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及潔凈能源國家實驗室太陽能研究部李燦院士、施晶瑩副研究員與燃料電池研究部陳劍研究員合作,在太陽能光-化學轉化和電化學儲能交叉領域取得進展,設計構筑了基于雙硅光電極的光電化學(PEC)體系用于高效催化轉化氧化還原電對物種,成功實現了利用太陽光自驅動水溶液體系液流電池的充電過程,并藉此構建了太陽能原位化學轉化-儲存-供電一體化的概念裝置(Solar Rechargeable Flow Cell,簡寫為SRFC),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近期的《自然·通訊》期刊上(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6, 7:11474, doi:10.1038/ncomms11474, Shichao Liao, Jingying Shi, Jian Chen and Can Li, et al.)。
該工作制備了寬光譜吸收的硅基光陽極和硅基光陰極,構筑光電解池在太陽光照射下,驅動液流電池中動力學快速的氧化還原電對物種的非自發氧化和還原過程,即充電過程,充電結束后可通過碳紙電極進行原位自發對外供電,從而構建了一個太陽能→化學能→電能三者轉化的原位一體化體系,通過這一體系可以將間歇性、能量密度低的太陽能轉化為可直接利用的連續電能(如示意圖所示)。以AQDS/Br2液流電池為例,所構建的SRFC器件在太陽光照射下即可自行進行充電過程,其光-化學轉化的能量利用效率高達5.9%;充電后電池的初始放電電壓高達0.8V以上;整個光充電—放電過程光能的轉化率在3.0%以上,為目前同類型器件文獻報道的最高值;且該器件顯示了良好的充放電循環穩定性。這一研究成果為太陽能的原位高效轉化儲存利用開拓了新思路,顯示出潛在的技術應用前景。
該研究工作得到了科技部97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教育部能源材料化學協同創新中心(2011?iChEM)的資助。
日前,復旦大學第十五屆“學術之星”特等獎揭曉。高分子科學系碩轉博研究生韓善濤憑借在全固態聚合物電解質領域的突破性研究,成為6名獲獎者之一。“離子電導率低”是全固態聚合物電解質長期面臨的“卡脖子”難題,......
6月16日,記者從武漢理工大學獲悉,該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麥立強教授團隊與合作者提出了一種基于鋅離子介導催化作用實現超快充電池的新機制,研制出超高功率、本質安全的水系鋅離子電池,這為下一代超快充電池開......
清華新聞網6月14日電 規模儲能的迅猛發展對電堆的熱安全和長壽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電芯單體之間的有限空間內兼顧電芯單體正常工作溫度窗口的導熱均溫需求與熱失控溫度窗口的高溫絕熱需求,是目......
在澳大利亞雅拉山谷中,一場電池技術革命正悄然上演。這里,鈉離子電池為住宅樓和商業企業提供穩定的電力支持,邁出可持續電池應用的重要一步。鋰電池幾乎憑借一己之力成為影響人們生活最廣泛、最深遠的科技之一,但......
華東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侯宇、楊雙等提出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埋底界面的“機械增強”策略,為設計和開發穩定的長壽命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提供了新思路。相關成果發表于《能源與環境科學》。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日前,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根據《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和《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實施辦法》的要求,向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備案了召回計劃。決定自即日起,召回2019年2月14日至2019年......
近日,由我所醇類燃料電池及復合電能源研究中心金屬燃料電池系統研究組(DNL0313)王二東研究員團隊研制的金屬海水燃料電池系統在菲律賓公海海域順利完成5500米級海試。該電池系統搭載“金雞號”著陸器,......
日前,長春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劉萬強課題組與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張新波、黃崗課題組合作,在揭示可充水系鋅-有機電池中的氫鍵效應研究方面取得新突破。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德國應用化......
5月13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微電子學院特任研究員胡芹課題組在無鉛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中取得新進展。課題組針對非鉛錫基鈣鈦礦半導體存在的自摻雜嚴重、缺陷密度高、非輻射復合損失大等問題,成功構建......
為進一步加強鋰離子電池行業管理,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對《鋰離子電池行業規范條件(2021年本)》《鋰離子電池行業規范公告管理辦法(2021年本)》進行修訂,形成《鋰電池行業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