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發表了題為“Trial of Contralateral Seventh Cervical Nerve Transfer for Spastic Arm Paralysis”的文章,找到了治療中樞損傷性上肢偏癱的方法:健側頸神經移位術。
2018年1月,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發表了題為“Trial of Contralateral Seventh Cervical Nerve Transfer for Spastic Arm Paralysis”的文章,找到了治療中樞損傷性上肢偏癱的方法:健側頸神經移位術。
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新英格蘭醫學雜志》(NEJM)上,由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國家老年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徐文東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顧玉東團隊領導完成。在2019年1月公布的12篇2018年最受矚目文章(NEJM Notable Articles of 2018)中位列榜首。
1986年,顧玉東院士首創“健側頸7神經移位術”,才剛問世便引起醫學界轟動。這一開創性術式推進了我國手外科的發展。
臂叢神經損傷,上世紀60年代已被認識,但長期以來未真正應用在臨床治療。面對交通意外中因臂叢神經受損導致上肢失去功能的患者,顧玉東院士領銜“王牌團隊”突破創新路徑——
人的右腦控制左手、左腦控制右手,一側臂叢神經受損,猶如相應大腦與手之間的“通路”被打斷,那么,可否換一條路,將手接到另一側健康的臂叢神經?繼而讓一側大腦同時控制兩只手?
為此徐文東教授、顧玉東院士團隊通過研究在國內外首次提出治療中樞損傷后期癱瘓上肢功能恢復的新方法。該方法通過周圍神經移位手術將支配健側手的上肢頸7神經移位至癱瘓手側的頸神經,從而避開損傷側大腦半球,將健側大腦與癱瘓手相連,避開損傷側大腦半球,讓偏癱上肢與同側健康大腦半球相連接,激發健側健康大腦半球的潛能,實現一側大腦同時支配雙側手,促使癱瘓手上肢恢復功能。
這項研究實現了臨床轉化,提出治療中樞損傷后期癱瘓上肢功能恢復的新方法:通過手術將健側上肢頸神經移位至癱瘓側的頸神經,避開損傷側大腦半球,讓偏癱上肢與同側健康大腦半球相連接,激發健康大腦半球的潛能,促使癱瘓上肢恢復功能。
NEJM雜志配發的社論給予了高度評價:“創造性地利用外周神經系統神經移位解決中樞神經系統疾病,代表了一種全新的思路,同時為深入洞悉神經解剖和神經生理提供了機會”。
據悉,《新英格蘭醫學雜志》最受矚目文章評選是由雜志社編委會從全年發表的200余篇文章中,挑選其認為對于促進醫學發展和患者關懷最有意義的文章,每年僅10篇左右。評選從2015年開始,迄今有45篇文章入選。
開學了!從本科生真正進入研究生階段后,不少“研0”新生會面臨一段時間的“迷茫”期。怎么做科研?如何融入學術圈子?論文怎么寫?這些問題都需要同學們花費時間和精力去解決。事實上,研究生階段與本科時期的學習......
中新社上海9月5日電(記者陳靜)記者5日獲悉,中國專家團隊應用前沿交叉研究方法揭示多種養殖哺乳動物中的潛在跨物種傳播風險等,將為構建多維度公共衛生風險評估與新發傳染病預測預報體系提供數據支持。北京時間......
■本報見習記者張菲埡全國高校緊鑼密鼓迎接開學季。近日,在滬上,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上海大學等陸續開學。開學典禮上,校長們在致辭中不約而同地和新生們談到,進入大學后,要轉變學習方式,成為更優秀的學習......
山東人從哪來?復旦大學科技考古研究院文少卿團隊、生命科學學院金力團隊聯合廈門大學王傳超團隊、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王明輝團隊、山東省考古研究院孫波團隊及煙臺市博物館等13家單位獲取了山東18個遺址的69......
8月13日,記者從復旦大學獲悉,該校周鵬-劉春森團隊從界面工程出發,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最大規模1Kb納秒超快閃存陣列集成驗證,并證明了其超快特性可延伸至亞10納米。相關研究成果12日發表于國際期刊《自......
穿在身上的衣服能發電,汽車不光底盤、而是全身都有電池,還有特別“抗揍”的柔性護具,這些你想不想擁有?從高校實驗室,到工廠生產線,擁有它們不是夢,在未來材料的賽道上,這些新鮮又奇特的材料正在走向我們的生......
今天(8月3日)下午,復旦大學神經調控與腦機接口研究中心(以下簡稱“腦機中心”)正式揭牌。歷經超半個世紀探索,伴隨一系列里程碑式突破,2023年被NatureElectronics譽為腦機接口技術的“......
7月25日,第七期“浦江科學大師講壇”在復旦大學相輝堂舉行,菲爾茨獎得主、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安德烈·奧昆科夫(AndreiOkounkov)以“表示論的源頭與碩果”為主題,分享了他在數學領域的獨到見解......
7月22日,“榮昶杯”青年全球治理創新設計大賽(以下簡稱YICGG)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拉開帷幕。來自30多個國家的100余位嘉賓和選手共聚多瑙河畔,圍繞“智能社會塑造:智能向善、以人為本、永續發展”......
近日,臨床神經科學家、世界卒中組織副主席克雷格·安德森(CraigAnderson)全職加入復旦大學,任職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類腦研究院)特聘教授。安德森是卒中病因、治療和管理以及心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