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期的國際化學權威期刊《應用化學》刊發了復旦大學先進材料實驗室、高分子科學系彭慧勝教授課題組的一項研究成果。他們成功研制出一種新型能源器件――取向碳納米管纖維。
基于這一技術制造的新型太陽能纖維電池,使人類隨時隨地、高效使用太陽能的夢想有望成為現實。未來人們穿在身上的衣服、戴在頭上的帽子、拎在手里的包都能“自我發電”,可給“奄奄一息”的手機充電。而目前占地面積龐大的發電站,未來也許將被一個桌子大小的機器所取代。
彭慧勝的團隊11日向記者展示了由這種新型電池。它像頭發絲一樣細,直徑只有60-100微米。彭慧勝介紹,它們可以像普通化學纖維一樣編織成衣服、褲子等紡織品,成為一整塊可穿在身上的大太陽能電池,并實現自身“發電”。
這種新型太陽能纖維電池,在將太陽光轉換成電能的同時,還能把這些能量儲存起來,而不需要外接其他蓄電池或儲能設備,即使在沒有日光、又對光電需求量更大的夜間,人們也可隨心所欲地使用太陽光能源。而現有的太陽能電池無法做到。
據悉,碳納米管纖維已在防彈衣、航空航天、醫療和體育器械等廣泛領域顯示出重要應用前景。質量輕、可編織,且價格極其低廉,100米的價格僅為幾元人民幣,這使其大規模運用成為可能。
該項目曾被《自然》雜志評為“亞太地區十大研究亮點”之一,《應用化學》將其作為封面文章發表,審稿專家一致認為,彭慧勝課題組用一個“非常簡單和低成本的方法”,在世界范圍內“首次在一根纖維上同時實現光電轉換和儲能”,這大大提高了太陽能的利用效率,“對于全纖維狀能源系統邁出了關鍵一步”。
彭慧勝還透露,將碳納米纖維制成太陽能電池的過程基本無污染,效率高,制作工藝相對來說也較簡單,具有大量穩定生產的可能性。目前國外已有不少公司瞄準了這塊潛在利潤巨大的新領域。但他表示,科學家還要解決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就是在編織時如何安排好纖維的正負極。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7947.shtm......
據多家媒體報道,日前,一輛城際公交車行駛在104國道南京段,突然間車輛起火,造成2死5傷。后經調查,公交車起火是由于一名乘客將鋰電池電瓶放入背包中,司機并未發現,鋰電池電瓶發生自燃。鋰電池引起火災已經......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科學家開發出一種像人類角膜一樣薄的柔性電池,當它浸入鹽溶液甚至淚液中時可儲存電力,未來可為智能隱形眼鏡供電。該研究發表在《納米能源》雜志上。智能隱形眼鏡是高科技隱形眼鏡,能在角膜上顯......
電池在當今產業經濟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是歐盟委員會實施歐盟綠色交易、循環經濟行動計劃和新工業戰略計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2023年7月28日歐盟官方公示滿20天后,新的《歐盟電池與廢電池法規》(......
近日,由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內蒙古大學主辦,內蒙古師范大學、內蒙古工業大學協辦的第十七屆全國太陽能光化學與光催化學術會議在呼和浩特召開。中國科學院院士李燦、趙東元、趙進才、鄒志剛、楊金龍、孫立成,中國......
美國萊斯大學工程師將下一代鹵化物鈣鈦礦半導體與電催化劑相結合,研制出了一款耐用、成本效益高且可擴展的光電化學電池,其能以20.8%破紀錄的效率將太陽能轉化為氫氣。最新設備可作為一個化學反應平臺,利用太......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馬騁開發了一種新型固態電解質,它的綜合性能與目前最先進的硫化物、氯化物固態電解質相近,但成本不到后者的4%,適合進行產業化應用。6月27日,該成果發表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通訊......
市場監管總局日前發布公告,自2023年8月1日起對鋰離子電池和電池組、移動電源實施CCC認證管理。自2024年8月1日起,未獲得CCC認證證書和標注認證標志的,不得出廠、銷售、進口或者在其他經營活動中......
2023年7月6日上午,江蘇睿恩新能源一期睿恩高倍率鋰離子電芯研發制造基地項目在江蘇省常州國家高新區開工建設。據了解,睿恩高倍率鋰離子電芯研發制造基地項目一期總投資60億元,用地面積324畝,新增建筑......
據界面7月4日援引英國《金融時報》,在固態電池技術取得突破后,豐田公布了將其電動汽車電池的尺寸、成本和重量減半的雄心。豐田頂級電池專家KeijiKaita7月4日表示,簡化電池材料的生產流程將降低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