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40多年中,人工耳蝸幫助很多失聰人士重回有聲世界,但除了基本的語言交流外,使用者仍然無法欣賞音樂,無法感受較為復雜的聲音。澳大利亞的一項新科研成果或許會改變這一局面。
新南威爾士大學的研究人員23日在美國期刊《科學轉化醫學》上報告說,他們新研發了一種“電—基因輸送”療法,即利用人工耳蝸的電脈沖,結合基因療法,對完全失聰的豚鼠進行治療,讓其耳蝸中的細胞產生神經營養蛋白,從而成功讓豚鼠的內耳“聽神經”再生。
研究人員說,在售的人工耳蝸的工作原理是對位于內耳耳蝸內功能尚好的聽神經施加電脈沖刺激,這種方式可使聽力得到部分恢復,但無法真正讓聽力恢復正常。他們認為,新研究成果有望幫助失聰者聽到音樂等更豐富的聲音。
盡管采用上述療法后再過幾個月就不再有神經營養蛋白產生,但研究人員表示,將來應該可以利用植入耳蝸產生的神經活動,讓聽神經保持所獲得的積極變化。
這項研究的負責人、新南威爾士大學教授加里·豪斯利說:“我們的最終目標是借助人工耳蝸讓失聰者聽到更多的音調及其變化,這對他們感知周圍的聲音世界、欣賞音樂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當一只狗抖掉毛上的水時,它的動作不是隨機的一陣亂舞,也不是故意把站在旁邊的人弄濕。事實上,許多毛茸茸的哺乳動物包括鼠、貓、獅、虎和熊等,都有這種本能反射,表現為頭部和上半身的快速振動。這一行為有助于動......
睡眠對心血管健康至關重要,但連接心血管病理和睡眠的回路尚不清楚。10月30日,一項發表于《自然》的新研究發現,心臟病發作后,免疫細胞會迅速涌向大腦并促進深度睡眠,這種深度睡眠通過緩解心臟炎癥促進康復。......
國家藥典委員會發布關于征集藥用輔料標準研究用樣品的通知(2024年第三批)。原通知如下:各相關單位:2024年我委將繼續組織開展《中國藥典》藥用輔料標準研究。為增強藥用輔料標準研究用樣品的代表性,確保......
2023年,全國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保持穩定增長,投入強度持續提升,基礎研究投入取得新進展,國家財政科技支出穩步增加。一、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情況2023年,全國共......
文|卜金婷2021年的一整年,劉俁都在經歷失敗。這是劉俁在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NIST)做博士后的第一年,他轉換了研究方向。彼時,憑借“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干勁,劉俁一入門就接手了一個大難題:利用分......
中國農業科學院麻類研究所南方特色作物遺傳育種團隊聯合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中國農業科學院國家南繁研究院等單位,發現了酸橙辛弗林生物合成分子關鍵基因。相關研究結果近日發表在《同行期刊》(PeerJourn......
中新網北京9月27日電(記者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通訊-地球與環境》最新發表一篇氣候變化研究論文顯示,自1970年以來,南美洲部分地區每年同時發生極端炎熱、干旱和高火災風險的天數增長......
中新網西安9月27日電(記者阿琳娜)記者27日從西北大學獲悉,該校城市與環境學院徐國保教授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國際頂尖期刊Nature(《自然》)發表了長文“JetstreamcontrolsonEuro......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皮膚病醫院/芙蓉實驗室研究團隊基于近十年的自然人群及皮膚病專病隊列的系列研究成果,并結合國際相關領域最新進展,提出中老年女性皮膚疾病分年齡段實現精準防治的新觀點。9月25日,相關成果以......
9月23日至28日,第19屆世界近視眼大會(簡稱IMC)在長沙、三亞兩地舉行,來自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多位專家學者,交流和分享近視眼領域的新理念與新成果。第19屆世界近視大會舉行。主辦方供圖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