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萊斯大學量子材料科學家發現,當原子做圓周運動時,它們也能創造奇跡:稀土晶體中的原子晶格受到一種名為手性聲子的螺旋形振動被激活時,水晶就會變成“磁鐵”。相關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科學》雜志上。
在實驗中,研究人員需要找到一種方法來驅動原子晶格以手性方式移動。他們使用的聲子頻率大約為10太赫茲。由于沒有現成的光源,他們通過混合強烈的紅外光和扭曲電場來與手性聲子相互作用創造光脈沖。此外,研究人員還采取了另外兩個紅外光脈沖,分別監測自旋和原子運動。
研究發現,將氟化鈰暴露在超快光脈沖下,會使其原子“舞蹈”,這種舞蹈會瞬間激起電子的自旋,使它們與原子的自轉保持一致。如果不用這種方式,則將需要強大的磁場來激活,因為即使在零度以下,氟化鈰也是自然順磁性的,具有隨機定向的自旋。
結果表明,瞬態磁化強度僅由與聲子共振的脈沖激發,與聲子的角動量成正比,并在低溫下隨磁化率增長。這一觀測結果在定量上與自旋—聲子耦合模型相吻合,有助于未來在磁性和量子材料方面的進一步研究。
編者按:2023年5月起,“學習強國”學習平臺與中國科學報社聯合發起“科學家回信”活動,邀請廣大讀者向自己心中向往尊敬的科學家、科技工作者提問、留言。活動啟動后,“學習強國”“科學網App”收到了讀者......
7月25日,韓國基礎科學研究所(IBS)量子納米科學中心(QNS)和德國尤里希研究中心的國際研究團隊開發出世界上首個原子級量子傳感器,能夠檢測原子尺度的微小磁場。相關論文25日發表在《自然·納米技術》......
鐵的氧化還原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反應過程之一。在地質學中,鐵氧化物在地球內部與巖漿氣發生氧交換作用,對古代氣候演變產生了重大影響。歷史上,從富含鐵元素的礦石中冶煉鋼鐵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基石。如今,功能化鐵......
有望促進無耗散量子信息技術發展英國蘭卡斯特大學和荷蘭拉德堡德大學研究人員生成了一種可在納米尺度上傳播的自旋波,并發現了一種調節和放大它們的新途徑。這一成果發表在新一期《自然》雜志上,有望促......
古人認為,元素是物質世界最簡單的組成部分。近現代科學則給了化學元素精確的定義:具有相同的核電荷數(核內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到目前為止,人類已經發現了118種元素,最后的26種(從92號元素往后)......
科技日報北京5月8日電 (記者劉霞)精確控制單個多原子分子有望為諸多領域帶來巨大突破。然而,實現這一點的關鍵挑戰在于如何完全控制分子的內部量子態和運動自由度。在一項最新研究中,美國哈佛大學物......
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技術,可以將原子排列間隔縮小至50納米。圖片來源:物理學家組織網科技日報北京5月5日電 (記者張佳欣)利用量子模擬器將原子盡可能緊密地排列在一起,有助科學家探索奇異物質狀態......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教授馬巍課題組,在單顆粒水平上實現了原子間距精準可控單原子合金(SAAs)電催化劑的原位制備與催化性能實時測量,為低成本、高性能SAA電催化劑的篩選提......
近日,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有機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FT-ICRMS儀器工程師蔣彬與研究員廖玉宏等研究揭示了前期生物降解和后期熱成熟作用疊加過程中原油極性雜原子化合物的轉化規律。相關成果發表于......
在日常生活中,誤吞磁鐵是極其危險的行為,但在科學家手中,磁鐵有時卻是治病救人的工具。近日,西安交大一附院東院區肝膽外科卻通過讓患者經口吞磁的方法,為一位克羅恩術后腸吻合口狹窄患者實現回腸結腸旁路磁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