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發現,多囊卵巢綜合癥—一種常見且衰弱的生殖狀況—可能發自腦部,而不是像長期假設的那樣發自卵巢。
這項研究可以改變我們看待這種疼痛且被嚴重誤解的病癥的方式,這種病癥影響著世界范圍內十分之一的女性。
任何患有多囊卵巢綜合癥的人-或者認識任何患有此病的人-都會知道它多么令人沮喪。
由于它能導致各種各樣的癥狀-體重增加、大卵巢囊腫、排卵困難、痤瘡、面部毛發、抑郁,以及痛苦而漫長的經期-它有時需要幾年才能被診斷出來。
即使被診斷出來,治療方案的選擇也很少。大部分女性只是簡單地被告知“服用藥丸”,或者服用其他荷爾蒙藥物來管理她們的個體癥狀,而不是根本原因。
長期來看,多囊卵巢綜合癥會導致代謝紊亂,例如II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以及荷爾蒙功能障礙,例如不育。實際上,多囊卵巢綜合癥是超過75%的排卵性不育的原因。排卵性不育指女性因為不能排卵而不能受孕。
即使這個狀況十分嚴重,研究人員仍尚未理解多囊卵巢綜合癥的發病原因和治療方法。
現在,由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帶領的一項研究顯示,大腦里沒有雄激素(跟男性有關的類固醇激素,比如睪酮)受體的小鼠,不會得多囊卵巢綜合癥。但是如果位于卵巢的雄激素受體被移除,該病癥仍然會發生。
考慮到小鼠和人類的生殖系統有很多共同點,這個發現是一項引人注目的證據,它表明了醫生和科學家一直以來都聚焦在了錯誤的一塊拼圖上。
“有史以來,我們第一次具有了新的關于多囊卵巢綜合癥治療方案的研究方向,這個方案將會處理多囊卵巢綜合癥的根本原因,即卵巢和大腦中雄性激素過量,”首席研究員Kirsty Walters說到。
在此之前,研究者知道雄性激素的增加-即雄性激素過多癥-和多囊卵巢綜合癥的發病有關。但是,人們卻對雄性激素具體是如何對身體發生作用的知之甚少。
“雄性激素過多是多囊卵巢綜合癥最穩定的特征,然而,雄性激素過多到底是多囊卵巢綜合癥的原因還是結果,卻不太清晰。”研究人員在論文中寫道。
為了更好地了解,研究人員給小鼠分了四組:
?正常小鼠對照組
?用基因工程手段使得全身不帶雄激素受體的小鼠
?用基因工程手段使得只有大腦里不帶雄激素受體的小鼠
?只有卵巢不帶雄激素受體的小鼠
研究團隊試圖使用高劑量的雄激素在四組小鼠身體里觸發多囊卵巢綜合癥。
對照組像預期的一樣患上了多囊卵巢綜合癥,全身不帶受體和僅有大腦不帶受體的兩組都沒有發展出此病癥。
有趣的是,僅有卵巢不帶受體的一組仍然會患多囊卵巢綜合癥,即使它們的患病幾率低于對照組。這意味著雄激素對卵巢的作用并不是導致多囊卵巢綜合癥的唯一因素。
這些結果表明了兩件事:研究人員認為雄激素過量會觸發病癥的觀點是正確的;而且,雄激素對大腦的作用是很重要的。
如果我們能找到阻止大腦里雄激素過量的方式,這能成為一種新治療方法。
“這些數據突出了卵巢外部神經內分泌作用對于多囊卵巢綜合癥發病的重要性,研究人員解釋道。
這項研究目前僅僅關注了小鼠,我們仍然需要對人類進行實驗來了解人類生殖系統是否是同樣的機制。
但是這并不是很嚴重,因為在此之前,關于治療與預防方案的研究重點一直在卵巢上,我們也并沒有獲得很多結論。
新的研究雖然仍處于早期階段,卻給予了研究人員一個新的目標。希望它能夠帶來新的、更有效的治療方案。
原始出處:Aimee S. L. Caldwella, Melissa C. Edwardsa,b, Reena Desai, et al. (2017) Neuroendocrine androgen action is a key extraovarian mediator in the development of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NAS, doi: 10.1073/pnas.1616467114
由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牽頭的一項研究,揭示了人類大腦發育過程中基因調控的演變方式,并展示了染色質的3D結構在其中發揮的關鍵作用。研究人員繪制了海馬體和前額葉皮質中DNA修飾的首張圖譜,這兩個大腦區域......
據最新一期《自然·納米技術》雜志報道,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型磁電納米圓盤,為無創刺激大腦提供了一種新方法,有望替代傳統的植入式或基因改造療法。腦深部電刺激術(DBS)通過在目標大腦區......
果蠅雖然不是最聰明的生物,但科學家仍然可以從其大腦中學到很多東西。現在,研究人員已繪制出一張全新的成年果蠅(黑腹果蠅)大腦圖譜,這也是迄今為止所有生物中最完整的“全腦接線圖”。該圖譜展示了超過5450......
·“那些大家認為很復雜的高級認知功能,比如推理、數學計算、使用符號等等,在大腦里的工作原理是可以研究的。只要我們找到正確的方式將問題分解和組合,就可以試圖回答那些更為抽象的問題,比如關于意識的問題的。......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健康中心領導了一項前沿性研究——人類大腦究竟如何“編碼”并理解時間及經歷的信息。該成果為神經科學領域的一個基本謎團帶來了答案,還可用于開發神經假體裝置,為未來醫療和人工智能(AI......
近85%的女性在一生中至少懷孕一次,每年約有1.4億女性懷孕。科學家早已知道,懷孕會導致大腦出現一定改變,而神經具體怎么變,卻一直不太清楚,以至于“一孕傻三年”這句俗語廣為流傳。但事實上真是這樣嗎?2......
近85%的女性在一生中至少懷孕一次,每年約有1.4億女性懷孕。科學家早已知道,懷孕會導致大腦出現一定改變,而神經具體怎么變,卻一直不太清楚,以至于“一孕傻三年”這句俗語廣為流傳。但事實上真是這樣嗎?2......
近日,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神經科學》最新發表一篇神經科學論文稱,研究發現,人類的大腦區域可能會在懷孕期間縮小,但連接性會變得更好,只有少數腦區在成為母親的轉變中保持不變。這項重要研究......
有些人吃了很多含高油脂的食物,卻沒有長胖;有些人明明吃得很清淡,體重卻莫名其妙上漲。這背后可能與這個秘密有關——大腦可以直接控制腸道的油脂吸收。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教授王衛慶、研究員王計秋團......
近日,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神經科學》最新發表一篇神經科學論文稱,研究發現,人類的大腦區域可能會在懷孕期間縮小,但連接性會變得更好,只有少數腦區在成為母親的轉變中保持不變。這項重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