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加強基礎研究的重要戰略部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自然科學基金委)工程與材料科學部擬資助“海洋聲學基礎研究—噪聲與振動控制”專項項目。本項目針對水下航行器機械系統振動及其聲輻射控制問題,通過材料、機械、物理、信息等多學科的深度交叉融合,開展設備和管路系統中經機械、流體、聲場等復雜路徑的振動能量產生、傳遞和耗散特性研究,特別是低頻線譜的振動及其聲輻射的控制基礎理論和新技術研究,服務國家海洋強國發展戰略。
一、科學目標
聚焦于水下航行器復雜路徑振動能量的產生、傳遞和耗散特性,特別是低頻線譜的振動及其聲輻射的控制基礎理論和新技術研究;發展海洋聲學的新理論、新方法,揭示振動能量、低頻線譜傳遞機理與特性,建立減隔振調控的精確表征,推動減隔振變革性高效控制新技術在水下航行器中的應用。
二、核心科學問題
海洋聲學減隔振傳遞機理、調控機制及精確表征。
三、資助方向
(一)水下航行器聲振耦合傳遞機理。
研究復雜結構介質低頻振動線譜傳遞機理與演化規律、結構-流體耦合界面低頻線譜聲振耦合機理、多介質多激勵耦合低頻線譜振動源與傳遞路徑分離識別方法。
(二)聲振能量的有源控制機理及方法研究。
研究多介質復雜路徑中的聲振能量有源反射、吸收、存儲與轉化機理,聲振目標函數測量和等效表征方法,建立多介質中有源控制元器件設計方法、多路徑耦合全局優化有源控制方法。
(三)高壓充液管路流-固耦合振動傳遞機理及控制方法。
研究高壓充液管路流-固聲耦合機理、傳遞路徑、高精度建模方法,建立聲振隔離與輻射控制創新方法。
(四)減隔振新原理、新方法前沿交叉研究。
鼓勵基于數理和信息等學科融合而衍生的共性、交叉技術研究。
四、資助期限和資助強度
本專項項目資助期限3年,申請書中研究期限應填寫“2023年1月1日-2025年12月31日”,平均資助強度約300萬元/項,擬資助5項左右。
五、申請要求及注意事項
(一)申請資格。
1. 具有承擔基礎研究課題的經歷。
2. 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職稱)。
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員、正在攻讀研究生學位以及無工作單位或者所在單位不是依托單位的人員不得作為申請人進行申請。
(二)限項規定。
1. 本專項項目從申請開始直到自然科學基金委做出資助與否決定之前,不計入申請和承擔總數范圍,獲資助后計入申請和承擔總數范圍。
2. 申請人和主要參與者只能申請或參與申請1項本專項項目。
3. 申請人同年只能申請1項專項項目中的研究項目。
(三)申請注意事項。
1. 申請人在填報申請書前,應當認真閱讀本“專項項目指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專項項目管理辦法》《2022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指南》的相關內容,不符合項目指南、管理辦法和相關要求的申請項目不予受理。
2. 項目實行無紙化申請,提交時間為2022年10月28日-10月31日16時,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網絡信息系統(以下簡稱信息系統)提交時間為準,在提交時間之外提交的申請將不予受理。
3. 申請人請登錄信息系統https://isisn.nsfc.gov.cn撰寫申請,沒有信息系統賬號的申請人請向依托單位基金管理聯系人申請開戶。在信息系統中選擇“在線申請”-“新增項目申請”-“申請普通科學部項目”-“專項項目”-“研究項目”進行項目申報。根據申請的具體研究內容選擇相應的申請代碼(以E開頭的申請代碼),附注說明選擇“科學部綜合研究項目”。以上選擇不準確或未進行選擇的項目申請將不予受理。
4. 本專項項目實行無紙化申請,申請人完成申請書撰寫后,在線提交電子申請書及附件材料。依托單位只需在線確認電子申請書及附件材料,無須報送紙質申請書,但應對本單位申請人所提交申請材料的真實性和完整性進行認真審核。在項目接收工作截止時間前通過信息系統逐項確認并提交本單位電子申請書及附件材料;在截止時間后24小時內在線提交本單位項目申請清單。項目獲批準后,依托單位將申請書的紙質簽字蓋章頁裝訂在《資助項目計劃書》最后,在規定的時間內按要求一并提交。簽字蓋章的信息應與信息系統中的電子申請書保持一致。
六、咨詢聯系方式
1. 申請人應了解項目的需求背景和要求,咨詢電話:010-62326887,郵箱:doeminfo@nsfc.gov.cn。
2. 填報過程中遇到的技術問題,可聯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信息中心協助解決,聯系電話:010-62317474。
8月20日,自然資源部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關于保護和永續利用自然資源扎實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實施意見》提出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健全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建設全國......
按照《自然資源科學技術獎章程(暫行)》的規定,中國海洋學會組織專家對31項科技進步獎候選項目進行了初審,共計24項科技進步獎候選項目通過初審,現對初審結果予以公示:公示時間:2024年7月30日-20......
按照《自然資源科學技術獎章程(暫行)》的規定,中國海洋學會組織專家對31項科技進步獎候選項目進行了初審,共計24項科技進步獎候選項目通過初審,現對初審結果予以公示:公示時間:2024年7月30日-20......
2023年度自然資源科學技術獎(中國太平洋學會評審組)初審工作已結束,共有20項申報成果通過初審。其中,科技進步獎10項,青年科技獎10項。根據《自然資源科學技術獎章程(暫行)》有關規定,現將初審結果......
7月20日,第四屆國際海洋前沿科學與技術暑期學校開幕式在深圳舉行。來自全國100多個高校院所的研究生、博士后、青年科學家、青年企業家及中小學教師等共計300多人齊聚深圳。據介紹,此次暑期學校以“海洋科......
7月1日清晨,中國工程院院士管華詩與往常一樣,走進位于青島海洋生物醫藥研究院的辦公室,查看海洋創新藥研發進度表。今年85歲的管華詩,致力于海洋藥物研發40余年。2016年,他倡導發起中國“藍色藥庫”開......
生態環境部關于印發《海洋油氣開發建設項目重大變動清單(試行)》的通知。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為進一步規范海洋油氣開發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管理,......
馬大猷(右)指導其博士生田靜進行噪聲分析工作。馬大猷(右)進行噪聲測量試驗。孔徑0.25毫米、不同孔距的微穿孔板。人民大會堂萬人大禮堂。聲學所供圖■本報記者劉如楠在會議大廳,人們希望語音流暢、清晰可聞......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站),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生態環境第一監測站,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各流域海域局生態環境監測與科學研究中心:為提高環境監測實驗室分析技術水平,按照《生態環境部2024......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生態環境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生態環境局,各流域海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衛星環境應用中心、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國家環境分析測試中心、環境標準樣品研究所: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