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甲醇制烯烴國家工程實驗室研究員葉茂與中國工程院院士、大連化物所研究員劉中民團隊在甲醇制烯烴(MTO)失活催化劑再生研究中取得進展,實現了在高溫下將失活SAPO-34催化劑中的積碳物種直接定向轉化為活性烴池物種,提出了通過催化劑再生來調控MTO低碳烯烴選擇性的全新技術路線。
甲醇制烯烴(MTO)是實現非石油資源轉化制取低碳烯烴的關鍵技術,自2010年在世界上首次工業化以來,已成為我國乙烯丙烯生產的重要方式之一。MTO反應采用分子篩催化劑,反應過程中催化劑因積碳而失活,工業過程中需對催化劑進行頻繁再生以維持系統連續穩定運行。傳統的催化劑再生方式主要是利用空氣或氧氣燒除催化劑積碳恢復催化劑活性,這種方式不僅排放一定量的CO2,還限制了整個工藝碳原子利用率的進一步提高。
研究人員對催化劑積碳物種的定向轉化機理進行了詳細研究,通過理論計算、光譜表征以及與大連化物所子探針與熒光成像研究組研究員徐兆超團隊合作進行的超分辨結構照明成像,發現SAPO-34分子篩中萘基烴池物種不僅有利于乙烯生成,而且具有較強的高溫穩定性。為此,研究人員提出了采用水蒸氣在高溫下將失活催化劑上積碳定向轉化為活性萘基烴池物種的再生技術路線,使在催化劑活性恢復的同時再生催化劑上的低碳烯烴選擇性也得到大幅提高。研究人員在循環流化床反應-再生中試裝置上驗證了該技術,連續穩定運行結果表明,再生器氣相產物中可循環利用的合成氣成分(CO和H2)超過88%,CO2低于5%;反應器中乙烯和丙烯選擇性可達到85%。該技術實現了通過再生來調控MTO反應,進一步提升了過程的經濟性,降低了CO2排放,對MTO技術和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影響。
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多相反應過程中的介尺度機制及調控”重大研究計劃集成項目和大連化物所創新研究基金項目的支持。
大連化物所實現甲醇制烯烴失活催化劑積碳定向轉化
中國復合材料工業協會生物技術與材料創新發展專業委員會關于征集擬立項團體標準《綠色甲醇評價技術要求》《產品碳足跡量化方法與聲明要求燃料甲醇》參編單位的通知中復協生字【2024】1號各有關單位:在全球氣候......
研究過程示意圖圖片來源: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美國能源部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及其合作機構的科學家設計出了一種高選擇性催化劑,只需一步反應,即可將天然氣的主要成分甲烷轉化為易于運輸的液體燃料甲醇。據最新一......
近日,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研究員劉利峰團隊與廣東工業大學大學教授劉全兵團隊(負責理論計算)合作,在多元金屬間化合物甲醇電氧化催化劑助力高效混合海水電解制氫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發表于《先進材料》(......
在伊朗逐步復工、內地供應壓力不減、MTO裝置開工率出現變動以及港口貨源延續緊俏等因素不斷博弈的狀況下,近期甲醇期價維持高位振蕩態勢。整體供應維持高位受西南地區氣田供應量縮減影響,部分天然氣制甲醇裝置降......
12月1日,由中國船舶集團廣東廣船國際海洋科技研究院自主研發制造的國產首臺船舶甲醇燃料供給系統完成驗收。甲醇作為船用清潔燃料,具有良好的經濟性、安全性和可獲得性,受到全球航運市場的廣泛青睞。船舶甲醇燃......
傳統微生物生產菌體蛋白存在低值原料的轉化效率和速率低、蛋白質合成能力不足等問題。巴斯德畢赤酵母由于具有天然的甲醇同化能力被認為是生產甲醇單細胞蛋白(SCP)的理想宿主,但是其復雜的甲醇代謝途徑和細胞內......
乙烯、丙烯等烯烴是重要的有機化工原料,在工業、農業、醫藥、環保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塑料、合成橡膠、纖維、醫藥品原料、農藥、涂料等,大部分品種的重要原料都是烯烴。在化學工業領域,主流方法一直是通過石油......
據美國媒體報道,當地時間3月28日凌晨,在流經美國肯塔基州路易斯維爾地區的俄亥俄河上,10艘駁船與其拖船突然脫離,多艘駁船擱淺在一座大壩上,其中一艘裝有1400噸有毒危險化學品甲醇,且尚不清楚是否發生......
2月15日,《中國科學報》從中國石化新聞辦獲悉,我國首個甲醇制氫加氫一體站投入使用。該站是由中石化燃料油公司大連盛港油氣氫電服“五位一體”綜合加能站升級而來,每天可產出1000公斤99.999%高純度......
圖單原子銅基催化劑的Cu1-O3準平面局部結構及其低溫合成甲醇催化性能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