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復旦大學免疫生物學研究所,蘇州大學等處的研究人員第一次報道了HMGB1參與TLR2/MyD88/miR-155/Ets-1途徑介導的自體抗體生成機制,從中揭示了一種與抗雙鏈DNA抗體的持續表達有關的新機制,將有助于研發新型系統性紅斑狼瘡治療方法。這一相關成果公布在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雜志上。
領導這一研究的是復旦大學免疫生物學研究所所長熊思東教授,熊教授現任復旦大學復旦學院院長,上海基因免疫與疫苗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免疫學會理事長等職務,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新型疫苗分子設計的理論與應用研究;結核慢性感染的免疫學機制及其治療性疫苗分子設計;自身抗原與自身免疫識別及應答的免疫學基礎 ;腫瘤侵襲轉移的分子與細胞免疫學基礎等。
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是一種復雜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好發于女性,特別是育齡期婦女,可累及全身各個系統和臟器,最終誘發腎衰竭、狼瘡性腦病和嚴重繼發感染,甚至可危及生命導致患者死亡,嚴重危害人類健康。其病因和發病機制尚未明確,多認為與遺傳、免疫異常及環境等因素有關。據估計,目前我國紅斑狼瘡患者約100多萬。
研究表明,抗雙鏈DNA抗體(Anti-dsDNA Ab)在系統性紅斑狼瘡發病機制中扮演了關鍵的作用,這種抗體可與DNA(外圍區)脫氧核糖磷酸框架結合而形成免疫復合物,存留于循環中或沉積在組織局部,通過激活補體而導致炎性損害。
然而抗雙鏈DNA抗體的具體生成機制,至今科學家們還并不清楚。最近的研究表明,作為SLE標志之一的含DNA的循環免疫復合物(ICs)(被稱為“circulating DNA-containing ICs”),也許參與了這種自體抗體的生成。
在這篇文章中,研究人員就圍繞著這種復合物,深入探討了其在抗雙鏈DNA抗體生成的機制,以及在SLE患者體內的病理作用。研究人員發現循環DNA免疫復合物能誘導抗雙鏈DNA抗體的生成,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復合物中的HMGB1,是抗雙鏈DNA抗體誘導的一個關鍵因子。
研究表明,在SLE患者體內,HMGB1與抗雙鏈DNA抗體水平呈正相關關系,并且TLR2/MyD88/microRNA-155(MIR- 155)途徑也是HMGB1參與抗體調控的一種關鍵因子,在誘導的抗雙鏈DNA抗體生成過程中,miR-155功能性靶標為Ets-1。
此外,研究人員還驗證了miR-155和ETS-1的表達,與抗雙鏈DNA抗體在SLE患者體內的關聯性。研究人員表示,據其所知,這是第一次報道了HMGB1參與TLR2/MyD88/miR-155/Ets-1途徑介導的自體抗體的生成。
這些研究結果揭示了SLE患者中與抗雙鏈DNA抗體的持續表達有關的一種新機制,這將為研發新的治療方法提供了新思路。
介紹在抗體藥物純化工藝中,通常采用經典的三步或兩步層析法,蛋白A(ProteinA)親和介質(填料)因其配基上有多個區域對抗體Fc片段具有特異性吸附能力,因此廣泛用于抗體捕獲步驟(第一步層析)。通過一......
一些HIV-1攜帶者在數年內接受了早期抗逆轉錄病毒藥物(ART)治療,在治療中斷后能夠長期控制這種病毒。然而,這種治療后控制的機制尚未完全闡明。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法國巴斯德研究所(Institut......
2023年8月3日,晶泰科技與季康生物就創新GPCR靶點的抗體藥物委托研發項目里程碑進展達成一致:在晶泰科技AI賦能抗體發現平臺XupremeHit?和季康生物針對GPCR靶點獨特的know-how轉......
來自BüHLMANN和EPFL的科學家們開發了肽,作為抗體的替代品來檢測對診斷和監測炎癥性疾病至關重要的蛋白質--鈣蛋白。這些多肽為生物標志物的檢測提供了一種更準確、更穩定和更具成本效益的手段,提高了......
據統計,2022年全球雙抗藥物市場規模為58億美元,同比增長45%。目前雙抗或多抗藥物大多處于臨床前或臨床階段,上市藥物較少。多特異性抗體研發主要為結構優化及機制創新,如靶向不同的免疫檢查點或腫瘤特異......
4月24日,《細胞》(Cell)以ResearchArticle的形式,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孟飛龍研究組等撰寫的題為MesoscaleDNAFeatureinAntibody-......
體細胞超突變(SHM)由激活誘導胞苷脫氨酶(AID)引發,在抗體編碼序列中產生突變,從而使親和力成熟。為什么這些突變本質上集中在三個非連續互補決定區(CDR)仍然是一個謎。2023年4月24日,中國科......
D-L1抗體cosibelimab遞交的生物制品許可申請(BLA),用于治療轉移性或不適于接受治愈性手術或放射治療的局部晚期皮膚鱗狀細胞癌患者。FDA預計在2024年1月3日之前做出回復。皮膚鱗狀細胞......
ADC并不是一個具體的藥物,而是一類抗體偶聯藥物。其實一百年前德國化學家PaulEhrlich提出靶向遞送細胞毒藥物(簡單理解殺死腫瘤的藥物)的概念,20世紀80年代首次開展ADC藥物的臨床試驗。AD......
抗體藥行業是近些年發展十分迅猛的行業,已經在抗腫瘤領域和自身免疫類領域的治療中占據重要位置;同時在抗病毒和細菌感染心腦血管,糖尿病以及罕見病治療等領域也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是當前生物藥中復合增長率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