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6-01-22 13:16 原文鏈接: 如何理性看待科技獎勵

      1月8日,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公布,備受關注的最高科學技術獎空缺。這使得國內公眾和媒體立即聯想到,這一桂冠為何沒有授予三個多月前剛獲諾貝爾獎的屠呦呦研究員?這一聯想引發了各種質疑,在微信朋友圈轉發的文章中,繼續為屠先生的“三無”身份抱不平者有之,細說屠先生與獎勵辦曾經的鮮為人知的秘辛者有之,強調現行體制及其科學家因為路線的分歧而阻礙其獲得國家科技獎勵者亦有之。

       或許因為跨年的忙碌與疲憊,所幸此事并未被炒作成一場熱絡的科技公共事件。科技界和公眾所表現出的平常心至少在客觀上表明,本土科學家屠呦呦在諾貝爾自然科學獎上零的突破,已緩解了人們的諾貝爾獎情結;對與國家科技獎失之交臂一事的不同解讀則提醒人們,科技獎勵首先是一種基于群體選擇的程序化的制度安排,錦上添花或雪中送炭并非其必然功能。總之,在經歷了其間的興奮與詫異之后,大家已經或應該開始學習如何理性地看待科技獎勵了。

       如何理性地看待諾貝爾獎與國家科技獎等高大上的科技獎勵呢?恰如默頓所言,像其他的社會建制一樣,科學也有其根據角色表現分配獎勵的制度,這些獎勵基本上是榮譽性的,而且是按照成就的大小給予的。概言之,科學獎勵是對獲得了杰出科學成就的科學家的榮譽性褒獎。不論是諾貝爾獎,還是國家科技獎,最終建立在對科學成就的評價之上。科技獎勵在表面上是對作為研究主體的科學家的獎勵,實質上則是鑒于某一科技成果在科技上或人類福祉上的重要性而對該成果及其研究所賦予的榮譽。

       因此,反思科技獎勵的實質性內涵的關鍵在于,如何恰當地認識科技成果及其研究的內在科學價值與科技獎勵的關系。科學家與工程師從事科技活動的目標在于科技創新而非科技獎勵,或者說科技獎勵只是他們實現其目標的過程中可能獲得的一個對科技創新本身并不那么重要的副產品。以獲得諾貝爾獎或國家最高科技獎為目標對于科研來說無異于緣木求魚。

       諾貝爾獎情結的癥結恰恰在于,科學對普遍知識的追求和民族國家對國際地位的角逐被不恰當地整合在了一起,盡管本土科學家的成就與民族國家的自信心的確能相互激勵。更進一步而言,科技獎勵本身是對科學活動的事后的與外在的評價,不管它所代表的榮譽多么崇高,都是在參考了科學共同體對具體的科學研究的同行評議之后而做出的二次或二階評價;與論文發表前或學術會議上具體的同行評議等一次或一階評價不同,作為二次或二階評價的科技獎勵,并不是對科技成果及其研究的內在科學價值的共同體內部的直接評價,而是對各種成果及其研究的內在科學價值及其衍生價值的比較與遴選。

       到目前為止,人們還沒有找出一套算法能給科研成果的科學價值打分排隊,也就是說科技獎勵的獲得并不是絕對與必然的。縱使能將所有人為的因素排除在外,對科學成果的二階評價也不可能找到一個統一的絕對標準,不同科研成果的內在科學價值實際上難于做出精確的比較。因此,獲獎成果的科學價值不盡然高于未獲獎成果,社會意義上的高級別的獎勵也不一定比低級別的獎勵的評價更準確、更權威。更為關鍵的是,這種比較與遴選最終將科技成果及其研究的二階評價“轉嫁”到相關研究所歸屬的獲獎主體之上,其目的不再是對科學本身做出評價,因而它們也不再對科學研究具有直接的評判與指導意義。所以,雖然科技獎勵對于科學研究、科學方法和科技體制均有其啟迪意義,但我們沒有充分依據完全根據諾貝爾獎的遴選結果來框定科學研究的方向,也不能因此肯定某種特定的研究進路與體制安排。

       鑒于科技獎勵對科技成果與研究所做出的評價固有的外在性、二階性和歷史追溯性,科技獎勵不論多么權威、其所代表的榮譽不論多么崇高,都不能凌駕于科學共同體對具體科學研究的科學價值的具體的同行評議之上,因為它們既不是對相關科學研究的內在科學價值的絕對權威與準確的評價,更不會因其而增進相關科技成果內在的科學價值。換言之,屠呦呦先生40多年前發現青蒿素的科學意義并不因為其獲得諾貝爾獎而增加,也不會因為沒有獲得國家最高科技獎而有些許減少。只要我們承認科學發現的客觀性及其科學價值的內在性,就應該認識到青蒿素與茅臺酒是不同的,盡管未必真有其事的國際博覽會金獎為茅臺開啟了巨大的升值空間,青蒿素制品的藥效卻并不會隨獲獎與否而起落。

    相關文章

    寧夏修訂科技獎勵辦法:最高200萬元獎勵

    記者5日從寧夏科技廳獲悉,根據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主席張雨浦近日簽發的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令,新修訂的《寧夏回族自治區科學技術獎勵辦法》(以下簡稱《獎勵辦法》)對辦法內容做出了諸多調整,獎項類別由5項......

    中科院提出7條誠信提醒,事關科技獎勵申報!

    5月11日,中國科學院召開2022年度科研誠信建設工作視頻會,會上發布了《關于在科技獎勵推薦過程中常見問題的誠信提醒》(以下簡稱《誠信提醒》),倡導在科技獎勵申報過程中的誠實守信行為。針對當前科技獎勵......

    創造更多“從0到1”原創成果

    國際競爭中,唯創新者強,唯創新者勝。  “在中國散裂中子源建成之前,我國已有科學家需要利用散裂中子源開展相關研究,但苦于當時國內沒有條件,只能去國外的散裂中子源上做實驗,很難爭取到......

    警惕!科技成果轉化獎勵現“攀比風”

    不低于50%,是201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以下簡稱《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修訂后規定的科技成果轉化獎勵比例的下限。在“上不封頂”的情況下,部分高校科研院所出現了獎勵比例“攀比”的......

    撰寫科技獎勵申報材料的“思路”“要點”與“技巧”

    科技獎勵是科技成果的行業認可,是對科研人員科研工作的褒獎,可以激發科研人員更高的科研積極性。同時,科技成果作為核心資源也是高校、研究院所、高新企業實現持續快速發展和培育核心競爭力的關鍵。科技獎勵是對科......

    中央發布關于“科技成果、科技獎勵”的重要指示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主任習近平5月21日下午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完善科技成果評價機制的指導意見》、《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

    山西組織召開全省提名2020國家科學技術獎工作動員會

    12月6日,山西省科技廳組織召開山西省提名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工作動員會,來自全省企業、高校、科研院所、醫院等單位的科技管理部門負責人及近年來山西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獲得者共60余人參加了會議。會......

    網友熱議科技獎勵大會:他們才是最值得追的星

    1月8日上午,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向獲得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哈爾濱工業大學劉永坦院士和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工程大......

    “五大獎”形成國家科技獎勵制度在改革中完善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吳文俊、袁隆平、王選、黃昆……歷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的事跡廣為人知,激勵著廣大科技工作者奮斗不息、創新不止。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家科技獎勵制度在改革中發展完善,逐步建立健全既......

    黑龍江:科技獎勵申報者憑一篇論文斬獲自然科學一等獎

    黑龍江科技獎勵重質不重量申報者憑一篇論文斬獲自然科學一等獎12月13日,2018年度黑龍江省科學技術獎結果新鮮出爐。科技日報記者注意到,其中一個最突出亮點是,由哈爾濱工業大學黃志偉教授團隊承擔的“艾滋......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