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強子對撞機是世界上最大的粒子加速器,一直在進行原子核的加速,這也是人們有時會將這臺大型儀器稱為“原子粉碎機”的原因。
北京時間8月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7月25日,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大型強子對撞機(Large Hadron Collider,LHC)研究團隊又取得了一項突破,他們使帶有電子的原子加速到接近光速。該實驗的目的是檢驗利用LHC產生高強度伽馬射線的可行性,以推動物理學前沿研究。
或許有人對這些是否真的是人類加速到接近光速的第一批“原子”還存在疑問,這涉及一個語義學問題;大型強子對撞機是世界上最大的粒子加速器,一直在進行原子核的加速,這也是人們有時會將這臺大型儀器稱為“原子粉碎機”的原因。此前LHC還從未處理過帶有電子的原子核。CERN在聲明中解釋稱,研究人員加速了鉛原子核,每個原子核都有一個電子環繞,在相對低能量的離子束中加速了“大約一個小時”。鉛原子正常情況下具有82個電子,研究人員將其中81個電子剝離,實際上使鉛原子變成帶正電荷的離子。接著,研究人員“將LHC提高到最高功率,使離子束保持了大約兩分鐘再發射出去”。在后續測試中,研究人員用一組較小的原子使全功率離子束保持了兩個小時。
LHC物理學家米凱拉·紹曼(Michaela Schaumann)表示,加速帶有電子的原子很有挑戰性,因為“真的很容易將電子意外剝離……當這種情況發生時,原子核就會撞到離子束所在的管壁,因為此時它的電荷已經不再與LHC的磁場同步。”
這項耗資數百萬歐元的實驗具有自我保護措施,即光束在變得不穩定時會被自動棄置,以保護大型強子對撞機。
不過,研究人員稱,這些復雜的原子束要比原先預計的穩定得多。紹曼表示,這是一個不錯的結果,可以為一系列新的實驗提供可能。這其中,最有趣的實驗應該是利用這些復雜原子作為伽馬射線源,使LHC變成一個伽馬射線工廠。當LHC將原子加速到接近光速時,用激光激發電子從高能態轉向低能態,就會釋放出光子。在LHC的加速下,這些光子將具有伽馬射線的波長和能量。相比已有的用電子束產生伽馬射線的手段,利用LHC產生的伽馬射線強度會更高,可以用于新型粒子物理學實驗及暗物質的探索。
7月25日,韓國基礎科學研究所(IBS)量子納米科學中心(QNS)和德國尤里希研究中心的國際研究團隊開發出世界上首個原子級量子傳感器,能夠檢測原子尺度的微小磁場。相關論文25日發表在《自然·納米技術》......
鐵的氧化還原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反應過程之一。在地質學中,鐵氧化物在地球內部與巖漿氣發生氧交換作用,對古代氣候演變產生了重大影響。歷史上,從富含鐵元素的礦石中冶煉鋼鐵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基石。如今,功能化鐵......
古人認為,元素是物質世界最簡單的組成部分。近現代科學則給了化學元素精確的定義:具有相同的核電荷數(核內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到目前為止,人類已經發現了118種元素,最后的26種(從92號元素往后)......
科技日報北京5月8日電 (記者劉霞)精確控制單個多原子分子有望為諸多領域帶來巨大突破。然而,實現這一點的關鍵挑戰在于如何完全控制分子的內部量子態和運動自由度。在一項最新研究中,美國哈佛大學物......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教授馬巍課題組,在單顆粒水平上實現了原子間距精準可控單原子合金(SAAs)電催化劑的原位制備與催化性能實時測量,為低成本、高性能SAA電催化劑的篩選提......
近日,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有機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FT-ICRMS儀器工程師蔣彬與研究員廖玉宏等研究揭示了前期生物降解和后期熱成熟作用疊加過程中原油極性雜原子化合物的轉化規律。相關成果發表于......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1/516461.shtm......
通過對兩種分子實施“麻醉”和“手術”,同濟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許維教授團隊首次成功合成了分別由10個或14個碳原子組成的環型純碳分子材料,碳材料家族再添兩位新成員。近日,國際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
美國萊斯大學量子材料科學家發現,當原子做圓周運動時,它們也能創造奇跡:稀土晶體中的原子晶格受到一種名為手性聲子的螺旋形振動被激活時,水晶就會變成“磁鐵”。相關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科學》雜志上。在實驗中......
希格斯玻色子已成為揭示宇宙基本結構的重要途徑,精確測量到這種粒子的性質是物理學家測試標準模型最有力的工具之一。據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官網22日報道。該機構的超環面儀器實驗(ATLAS)合作組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