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大學天文系教授劉富坤與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博士后李碩、德國馬普射電研究所研究員斯蒂芬妮·科摩薩,在一個河外星系中發現了一對互相繞轉的超大質量雙黑洞。這是天文學家首次在正常星系中發現超大質量雙黑洞。歐空局于4月22日發布了相關信息。
劉富坤向記者介紹,近十多年來的觀測結果表明,絕大多數大質量星系中心都存在至少一個超大質量黑洞。而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天文學家就已意識到超大質量雙黑洞系統的重要性。然而,30年來,天文學家僅在少數幾個活動的星系中找到了超大質量雙黑洞。
劉富坤及其領導的科研團隊從2006年起,通過數值模擬和分析計算研究發現,正常星系中的休眠雙黑洞可以通過觀測雙黑洞與環境相互作用,特別是黑洞潮汐撕裂恒星產生暫現爆發來探測,并預計截至目前人類發現的約20~25個黑洞潮汐撕裂恒星事件中,有相當部分產生于雙黑洞系統。2009年,該研究團組發表文章預言:當互相繞轉的超大質量雙黑洞之一潮汐撕裂恒星產生X—射線閃耀暴發時,由于另外一個黑洞的引力對氣體流的破壞性作用,流向第一個黑洞的氣體會被暫時性剝奪從而暫停向X—射線閃耀暴發提供燃料,導致X—射線閃耀暴發出現突然下跌至暗黑然后恢復現象。
最近,他們利用該方法,在國際上首次成功發現了正常星系中的第一對雙黑洞,并證實了其2009年提出的理論預言。該研究成果即將發表于5月10日出版的《天體物理通訊》。
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建生表示,這次發現揭露了正常星系中休眠雙黑洞的分布、演化狀態等信息,為引力波探測器提供有效的強輻射源。同時,對驗證宇宙學與星系演化模型、廣義相對論在極端條件下的適應性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掉入黑洞模擬演示圖。圖片來源:NASA科技日報北京5月9日電 (記者張夢然)你有沒有想過掉進黑洞會是什么樣子?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公布的一項新模擬報告給出了答案。精確模擬這一難以想......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天文學家正在給黑洞做“計算機斷層掃描”(CT)。他們利用一種神經網絡以及相當于CT掃描的三維(3D)技術,首次重建了銀河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人馬座A*附近的高能爆發事件圖。研究結果發表于......
科技日報北京4月22日電 (記者張夢然)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天文學家正在給黑洞做“計算機斷層掃描”(CT)。他們利用一種神經網絡以及相當于CT掃描的三維(3D)技術,首次重建了銀河系中心超大質量......
美國科學家利用類似CT掃描的3D技術重建了銀河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人馬座A*附近的高能爆發事件圖,更清晰地呈現了黑洞周圍的亮斑是如何形成的。研究結果4月22日發表于《自然—天文學》。超級計算機模擬顯示,......
黑洞,究竟是怎樣神秘的存在?得益于一張張照片,人類對它的認知一步步具象化——2019年4月,由事件視界望遠鏡(EHT)拍下的人類首張黑洞照片——M87星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照片發布,震驚世界;3年后,由......
記者4月7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天文學系王挺貴教授研究團隊,近期對黑洞潮汐撕裂恒星事件AT2023lli進行了多波段高頻次監測。他們發現,光學紫外光變曲線峰值之前出現了迄今為止最顯著的“鼓包”......
中新網合肥4月3日電(記者吳蘭)記者3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天文學系王挺貴教授研究團隊近期對黑洞潮汐撕裂恒星事件AT2023lli進行了多波段高頻次監測,發現黑洞潮汐撕裂恒星事件全新演化現象。......
一顆小黑洞在更大黑洞吸積盤內飛越,導致大黑洞“打嗝”。圖片來源:MIT網站科技日報訊(記者劉霞)來自美國和意大利等國科學家組成的國際研究團隊首次探測到黑洞“打嗝”:一個巨型黑洞每8.5天會“打嗝”一次......
來自美國和意大利等國科學家組成的國際研究團隊首次探測到黑洞“打嗝”:一個巨型黑洞每8.5天會“打嗝”一次,噴出的“嗝”來自該黑洞的吸積盤。研究團隊指出,一個不斷穿越該黑洞吸積盤的較小黑洞可能是其“打嗝......
美國天文學家利用北雙子座望遠鏡的檔案數據,發現了迄今已知最重的超大質量黑洞對,兩者的“體重”為280億倍太陽質量。這一發現有助科學家厘清一個長期存在的未知之謎:為何在宇宙中,超大質量黑洞并合事件很難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