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質瘤約占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的25%,平均死亡率為4.43/100000,每年死亡16606例。手術切除聯合放療和烷化劑化療的標準療法療效甚微,中位生存期為16個月。經過深入的研究和臨床工作,人們對神經膠質瘤的了解越來越多。然而,在治療方面還沒有重大突破。因此,迫切需要更有效的治療方案。
近日,來自重慶醫科大學的研究者們在Cell Death Dis.雜志上發表了題為“Exosome-based nanoimmunotherapy targeting TAMs, a promising strategy for glioma”的文章,該綜述回顧了目前潛在的外泌體介導的針對神經膠質瘤中TAMs的免疫療法,并總結了最近對TAMs促進神經膠質瘤進展的多種分子信號事件的基本機制的研究。
外泌體是細胞衍生的小型細胞外載體,通過相互運輸DNA、RNA、生物活性蛋白、葡萄糖鏈和代謝產物,在細胞內通訊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外泌體作為靶向藥物載體、癌癥疫苗和用于診斷、治療反應評估、預后預測的非侵入性生物標記物具有巨大的開發潛力,近年來,隨著外泌體基礎研究的迅速進展,基于外泌體的治療方法越來越受到關注。
新興的免疫療法策略在許多腫瘤中取得了令人信服的結果,并促使研究人員在神經膠質瘤中發揮其潛力。作為神經膠質瘤微環境的關鍵組成部分,腫瘤相關巨噬細胞(TAMs)對免疫抑制微環境有顯著貢獻,并通過各種信號分子強烈影響神經膠質瘤的進展,同時為治療策略提供了新的見解。
外泌體將作為藥物遞送載體和液體活檢生物標志物,大大有助于以TAMs為中心的治療。以TAMs為中心的策略主要可分為減少TAMs的募集或消耗,以及將M1樣表型重新編程為M2樣。TAMs通過各種信號分子顯著促進神經膠質瘤的進展,為治療策略提供了新的見解。
綜上所述,外泌體作為藥物遞送載體和液體活檢生物標志物將顯著有助于以TAMs為中心的治療,這對于開發重新調節腫瘤微環境的不同療法以造福神經膠質瘤患者至關重要。隨著對TAMs和外泌體的更深入了解,外泌體介導的納米免疫療法可能在未來改變神經膠質瘤免疫療法。
腦膠質瘤被稱為“大腦殺手”,其具有浸潤式生長特性,難以大范圍的徹底根除,殘留的腫瘤細胞為復發的根源,嚴重影響患者生存周期及生活質量。近日,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神經外科主任牟永告在做客“人民好醫生”客戶......
膠質瘤約占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的25%,平均死亡率為4.43/100000,每年死亡16606例。手術切除聯合放療和烷化劑化療的標準療法療效甚微,中位生存期為16個月。經過深入的研究和臨床工作,人們......
膠質母細胞瘤(GBM)是星形細胞腫瘤中惡性程度最高的膠質瘤,具有高侵襲性和異質性,現有的治療方法無法有效延長復發時生存期。目前,大多數免疫療法通過誘導或激活效應T細胞發揮抗腫瘤作用,而GBM很少浸潤效......
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Glioblastomamultiforme,GBM)是一種惡性程度極高的腦部腫瘤。在正常生理條件下,GBM利用葡萄糖作為主要能量物質來源支持腫瘤細胞的快速增殖,此外,其他營養物質......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健康與醫學技術研究所分子病理技術研究團隊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人員合作,在膠質母細胞瘤分子病因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發表在Neuro-Oncology上。膠質......
腫瘤是如何產生的?一直是橫亙于科學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難題。浙江大學首次通過清晰證據鏈,證明了嗅覺感知體驗和膠質瘤發生之間存在獨特的直接聯系。這項成果于北京時間5月11日刊登在國際頂級期刊《自然》上,論文......
日前,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神經外科教授李剛團隊在國際腫瘤學雜志《分子癌癥》在線發表最新研究成果,首次揭示了腦膠質瘤外泌體促進腫瘤免疫微環境形成的新機制,闡明了環狀RNA對腦膠質瘤細胞及其免疫抑制微環境的雙......
神經膠質瘤是最常見的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由于它與正常的腦組織無明顯界限,難以完全切除,因此對放化療不甚敏感,極易復發,且目前尚無有效的應對方案。為解決這一難題,科學家們試圖通過治療性疫苗或免疫療法......
膠質瘤(Glioblastoma,GBM))是一種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腦部惡性腫瘤,目前尚缺乏有效的防治手段,以往的研究報道83%原發性膠質瘤攜帶端粒酶基因(TERT)啟動子區域的致癌突變(Killel......
膠質瘤(Glioblastoma,GBM))是一種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腦部惡性腫瘤,目前尚缺乏有效的防治手段,以往的研究報道83%原發性膠質瘤攜帶端粒酶基因(TERT)啟動子區域的致癌突變(Kill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