硒是人類和動物必需的微量元素,在抗氧化防御和免疫調節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自然界中,硒以多種形態存在,如硒化物、元素硒、亞硒酸鹽和硒酸鹽。而非毒性的硒存在于硒納米粒子、硒蛋白和硒酸鹽多糖中。
微生物具備將無機硒轉化為有機硒或無毒納米硒形式的能力。其中,酵母和乳酸菌已成為研究富硒特性的模式微生物。然而,這兩種微生物在硒的生物轉化方面的能力有限。目前,已知的能夠有效還原硒化合物的微生物種類相對較少,同時微生物中無機硒轉化和有機硒積累的復雜機制尚未明確,這增加了富硒蛋白生物創制的難度。
近日,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吳信帶領的營養資源合成生物學研究團隊,在富硒蛋白生物創制及機制解析方面取得進展。該團隊借助高通量篩選技術選育一株野生的米曲霉菌株A. oryzae A02。A. oryzae A02具有超強的環境魯棒性,可在20 g/L Na2SeO3培養條件下正常生長。在200 L中試發酵規模下,研究建立了米曲霉A. oryzae A02富硒發酵工藝,實現了硒有機轉化和菌體蛋白積累相輔相成,使得A. oryzae A02菌體蛋白中總硒含量達到8462 ppm,超過了商業化富硒酵母2~3倍。其中,米曲霉菌體蛋白中積累的總硒主要以硒蛋白和硒納米粒子兩種形式存在。進一步,該團隊對具有超強富硒能力的米曲霉菌株A. oryzae A02進行了全基因組掃描和比較轉錄組學研究,挖掘了米曲霉菌株A. oryzae A02無機硒轉化、有機硒積累的核心元件和關鍵通路,發現了無機硒氧化的同化還原途徑和異化還原途徑既相對獨立又相互交聯,闡明了米曲霉菌株A. oryzae A02硒生物轉化與有機硒積累動態調節的潛在機制。此外,研究完成了富硒A. oryzae A02菌體蛋白的營養功能評價,發現了其可以上調小鼠肝細胞中的過氧體活性,同時下調雌激素2-羥基酶活性,這表明富硒A. oryzae A02菌體蛋白在增強細胞抗氧化生理功能和維持代謝平衡方面具有應用潛力。
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生物大分子雜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上,并獲得授權專利2項。研究工作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河南省中國科學院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項目的支持。
從先進的免疫療法到自驅動實驗室,從生物修復到光子計算,英國《自然》網站在近日的報道中,列出了2025年值得關注的技術方向。這些技術圍繞可持續性和人工智能(AI)這兩大核心關鍵詞,將掀起新一輪創新浪潮。......
12月6日至8日,2024年生物與化工類學科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在湖南科技學院召開。會議由湖南科技學院與中南大學主辦,湖南科技學院化學與生物工程學院、生物工程省級應用特色學科、湘南優勢植物資源綜合利用湖南......
——探索生命奧秘新途徑為促進我國糖復合物領域的合作交流,加快國內糖科學的發展 ,由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糖復合物專業分會、復旦大學/衛健委糖復合物重點實驗室主辦 ,分析測試百科......
傳統觀點認為,攜帶病毒的生物的遷徙一般會加速病毒的傳播。但最近有生態學研究表明,遷徙對病毒傳播有抑制作用,北美帝王蝶就是一個典型例證。長距離遷徙的帝王蝶相較于不遷徙的同類,感染寄生蟲病的幾率要低得多。......
東曹株式會社是一家成立于1935年的日本綜合化工企業,涵蓋化學品、電子材料、生命科學等領域。近十年來,公司在中國市場積極推進國產化戰略,與偉創力合作生產全自動糖化血紅蛋白分析儀,深化生命科學領域布局。......
ACAIC2024主題論壇4智能生物傳感技術創新論壇在ACAIC2024大會上,由深圳大學醫學部生物醫學工程學院主辦的“智能生物傳感技術創新論壇”成功召開。論壇主席張學記教授(深圳大學)、召集人劉輕舟......
國家藥監局關于江蘇為真生物醫藥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利康祥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飛行檢查情況的通告(2024年第43號)。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組織檢查組對江蘇為真生物醫藥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利康祥運生物科......
近日,北京科技大學李榮斌與中科院工程熱物理所夏紅德等人構建出全新的矢量化熱分析理論框架和方程方法。據介紹,這一理論和方法的誕生,既為復雜反應過程的檢測分析提供了科學的研究范式,更從根本原理上支撐國產熱......
除了濁度去除法,以下方法也可用于檢測微生物絮凝劑:絮體沉降速率測定:觀察加入微生物絮凝劑后形成的絮體在單位時間內的沉降速度,沉降速度越快,通常表明絮凝效果越好。比阻測定法:用于評估微生物絮凝劑對污泥過......
濁度去除法檢測微生物絮凝劑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微生物絮凝劑使水樣中懸浮顆粒凝聚、沉淀,從而降低水樣的濁度,通過測量處理前后水樣濁度的變化來評估微生物絮凝劑的絮凝效果和能力。具體而言,具有絮凝作用的微生物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