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誤吞磁鐵是極其危險的行為,但在科學家手中,磁鐵有時卻是治病救人的工具。近日,西安交大一附院東院區肝膽外科卻通過讓患者經口吞磁的方法,為一位克羅恩術后腸吻合口狹窄患者實現回腸結腸旁路磁吻合,幫助患者成功治療腸道狹窄并恢復正常進食。據了解,該術式國內外未見公開報道,屬國際首創。
難題:腸道狹窄無法進食,常規治療束手無策
48歲的患者金先生是一位土生土長的天津人,十幾年前因消化道出血被確診為克羅恩病,在當地醫院做部分腸切除手術,術后出現嚴重的腸吻合口瘺和出血,短短幾年內又經歷多次腸管切除再吻合手術,腹壁滿是陳舊性手術瘢痕。盡管腸瘺治愈了,但患者卻出現了嚴重的腸吻合口狹窄,只能經口進無渣流食,且間斷出現不全性腸梗阻,長期的進食限制導致患者嚴重營養不良,需要間斷住院靜脈輸注營養液,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為了解除腸吻合口狹窄,恢復正常進食,患者奔走國內多家著名醫院,均被告知沒有好的治療手段。就在幾近絕望之時,金先生偶然從網絡上看到西安交大一附院利用磁外科技術治療復雜消化道狹窄的新聞報道,他決定與命運再搏一次。
金先生立即聯系到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磁外科團隊的嚴小鵬醫生,急切表示要來交大一附院住院。嚴小鵬醫生詳細查閱了患者此前的腸鏡、CT等檢查,梳理患者病情后認為,患者目前存在回腸-橫結腸吻合口狹窄,直徑約5mm,狹窄處距離肛門70cm,磁吻合能夠幫助他解決病痛,但要成功實施眼前有一個最為棘手的問題等待解決。
嚴小鵬醫生介紹:“磁吻合技術簡單來說,就是將兩塊磁體分別放置在消化道狹窄處的遠、近端,通過兩塊磁體的互相吸引,逐漸壓迫狹窄部位組織,使其發生‘缺血-壞死-脫落’,而壓榨旁組織則發生‘粘連-修復-愈合’,完成消化道的重建任務。操作的關鍵在于需要將兩個磁環分別放置在狹窄處兩側,一般我們會通過肛門和造瘺口這兩個入路來放置磁環,但該患者體外沒有造瘺口,雖然此前我們也有經肛門控制可變形磁環穿過狹窄口放置磁體的經驗,但該患者狹窄處距離肛門較遠,操作難度過大,因此,如何放置磁體成為解題的關鍵。”
解題: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磁外科再開新思路
思慮再三后,嚴小鵬大膽提出經口吞磁的方式讓子磁體到達狹窄腸管的近端,而遠端磁體可通過結腸鏡送入,從而完成腸管吻合。但是以經口吞磁來治病從未有過,且患者還存在克羅恩病、多次腸道手術、腹腔嚴重粘連的情況,吞磁也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危害,嚴小鵬將手術可能存在的風險向金先生做了說明。經過認真考慮,患者堅定決心選擇磁外科技術。
2023年12月24日,金先生從天津來到了西安交大一附院東院區肝膽外科。嚴小鵬主治醫師隨即著手制定經口吞磁聯合結腸鏡輔助腸吻合口狹窄旁路吻合手術方案,并匯報給磁外科團隊呂毅教授、仵正主任、沙煥臣副主任,大家討論后認為該方案突破常規、大膽創新,并且風險防控預案扎實詳盡,可以開展。
大體方案制定下來了,但還有諸多細節需要確定。為了避免遺漏小腸可能存在的狹窄病變部位,嚴小鵬全程錄制消化道造影視頻影像資料,短短的十多分鐘視頻資料他用了近2個小時反復觀看琢磨。為了獲得吞磁的真實體驗,嚴小鵬安排學生張苗苗博士買來各種各樣、大小不同的糖果十多種,師徒二人“以糖代磁”體驗吞服感受,在幾次被糖果噎到眼淚直流的體驗后,他們最終將直徑20mm、高度6mm的磁體確定為患者的吞服磁體。在反復推敲手術過程中,嚴小鵬又將磁體改良為結腸側質量更大的磁體,以確保吻合口建立后磁體按照理想的位置移動,更好地自行經肛門排出體外。
最終,一份詳盡周密的治療方案確定下來,在與患者進行充分溝通后,患者金先生樂觀豁達的表示:“我完全信任你們,全部都交給你們,我這么說不是因為我不懂,正是因為我全聽懂了,風險我都明白,我愿意一試。”金先生的信任,也給了治療團隊莫大的鼓舞。
在充分考慮到圍手術期的各種細節問題后,吞磁治療方案正式啟動。2024年1月2日,在X線監視下,患者輕松將直徑20mm的磁體吞咽下去了,第一階段的吞磁過程完成了。隨后董芳芳護士長為患者制定了詳細的圍手術期護理方案。
在經歷2周的等待后,確認吞服的磁體已接近腸狹窄近端部位后,在沙煥臣副主任醫師、盧桂芳副主任醫師、嚴小鵬主治醫師、李赟主治醫師、張苗苗博士等人的共同努力下,經結腸鏡順利將母磁體送入到腸狹窄遠端,X線下可見腸管兩端磁體自動對位相吸。
1周后,吻合口建立,磁體脫落并經肛門排出。消化內科薛海榮主任醫師為患者進行結腸鏡檢查明確可見磁吻合口通暢性良好。至此,整個治療過程結束。
當沙煥臣副主任醫師宣布患者可以開始經口逐漸進食時,患者滿心的感動和幽默風趣的天津話讓大家既激動又忍俊不禁。
命題:聚焦消化道狹窄,“小磁鐵”大有可為
消化道狹窄在臨床并不少見,多繼發于各種消化道疾病及消化道腫瘤切除術后。消化道一旦發生狹窄,患者痛苦極大,上消化道狹窄者難以進食,嚴重者需依賴靜脈營養生存,而下消化道狹窄者排便困難,嚴重者發生腸梗阻,甚至會有生命危險。西安交大一附院磁外科團隊在呂毅教授帶領下,歷經近20年的探索和研究,其創新技術已成為醫工結合前沿尖端科技創新領域重點關注的熱點和焦點。針對復雜多樣的消化道狹窄,磁外科團隊利用稀土金屬釹鐵硼強磁生物效應,以“磁壓榨吻合”新型消化道吻合重建思路,幫助多名消化道狹窄患者解除了病痛。
“磁吻合技術治療復雜消化道狹窄,不僅可以應對內鏡無法解決的嚴重狹窄問題,且避免了開腹手術的風險和術后的不確定性,具有更加安全、微創等優點。”嚴小鵬介紹。
“我們通常會結合患者的具體病情,為其定制個性化治療方案。通過對磁體的大小、形狀、變形裝置、置入方式的不同設計,令其解決更多復雜問題。目前,磁外科團隊已成功治愈十多例復雜結直腸狹窄、食管狹窄、膽管狹窄的患者,為無法接受常規治療的消化道狹窄患者帶來新的生機。”嚴小鵬說。
圖為患者經口吞服的磁體。
手術中。
吞磁后觀察。
術后觀察及護理。(圖片均由西安交大一附院提供)
在日常生活中,誤吞磁鐵是極其危險的行為,但在科學家手中,磁鐵有時卻是治病救人的工具。近日,西安交大一附院東院區肝膽外科卻通過讓患者經口吞磁的方法,為一位克羅恩術后腸吻合口狹窄患者實現回腸結腸旁路磁吻合......
在日常生活中,誤吞磁鐵是極其危險的行為,但在科學家手中,磁鐵有時卻是治病救人的工具。近日,西安交大一附院東院區肝膽外科卻通過讓患者經口吞磁的方法,為一位克羅恩術后腸吻合口狹窄患者實現回腸結腸旁路磁吻合......
美國萊斯大學量子材料科學家發現,當原子做圓周運動時,它們也能創造奇跡:稀土晶體中的原子晶格受到一種名為手性聲子的螺旋形振動被激活時,水晶就會變成“磁鐵”。相關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科學》雜志上。在實驗中......
據最新一期《自然》雜志報道,美國多家大學和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的合作研究表明,磁性半導體溴化鉻中的磁振子可與激子配對,激子準粒子會發光,從而為研究人員提供了一種“看到”旋轉準粒子的途徑。所有磁鐵,從簡單的......
小小的磁力,能用來精準控制腦中的細胞?這種新技術也許不再是天方夜譚。倫敦大學學院的科學家實現利用磁場和微觀的磁性粒子,遠程激活大鼠腦中的星形膠質細胞。這一發現很有可能開發一類非侵入性療法,用于治療神經......
磁鐵往往隱藏著美。就一個冰箱貼而言:它的一面有“粘性”,另一面卻沒有,這多少有點出乎我們的意料。其秘密在于磁化在材料內部以一種明確的方式排列。而更復雜的磁化紋理是許多現代技術的核心,如硬盤......
2017年,抑郁發生率和抗抑郁藥物的使用率皆居高不下,其中約1/3的患者在接受治療后卻未見效,對他們來說,經顱磁刺激(TMS)——用強有力的磁鐵非入侵性地刺激大腦細胞的療法——或許是一種可行的選擇。實......
血液中毒嚴重時可能會危及生命,如果及早發現可被治愈。醫生通常建議服用病人抗生素來抑制血液中的有害細菌繁殖生長。然而過度使用這些藥物會產生抗生素耐藥性。考慮到這一點,一個國際科學家小組近日研發出了血液凈......
在工業化程度較高的一些國家,患動脈硬化的人特別多,動脈硬化會帶來致命后果:動脈血管中出現的斑塊沉積會導致中風和心臟病的發生。來自德國波恩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方法利用納米顆粒引導新細胞靶向血管病變......
近日,發表于國際雜志Structure上的一項研究論文中,來自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的科學家們利用磁石對流感病毒成功地進行了靶向作用,相關研究或為后期開發新型流感療法提供思路。文章中,研究者TimC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