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與大氣污染防治有何關系?近日發布的《應對氣候變化報告2018:聚首卡托維茲》(以下簡稱《報告》)指出,城市大氣污染防治行動具有顯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協同效應。
鼓勵不同城市出臺差異化協同控制方案
現階段,我國各大城市普遍面臨著日益嚴峻的局地大氣污染防治與溫室氣體減排的雙重壓力。如何統籌協調大氣污染物治理與溫室氣體控制,正成為改善國內環境質量、應對國際碳減排壓力的重大戰略選擇。實踐表明,城市是最適合開展污染物與溫室氣體協同控制的主體,綠色低碳協同發展有利于城市整體資源優化配置、社會治理成本最小化。
《報告》通過評估重慶市貫徹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實施情況,并結合其他相關研究結果發現,經濟發展程度的不同、決策者意識上的差異,加上能源結構、產業結構、地理區位的特征,最終會導致不同城市污染物與溫室氣體協同控制的潛力和側重點有所不同。其中,結構減排類型措施的協同效應比較顯著,比如固定源方面的關停火電廠、關閉小水泥廠、淘汰燃煤鍋爐等措施;在移動源方面,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均是協同減排效果最明顯的措施。此外,能源結構改善的效果也比較突出,比如城中村“煤改氣”“煤改電”、集中供暖面積擴大等措施,使綠色低碳績效比較明顯。
為促進城市大氣污染物與溫室氣體的協同控制,《報告》提出如下建議:
一是推動城市在制定污染物減排規劃時開展溫室氣體協同效益分析,將溫室氣體和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工作統籌規劃。同時,嘗試將局地大氣污染物治理與低碳城市建設等工作相結合,加強減排措施的協同效應評估。
二是鼓勵不同城市出臺差異化協同控制方案。比如北方工業城市,可選擇采取集中供暖、采暖鍋爐清潔化、城郊和城中村散煤治理等措施,以促進城市綠色低碳發展;經濟發達、環境本底較好的城市,應注重移動源污染治理,重視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類似重慶的快速發展的南方工業城市,應該加強工業源污染治理,如淘汰落后產能等。
三是要重視不同關聯行業之間的協同減排效應,如城市在推廣各類純電動車時,應加強電廠超低排放改造、執行更加嚴格的排放標準、發展可再生能源發電,以減少電動車在能源生產階段的污染物排放。
低碳城市建設評價指標體系為城市管理提供參考
繼去年推出韌性城市評價指數之后,《報告》今年特別推出了低碳城市建設評價指標體系,從6個維度選取15個指標,全面評估了2016年各地低碳城市建設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可以為城市管理提供參考,推動低碳城市建設。
從《報告》中可以看到,按照地理位置評估發現,東部城市的低碳水平高于中部城市,中部城市高于西部城市,其中能源結構調整對不同地區的城市低碳發展都有積極促進作用。按照城市類型評估發現,城市的低碳水平從高到低依次為:生態優先型、服務型、綜合型、工業型;服務型城市在產業、能源上低碳優勢明顯,綜合型和生態優先型在生活、資源環境方面具有比較優勢,工業型城市在各領域的低碳平均水平處于中后位。
根據這一研究結論,《報告》對各地在推進城市低碳發展方面,提出如下具體建議:
第一,明確城市發展定位,縮小區域內城市低碳發展差距。評估發現特大城市、低碳試點城市、東部城市、服務型城市的平均低碳水平較高,但是內部差異性比較明顯。影響碳排放的重要因素與城市空間規劃體系密切關聯,各地應在國家提出2030年左右碳排放達峰的大背景下,有階段性地提出自己的目標,合理設置路線圖并配套建立嚴格的責任機制,定期自我評估碳排放的降低情況,逐步縮小與先進城市的差距。
第二,發揮低碳與區域發展的協同效應,構筑區域綠色發展新體系。要實現減碳與污染防治技術、環境政策等的協同,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機制,將低碳發展納入城市綜合發展規劃中。還要促進相關職能部門的協同,促進區域間相關經驗的交流。
《報告》由中國社科院—國家氣象局氣候變化經濟學模擬聯合實驗室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已經是氣候變化系列皮書的第十部。重點關注了當前全球國際氣候合作所處的新的國際環境,中國的綠色低碳發展之路以及在國際氣候治理中的作用。
《自然·城市》26日發表的一篇氣候變化相關系統性綜述顯示,全球沿海城市在適應氣候變化影響方面似乎進展緩慢,而且其主要依賴于過去和現在的經驗,而非是基于對未來風險的預測。全球沿海城市是經濟增長熱點,但也......
科技日報北京8月26日電(記者張夢然)《自然·城市》26日發表的一篇氣候變化相關系統性綜述顯示,全球沿海城市在適應氣候變化影響方面似乎進展緩慢,而且其主要依賴于過去和現在的經驗,而非是基于對未來風險的......
近期,江蘇省財政廳與江蘇省生態環境廳聯合下發了《關于下達2024年中央大氣污染防治資金的通知》(蘇財資環[2024]56號),泰興市2家企業獲2024年中央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資金,合計1841萬元。據了......
為全面做好大氣污染防治各項工作,8月6至7日,吉林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陳明輝一行到通化市開展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工作督導幫扶。 督導組通過“到現場、找問題、細研判、出良策”的方式,先后到通化市柳河......
大堡礁的白化珊瑚。圖片來源:奧夫·豪格-古德博格/《自然》科技日報北京8月7日電(記者張夢然)《自然》7日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過去10年里澳大利亞大堡礁內部和周圍水溫是過去400年里最熱的。這些變化增......
進入汛期,我國多地頻現極端降雨,為何近年來極端性降雨不再罕見?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原氣象服務首席專家朱定真:大家感覺現在極端性降雨好像越來越頻繁。首先是在全球變暖這個大背景下,因為暖空氣里面含水......
來自瑞士和美國等國家的科學家,利用人工智能(AI)技術監測了氣候變化對地球自轉的影響。根據研究結果,他們認為,人為造成的氣候變化正在不斷擾亂地球的自轉,導致每日時長(即日長)變長。隨著氣候變化加劇,這......
近日發表在英國《自然·通訊》雜志上的一項新研究發現,氣候變化可能導致褐藻和海草的全球分布范圍縮減。這一研究為氣候變化對海洋生物產生普遍影響提供了新證據。褐藻和海草是構建海洋生態系統的關鍵植物,它們參與......
合理的時間分配是推動個人與社會進步的主觀能動行為。對植物而言,這種時間分配策略可能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通過自然選擇形成。然而,長期以來,生態學研究更多關注植物在物質資源方面的利用策略,如碳、水、養分的分......
中新網北京6月25日電(記者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生態與演化》最新發表一篇氣候變化研究論文稱,極端野火發生的頻率和強度在過去20年里可能增加了一倍,而且這類事件的6個最極端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