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運動和COVID-19的頑固癥狀之間的聯系正變得越來越明顯。巴西圣保羅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進行的、發表在《科學報告》上的一項研究表明,那些在COVID-19中幸存下來并仍有至少一種持續癥狀的人,過著久坐不動的生活的可能性要大57%。此外,該研究發現,如果一個人有五個或更多的SARS-CoV-2感染的持續影響,他們不愛運動的幾率會增加138%。
"盡管這是一項橫斷面研究,但研究結果強調了在任何時候討論和鼓勵體育活動的重要性,包括在大流行期間,"該研究的最后一位作者、USP應用生理學和營養研究小組的協調員之一漢密爾頓-羅舍爾說。
這項研究由FAPESP資助,是評估體育活動對被稱為長COVID的疾病的影響的首批研究之一。長COVID的特點是在冠狀病毒感染解決后,癥狀至少持續兩個月,而且不能歸因于任何其他健康問題。
根據《自然醫學》雜志2020年12月的一篇社論,早期報告顯示,每四個因COVID-19住院的病人中,約有三個在出院后六個月至少有一個持續的癥狀。
研究方法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了HCFMUSP COVID-19研究小組在Hospital das Clínicas(HC)收集的數據,該醫院是由USP醫學院(FM-USP)管理的綜合醫院。共有614名實驗室確認的COVID-19的幸存者被納入調查,他們的平均年齡為56歲。
這些患者在2020年3月至8月期間住院,并在2020年10月至2021年4月(出院后6-11個月)實施了隨訪方案。他們接受了檢查和訪談,以了解他們的身體活動情況并評估其他生活方式項目。他們還被要求報告他們是否有與長COVID相關的十個癥狀,如疲勞、呼吸困難、嚴重的肌肉疼痛、味覺和嗅覺喪失以及記憶障礙等等。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指導方針,如果參與者報告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則被歸類為不愛運動。"羅舍爾說:"在我們的案例中,運動包括家務和步行,以及運動。
癥狀越多,久坐越多
研究人員進行了一些統計分析,以尋找長COVID的癥狀和不運動之間的相關性。60%的參與者被認為不愛運動,這一比例高于巴西衛生部在2020年進行的一項全國性調查(Vigitel)中發現的大多數地區的比例。
并發癥也很嚴重: 37%是吸煙者,58%有高血壓,35%有糖尿病,17%是肥胖者。"這些是嚴重COVID-19的風險因素。"羅舍爾說:"他們預計會在研究中頻繁出現,因為所有參與者都曾住院,"他補充說,55%的人需要重癥監護,37%的人曾插過管。"
當他們針對混雜因素(可能以產生虛假或扭曲的關聯的方式影響他人的變量)調整結果時,研究人員仍然發現,至少有一個持續癥狀的存在與久坐的幾率高出57%有關。羅舍爾說:"癥狀越多,身體不活動的可能性就越高。當報告有五個或更多的癥狀時,身體活動的幾率上升了138%。"
他補充說,某些與長期COVID相關的后遺癥與不運動非常密切相關。在調整后的統計模型中,相關度最高的是呼吸困難(132%)和疲勞(101%)。
他說:"假設患有這種疾病的人在保持活躍的日常活動方面遇到更多困難是有道理的。但是,久坐不動的人在從急性感染恢復后更容易出現這些長期癥狀,雖然這有道理,但我們的研究并不允許我們推斷出因果關系"。
關聯和假設
在文章中,作者說身體不活動"本身可能被認為是COVID-19康復者中的一種持續癥狀"。這一假設也被其他研究小組提出。文章中引用的一篇荷蘭論文描述了一項研究,其中239名康復患者報告說,在癥狀出現六個月后,走路的次數明顯少于他們感染疾病之前。
羅舍爾還認為,根據其他研究,理論上久坐可能會加劇Long-COVID的風險。2021年進行的一項也是由他領導的研究發現,住院的COVID-19患者如果有更多的肌肉力量和質量(因此可能較少久坐),往往在醫院停留的時間更短。
在后來的研究中,同樣的研究人員發現,在COVID-19住院期間失去更多肌肉質量的患者更有可能出現該疾病的持續癥狀,同時還指出可能與COVID急性期后醫療費用較高有關。
2020年在美國進行的一項研究分析了48440名COVID-19患者之前的身體活動史,發現那些持續不活動的人住院、進入ICU和死亡的風險最高。
"我們的最新研究通過描述身體不活動和COVID-19的持續癥狀之間的具體關聯來增加信息。未來的研究應該調查這種關聯,以了解其根本原因,"羅舍爾說。
這種聯系可能是雙向的,久坐有利于長COVID,而長COVID的人往往避免運動。
羅舍爾說:"從實際的角度來看,在大流行期間,體育活動的重要性得到了明確的證明。他強調說,在有些情況下,已經從疾病中恢復過來的人在進行體育鍛煉時應遵循醫療建議的預防措施,但作為公共衛生問題,應鼓勵積極的生活方式。久坐癥占全世界所有原因死亡的9%。"
《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于印發高血壓等慢性病營養和運動指導原則(2024年版)的通知》解讀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落實《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有關工作要求,進一步強化慢性病防控關......
衰老是導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這一過程通常與心臟功能的下降有關,特別是在左心室和心房的舒張功能障礙和肥大方面。普遍認為,經常鍛煉能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鍛煉的具體益處因方式和強度而異,美國運動協......
始于2020年3月的新冠大流行給人們日常生活的幾乎每個方面都帶來了巨大影響。許多研究記錄了大流行如何對兒童和青少年的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學習產生負面影響。人們也對大流行如何影響酒精消費非常感興趣,已有......
“中年發福不是代謝下降惹的禍”“越胖運動減肥越難”“每天八杯水的建議是否科學”等熱門科學話題,引起了社會公眾的廣泛關注。事實上,這些成果均出自同一個實驗室——我國首個人類雙標水實驗室。近日,由中國科學......
有人認為,過多的極限運動會損害身體健康。但近日一項發表于《英國運動醫學雜志》的研究發現,能在4分鐘內跑完一英里(約1.6公里)的人,通常真實壽命會比預期壽命長幾年。定期鍛煉對心臟健康很重要,但過多的劇......
脂質是一類生物大分子,包括簡單脂質和復合脂質兩大類,脂質生物學與疾病之間存在許多關聯。復合脂質被定義為具有三個或更多化學部分,磷脂是其中最常見的類型之一,它們在細胞膜中起著重要作用。早期研究表明,復合......
導讀:世界醫藥巨頭阿斯利康(AstraZeneca)公司在法庭上首次承認,其和牛津大學聯合開發的新冠疫苗可導致致命副作用。世界醫藥巨頭阿斯利康(AstraZeneca)公司在法庭上首次承認,其和牛津大......
近日,復旦大學人類表型組研究院教授王笑峰和金力團隊根據多種社會因素評估了社會衰弱狀態,并首次發現了社會衰弱增加了運動認知風險綜合征(MCR)的發生風險,該評估方式可在社區及醫院用于識別MCR風險較高的......
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和馬斯特里赫特大學的研究人員分析了鍛煉前后的老鼠和人體組織發現,隨著組織老化,一種脂肪分子會積累,但這種積累可以通過鍛煉來逆轉。研究結果發表在4月12日的《自然·衰老》雜志上。科學家......
近期,關于“二陽”的話題在熱搜中成功霸榜,身邊一些年初的“天選之子”也被新冠“查漏補缺”了,曬出了陽性兩條杠。也有不少伙伴表示,首陽的癥狀還沒完全消退,二陽咋這么快卷土重來了呢?面對很有可能與人類長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