機器人與智能系統領域頂級學術會議——IEEE智能機器人與系統國際會議(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IntelligentRobotsandSystems,IROS)在中國澳......
近日,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科研團隊在微型機器人及微操作領域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以2Dto3DManipulationandAssemblyofMicrostructuresUsingOpto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