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2-11-28 09:29 原文鏈接: 大氣顆粒物的來源解析

    大氣顆粒物的來源可分為天然源和人為源。天然源包括地面揚塵、海浪濺出的浪沫和鹽粒、火山爆發所釋放出來的火山灰、森林火災的燃燒物、宇宙隕星塵以及植物的花粉、孢子等。人為源主要是燃料燃燒過程中形成的煙塵、飛灰等,各種工業生產所散發出來的原料或產品微粒,汽車排放出來的含鉛化合物以及礦物燃料燃燒所排放出來的SO2在一定的條件下轉化成的硫酸鹽粒子等。

    大氣顆粒物對人類健康和生態環境有重要的影響,只有確定研究區內各種來源的顆粒物對于大氣污染的貢獻,才能為制定城市大氣質量控制和污染防治對策提供重要依據。因而,必須進行大氣顆粒物的來源解析工作。

    有多種方法用以鑒別污染源的類型及其對于大氣顆粒物的相對貢獻率。這里介紹富集因子(EF)法和受體模型法。

    7.5.3.1 富集因子(EF)法

    該方法是一種簡便的雙重歸一化處理方法;可以消除采樣過程中的各種可變因素(如氣象條件)及距離污染源遠近的影響。

    其原理如下:首先選擇一種相對穩定的元素R作為參比元素,將大氣顆粒物中待考察元素i與參比元素R的相對濃度(xi/xR)顆粒物和地殼中相對應的元素i和R的平均豐度求得的相對濃度(xi′/xR′)地殼,按照下式求得富集因子(EF)地殼



    環境地球物理學概論


    式中:xi′和xR′是元素i和R的地殼豐度,關于參比元素,通常是選擇地殼中大量存在的,人為污染很小、化學穩定性好和揮發性較低的元素。國際上多選用Fe、Al或者Si作為參比元素。近年來也有研究人員選用Sc作為參比元素,盡管Sc的地殼豐度較小,但是由于它的人為污染源較少、而且化學穩定性好,揮發性低,與Al、Fe之間有很強的相關性;此外Sc能夠采用中子活化分析方法精確測定。當樣品采用中子活化方法分析各元素的含量時,選用Sc更為適宜。

    如果顆粒物樣品中某元素相對于地殼富集因子較大時,表明了該元素有適當的富集。勞茨(Lautzy)等人提出,某種元素的富集因子值如果小于10,則可以認為相對于地殼元素沒有出現富集,它們主要是由巖石風化或者巖石風化的塵埃刮入大氣造成的;如果富集因子大于10,則可以認為顯然富集了,不僅有地殼的貢獻,而且可能與人類的活動有關,這時要結合污染源調查,進一步計算某種可能的人為污染源。按照富集因子,通常把V、Ni作為石油燃燒排放污染物的指示元素;Pb、Br、Ba歸因于汽車尾氣;Zn、Sn、Cd歸之于廢物焚燒;As、Br、Sb、Cd、S、Se作為燃煤污染源指示元素;Na、Cl歸因于海鹽;Al、Ce、Mg、Ti、Ca作為土壤源的指示元素。

    富集因子法只能定性說明來源比較簡單的顆粒物中某些元素的來源,當顆粒物來源較為復雜時,可采用受體模型法。

    7.5.3.2 受體模型法

    在觀測點(受體點)同時獲得了顆粒物中幾十種元素的高精度、高準確度分析資料,通過統計分析方法,提取各類源相對貢獻的信息,進而判斷各種源對目標區域顆粒物的貢獻。

    設某個地區有多個源j,接受點采樣分析后可得元素i的濃度為xi,此時各類源顆粒的元素組成與受體點環境空氣中顆粒物的元素組成上存在下列關系



    環境地球物理學概論


    式中:aij表示源發射顆粒中i元素的份數,aij是聯系源、大氣和接受點之間的比例系數,表征從源發射之后,在到達接受點途中發生的稀釋、轉化、沉降使元素i發生的變化;Sj為源對接受點影響比率。

    若已知源狀態aij(通過對源排放物分析獲得),以Sj為媒介,則可求得接受點的顆粒物狀況xi,此即為源擴散模式。從xi的測量值,通過統計分析求出Sj,此即為受體模式,aij可在計算中同時確定。

    對上述方程,可以有多種方法定量求解源對大氣顆粒物的貢獻,如化學質量平衡法(CMB)和多元統計方法等。

    CMB模型的基礎是質量平衡原理,并要求滿足幾個假設條件:①假定排放源物質成分線性獨立;②受體點上觀測所測定的質量濃度是所有的可能貢獻的線性組合;③排放源物質的成分恒定不變。此外還要求進行源成分譜的測量和估計。使用CMB可以實現顆粒物來源的定量解析,是目前最為流行的氣溶膠來源解析方法之一。

    多元分析模型的基本思想,就是利用包含在觀測變量之間的相關和相互作用信息,得到可解釋為主要源類的指示物的源譜或因子。所以如果研究者對預期的源成分有基本的概念,即使缺乏精確的成分譜數據,多元分析方法也能夠提供某種源解析。多元統計中的因子分析法最為常用。其中R型因子分析主要分析變量之間的關系,Q型因子分析主要分析樣品之間的關系。

    在顆粒物來源解析的因子分析中,每個因子代表了一種可能的源或者源類。由排放源可以引起四種不同的因子:

    A.普通的單一源因子。為獨立于其他源的一個或者幾個類似的排放源引起。該類源最易于解釋。汽車塵即屬于此類,而被經常發現。

    B.普通復合源因子。是有兩個以上的具有相同的時間漲落特點(排放漲落)的源引起。因為幾種源譜混合在一起,故因子的載荷比單一的源為低。而有許多的因子得分取中等的值。此類因子一般為交通引起的土壤塵及汽車排放物中的Pb和Br的混合物。

    C.第三類通常稱為反復合多源因子。由幾個源引起,其特征是因子載荷具有相反的符號,因子得分的符號是與因子載荷具有相似的變化。

    D.罕見的單一源。它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學譜。此類源可能僅對單個承受點有影響。或者僅僅為某次罕見的排污事件。因子的特征是:有少數幾個高或極高的因子得分,且發生在同一地點或同一時期的幾個地點;因子載荷可能相當高。因子分析對這類源有很強的探測能力。

    7.5.3.3 基于地球化學基線理論的背景值計算方法

    在顆粒物污染元素濃度特征的研究中,顆粒物本底的組成及背景值的確定是一個重要問題。但要獲得顆粒物本底的組成資料很困難,一般采用地殼平均物質或當地土壤作為替代。但是,仍難以代表所在地區大氣顆粒物中不受污染的顆粒物本底。

    我們提出一種基于地球化學基線理論的背景值計算方法,為解決這一問題進行了嘗試。地球化學基線是將某一地區或數據集合作為參照時某一元素在特定的物質(土壤、沉積物、巖石)中的自然豐度,并可以表述為區分地球化學背景和異常的單一極限。

    環境地球化學基線提供了對比判別人類或者自然事件造成的環境擾動的標準,是人類對第一環境(自然環境)和第二環境(被擾動的自然環境)深刻認識的體現。地球化學基線研究探索的是環境目前的狀態,并提供將來環境擾動的——不管是自然的還是人為的——對比標準或者尺度。并據此評價自然的和人為的環境影響,其中最重要的是評價人類開發前后化學物質濃度的變化及環境的演變。

    這里采用相對累積頻率分析來確定。在十進制坐標系中,在相對累積頻率-元素濃度的分布曲線上,可能有兩個拐點,值較低的點可能代表了元素濃度的上限(基線范圍),小于樣品元素濃度的平均值或者中值即可以作為基線的值,值較高的點可能代表了異常的下限(人類活動影響的部分)。而二者之間的部分可能與人類活動有關,也可能無關。若分布曲線近似呈直線,則所測樣品的濃度可能本身就代表了背景范圍(基線)。

    以成都地區大氣顆粒物中汞污染研究為例,將成都地區的Hg(包括表層土壤和深層土壤)、標準化元素Sc分別作元素含量和相對累積頻率的散點圖(圖7.5.1)。

    從圖7.5.1中可以看出,成都地區的表層土壤汞污染的情況已經非常嚴重,其含量已經比深層土壤的汞含量整整高出一個數量級,樣品點呈近似指數曲線分布,其最低值部分與深層土壤的最高值部分重疊,已經不再適合作為土壤汞地球化學基線的研究,因此只能使用深層土壤樣品來進行分析。從深層土壤的元素含量-相對積累頻率關系看來,該曲線可以近似分成兩個部分,曲線在0.05×10-6和0.10×10-6處出現兩次彎曲,第一次彎曲部分所在的位置所代表的含量略高于全國土壤的汞含量平均值,應該近似代表了該元素的基線范圍值;第二次彎曲部分所在的位置可能代表了人為活動的影響。因此確定Hg的基線濃度為0.05×10-6。



    圖7.5.1 成都地區土壤Hg相對累積頻率與元素濃度散點圖


    相關文章

    運用EDXRF進行大氣顆粒物元素分析

    空氣污染是全世界工業、政府和人口持續關注的問題。特別是暴露在空氣中有害健康的重金屬如鉛、砷或鎬,這些重金屬被吸入顆粒物中通過空氣傳播被吸入肺部和身體這也是人們關注的焦點。本文介紹采用SPECTROED......

    名單出爐!國家首批產業計量成果庫,浙江省計量院2項成果入選

    近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公布了產業計量成果庫的首批入庫成果名單,其中,浙江省計量院的兩項重要成果:《大氣顆粒物監測計量關鍵技術》與《管道測繪機器人保障油氣輸送管道暢通》成功入選。這次公布的產業計量成......

    地球環境所揭示生物質燃燒排放對青藏高原大氣顆粒物及有機碳貢獻的區域差異

    生物質燃燒是大氣顆粒物尤其是碳氣溶膠的重要貢獻源,通過改變輻射平衡和云特性等條件而影響區域環境變化。作為地球“第三極”的青藏高原是全球氣候變化敏感區域,對區域和全球氣候環境具有重要影響。研究表明生物質......

    超1.4億!環境監測總站發布大氣顆粒物組分監測招標公告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近日,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發布了“國家大氣顆粒物組分監測網運行項目”的多個公開招標公告,包括組分網自動運維及手工采樣服務,手工監測濾膜稱重及組分測試服務,手工及自動監測質控檢查服務,數據審......

    廣州地化所評述大氣顆粒物吸濕性測量技術

    吸濕性是大氣顆粒物最重要的理化性質之一,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大氣顆粒物的化學反應活性及直接和間接氣候效應。此外,物質的吸濕性也是包括化學熱力學、表面科學、催化科學、材料科學、地球化學和行星科學等多個基礎......

    研究揭示大氣顆粒物形成新機制

    復旦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王琳團隊首次發現并證實了我國典型城市——上海的大氣中硫酸—二甲胺—水三元成核現象,從而揭示了大氣新粒子形成的化學機制,為我國大氣顆粒物污染防治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新的科學證據。該成......

    全反射XRF對武漢市大氣顆粒物有害元素濃度的分析

    大氣顆粒污染物分析,特別是對人體健康危害最大、小于2.5μm的顆粒(PM2.5)的大氣顆粒污染物進行有效分析,并非一般非核分析技術能夠勝任,必須采用現代核分析技術,由于TXRF是一種快速多元素分析方法......

    我國學者揭示大氣顆粒物中金屬與肺癌細胞轉移間的關系

    大氣顆粒物(Ambientparticulatematter,PM)是影響城市空氣質量的首要污染物。已有大量流行病學和毒理學研究證實,PM能夠攜帶細菌、病毒、金屬、酸性氧化物、有機污染物等大量有害物質......

    從大氣顆粒物的測量、控制等多方面展開科研創新

    日常生活經驗告訴我們,冬季大氣中的顆粒物濃度隨著冬季取暖燃煤量的顯著增多而增高。人為活動排放污染物是顆粒物濃度增加的主因,同時冬季不利的氣象條件也為濃度的增加做了“貢獻”。在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蔣靖坤......

    濟南市首創大氣顆粒物移動監測出租車

    近日,濟南市出租車移動平臺大氣顆粒物監測項目試點取得成功,全國首例大氣顆粒物移動監測出租車投入使用,為道路揚塵精準治理和考核提供了技術手段。一是科技創新,為數據監測提供新思路。這一項目運用了山東大學和......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