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2-05-09 15:17 原文鏈接: “墨子號”實現1200公里地面站之間的量子態遠程傳輸

      6日,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及其同事彭承志、陳宇翱、印娟等利用“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首次實現了地球上相距1200公里兩個地面站之間的量子態遠程傳輸,向構建全球化量子信息處理和量子通信網絡邁出重要一步。相關研究成果日前在線發表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

      遠距離量子態傳輸通常可以利用量子隱形傳態來實現,是構建量子通信網絡的重要實現途徑之一,也是實現多種量子信息處理任務的必要元素。量子態傳輸距離在理論上可以是無窮遠。然而,量子糾纏分發的距離和品質會受到信道損耗、消相干等因素的影響,如何不斷突破傳輸距離的限制,一直是該領域的重要研究目標之一。

      利用星載糾纏源向遙遠的兩地先進行糾纏分發,再進行量子態的制備與重構,是實現遠距離量子態傳輸的最可能路徑之一。但是,由于大氣湍流的影響,光子在大氣信道中傳播后,實現基于量子干涉的量子態測量是非常困難的。在以往的實驗中,量子態傳輸的制備方都是量子糾纏源的擁有者,無法真正意義上由第三方提供糾纏來實現先分發后傳態的量子態傳輸。隨著2016年“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的成功發射,為量子通信實驗提供了寶貴的糾纏分發資源。

      研究人員利用光學一體化粘接技術實現了具有超高穩定性的光干涉儀,無需主動閉環即可長期穩定。利用該技術的突破,結合基于雙光子路徑—偏振混合糾纏態的量子隱形傳態方案,在云南麗江站和德令哈地面站之間完成了遠程量子態的傳輸驗證。實驗中對六種典型的量子態進行了驗證,傳送保真度均超越了經典極限。千公里的距離為目前地表量子態傳輸的新紀錄。

      這一出色的工作為未來構建全球化的量子信息處理網絡奠定了重要基礎。

    相關文章

    “墨子號”:讓一個“瘋狂設想”變為現實

    文丨《中國科學報》記者王敏在浩瀚的星空里有一顆衛星獨一無二它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量子通信初步構建“天地一體化”量子保密通信體系它就是由中國自主研制的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從2003年萌發......

    過去10年的重大裝備:拓展人類探索視界

    十年來,科技界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在關鍵核心技術上奮力攻堅,重大創新成果不斷涌現,企業核心競爭力日漸增強,把創新發展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墨子號”探路量子通信2016......

    印娟:與量子“糾纏”的女科學家

    2016年8月18日凌晨,青海小城德令哈觀測站,小雨初歇。印娟透過望遠鏡,在重重疊疊的云縫里捕捉到一點亮光。那正是我國自主研制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當時‘墨子號’離開地面將近48小時......

    “墨子號”何以激起空間量子科學熱潮

    日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及其同事彭承志、陸朝陽、曹原應邀在國際物理學權威綜述期刊《現代物理評論》上發表長篇綜述論文《基于“墨子號”衛星的空間量子實驗》。據了解,由于在遠距離量子通信特別是“墨子號”......

    “墨子號”實現1200公里地面站之間的量子態遠程傳輸

    6日,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及其同事彭承志、陳宇翱、印娟等利用“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首次實現了地球上相距1200公里兩個地面站之間的量子態遠程傳輸,向構建全球化量子信息處理和量子通......

    “墨子號”實現1200公里地面站之間的量子態遠程傳輸

    6日,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及其同事彭承志、陳宇翱、印娟等利用“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首次實現了地球上相距1200公里兩個地面站之間的量子態遠程傳輸,向構建全球化量子信息處理和量子通......

    “墨子號”實現1200公里地面站之間的量子態遠程傳輸

    6日,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及其同事彭承志、陳宇翱、印娟等利用“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首次實現了地球上相距1200公里兩個地面站之間的量子態遠程傳輸,向構建全球化量子信息處理和量子通......

    再發Science!中科大潘建偉團隊利用“墨子號”進行實驗檢驗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教授及其同事彭承志、范靖云等與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等單位的人員合作,利用“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對一類預言引力場導致量子退相干的理論模型進行了實驗檢驗。2019......

    墨子號”成果獲克利夫蘭獎

    北京時間2019年1月31日,美國科學促進會宣布,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領銜的“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科研團隊被授予2018年度克利夫蘭獎,以表彰該團隊通過實現千公里級星地雙向量......

    “墨子號”成果獲克利夫蘭獎

    北京時間2019年1月31日,美國科學促進會宣布,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領銜的“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科研團隊被授予2018年度克利夫蘭獎,以表彰該團隊通過實現千公里級星地雙向量......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