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南非報告發現新冠病毒突變毒株B.1.1.529,26日,世界衛生組織將其命名為“奧密克戎”。該毒株問世后,全球各國迅速開啟“一級戒備”,美、英等國第一時間向相關地區發布旅行禁令,以色列甚至進入“封國”狀態,全面禁止外國游客入境。
“奧密克戎”為何如此可怕?其傳播速度有多快?諸多變異究竟意味著什么?能否突破疫苗防護?感染癥狀是否較輕?科技日報記者深度調研上述問題,希望找到更直接的證據,解開被無數傳言籠罩的“奧密克戎”之謎。
傳播速度有多快?
南非流行病應對與創新中心主任圖里奧·德·奧利維拉稱,“奧密克戎”似乎傳播得非常快,兩周時間即成為南非的主要流行毒株,其中疫情最嚴重的豪登省90%的病例感染均為該毒株。根據南非國立傳染病研究所公布的數據,從11月23日至30日,該國單日新增確診病例從868人迅速上漲到4373人,增長了4倍。傳染病專家威蘭德根據現有數據計算稱,相比原始新冠毒株,“奧密克戎”的傳染性高出5倍,而“德爾塔”僅高出70%。此外,根據比利時和我國香港地區“奧密克戎”感染病例的PCR檢測結果,探測到病毒遺傳物質所需的循環數較少,說明患者體內病毒載量很高,傳染性較強。
諸多變異意味著什么?
根據基因測序結果,“奧密克戎”毒株刺突蛋白出現32處突變,“德爾塔”毒株該區域突變僅有9處。英國維康桑格研究所新冠病毒基因組學計劃負責人杰弗里·巴雷特表示,32個突變中僅有1個可明確為無害突變,有9個曾在“德爾塔”等其他毒株中出現過,是明顯的不良突變,可能提高病毒傳染性或影響疫苗效果,還有11個新出現的突變,可能具有功能性但作用暫不明確。美國布魯姆實驗室研究認為,在刺突蛋白“受體結合域”的15處突變中,有多處位于抗體逃逸的“峰值位點”,其中4處嚴重影響抗體作用,4處中等影響抗體作用。而已經席卷全球的“德爾塔”的“受體結合域”上,一共僅有3處突變。
能否突破疫苗防護?
根據各國公開的病例顯示,突破性感染是廣泛存在的。博茨瓦納最先發現的4名“奧密克戎”感染者全部完整地接種了疫苗(未披露疫苗種類);香港發現的3名感染者全部完整接種了mRNA疫苗,其中兩人在5—6月間接種了“復必泰”疫苗,1人在10月份剛剛完成“莫德納”疫苗接種。11月30日,以色列兩名醫生確診感染“奧密克戎”毒株,兩人全部接種了輝瑞疫苗,且均接種了加強針。
目前,輝瑞、莫德納等企業均在評估疫苗對新毒株的保護作用,莫德納公司首席執行官斯蒂芬·班塞爾30日稱,現有疫苗對“奧密克戎”的作用可能不像對“德爾塔”那樣有效。
癥狀真的較輕?
日前,有報道引用南非醫生安吉麗可·庫切的觀點稱,“奧密克戎”感染者癥狀輕微。事實上,這一說法為“斷章取義”。記者專門查閱了英國《每日電訊報》采訪庫切的報道原文,她在采訪中稱其治療的病人是年輕人和一名6歲的兒童,總數為“兩打”左右,她說這些病人癥狀輕微,但其擔心未接種疫苗的老年患者感染新變種后可能出現嚴重癥狀。美國傳染病專家埃里克·費格爾·丁認為,南非“疫情中心”豪登省因新冠導致的每周新增住院人數在兩周時間內翻了5倍,由136人飆升到647人,根據這一指標,不能低估感染“奧密克戎”的病情嚴重程度。
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全國各大景點人頭攢動。雖然人員密集,但由于天氣轉暖,戴口罩的人并不多。很多人擔心,如此近距離接觸,再加上新的毒株出現,會不會再次感染?就此問題,科技日報記者采訪了相關專家。中和......
研究發現:感染新冠肺炎后味覺或嗅覺的喪失,可能與被感染者的免疫反應強度有關。來自哥倫比亞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等科研機構的一項研究發現,感染新冠肺炎后味覺或嗅覺的喪失,可能與被感染者的免疫反應強度有關。......
當地時間5月5日,世衛組織官方網站宣布,世衛組織總干事同意委員會確定,新冠疫情不再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業內人士認為,這意味著新冠大流行終于結束了!世衛組織同時指出,自大流......
據外媒報道,新冠病毒變異株XBB.1.16正在多個國家傳播。XBB.1.16是新冠病毒奧密克戎重組毒株的一種,屬于XBB家族,是兩個不同BA.2子系的混合體。1月9日它被首次報告,3月22日被世界衛生......
據外媒報道,新冠病毒變異株XBB.1.16正在多個國家傳播。XBB.1.16是新冠病毒奧密克戎重組毒株的一種,屬于XBB家族,是兩個不同BA.2子系的混合體。1月9日它被首次報告,3月22日被世界衛生......
根據最近的一項研究,即使是那些沒有經歷足夠嚴重的癥狀而需要住院治療的人,在感染COVID-19后也更有可能遇到財務困難,如長期的債務和較低的信用評分。COVID-19對一些患者的長期健康影響已受到相當......
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26日舉行的“五一”假期疫情防控有關情況發布會上,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米鋒指出,監測顯示,近期全國疫情總體繼續保持平穩態勢。“五一”假期臨近,人員流動增多,要按照“乙類乙管”要求落......
不運動和COVID-19的頑固癥狀之間的聯系正變得越來越明顯。巴西圣保羅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進行的、發表在《科學報告》上的一項研究表明,那些在COVID-19中幸存下來并仍有至少一種持續癥狀的人,過著久......
發表在《BMC傳染病》雜志上的這項研究發現,長COVID-19患者接受COVID-19疫苗后,他們產生了針對導致COVID-19的病毒的抗體,時間比預期的長。當一個人受到感染時,免疫系統通常會通過制造......
近日,多地網友發布自己抗原自測第二次陽性的照片,并分享了兩次感染的癥狀對比。這是否意味著疫情第二波高峰即將到來?“五一”假期將至,這是否會加速大規模的二次感染?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感染綜合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