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4-05-11 10:35 原文鏈接: 妙!我國科學家為小麥注入“植物疫苗”

    “病原真菌是‘敵人’,真菌病毒是‘敵人’的‘敵人’,而‘敵人’的‘敵人’不就是咱們的‘朋友’嗎?”

    5月9日,“植物疫苗促進小麥抗病、提質增產綠色技術”現場觀摩活動在湖北省襄陽市舉行。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姜道宏帶來的一款“腦洞大開”的作物病害綠色防控成果——“植物疫苗”引發在場學者關注。


    觀摩活動現場。華中農大供圖

    從動物疫苗到作物疫苗

    植物疫苗的概念是從人和動物疫苗概念挪移過來的。姜道宏告訴《中國科學報》,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他和團隊成員都在思考一個問題:人和動物疫苗注射到接受者體內后會產生抗體,防病治病,包括農作物在內的植物能否借鑒“疫苗治病”的思路?

    研究發現,農作物“一生”會被多種病原物感染,80%以上的病害是由病原真菌導致的。姜道宏團隊利用攜帶真菌病毒病原真菌的無致病力和內生特性,給種子或者植株打上“疫苗”,激發植物的抗病反應,進而把“對方陣營”的“敵人”誘導為“朋友”,達到保護植株的目的。相對于傳統的“見蟲治蟲、見病治病”,該團隊開拓出一條利用有益微生物抗病的全新技術思路。

    據了解,姜道宏團隊14年以來一直致力于植物抗病研究。2010年,他帶領研究團隊在湖南益陽大通湖油菜病株上成功分離了抗病DT-8菌株。以此為發端,先后在水稻、油菜、大麥和玉米等作物上實現了“植物疫苗”的抗病加持。繼水稻和油菜“植物疫苗”研制成功后,2023年該團隊嘗試在小麥中找到“植物疫苗”的用武之地。

    小麥被認為是核盤菌的非寄主植物。該團隊研究發現,核盤菌是禾谷類植物的朋友,核盤菌可在小麥身上內生生長,且不傷害小麥。利用這一特性,團隊研制了一款名叫“綠麥寶”的疫苗,利用真菌病毒SsHADV-1“打壓”核盤菌使其喪失致病能力,同時內生的核盤菌又可“幫扶”作物免疫系統,提升作物綜合抗病能力。

    中國工程院院士康振生告訴記者,我國農作物病蟲害年均損失高達1400萬噸,長期以來,糧食作物的抗病依賴農藥等化學防控,對環境帶來不小傷害。為“良種”找到“良護”方案,一直是科學家苦苦尋覓的路向,小麥植物疫苗“綠麥寶”的問世,為小麥綠色防控找到了一條新路子。

    從“綠稻寶”到“綠麥寶”

    風吹麥浪,豐收在望。

    在襄陽市毛崗村萬畝連片示范區,100余名由院士、教授、農藝師、研究員組成的觀摩團現場調研了“疫苗小麥”長勢。

    《中國科學報》在現場看到,在施用過“植物疫苗”的麥田里,麥苗茁壯、麥穗繁密。

    “快、齊、壯、綠”,襄陽市農業科學院專家白桂萍評價“疫苗小麥”:“表觀效果‘肉眼可見’。”

    據介紹,隨著油菜疫苗“綠油寶”,水稻疫苗“綠稻寶”和小麥疫苗“綠麥寶”相繼問世,一個比較樂觀的預期是:未來科學家可能找到一種適合多種作物、多病同治的廣譜抗病“疫苗”。這將從根本上提高作物綜合免疫力,為解決糧食安全、種業安全提供綠色“護盾”。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獻龍認為,“小麥疫苗”概念新、效果好、模式佳、易操作、潛力大。他希望研究團隊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讓技術變成更加輕簡的“傻瓜技術”,讓老百姓用得上、用得好、用得增產增收!

    中國工程院院士柏連陽希望“小麥疫苗”能盡量推廣到湖南、甘肅、浙江等更多地方,促進更大范圍地試種、測試和應用研究。

    “盡管應用前景廣闊,但‘植物疫苗’終究是個新生事物,還有很多技術問題需要突破,未來我們將奮力攻關,使它得到更廣泛應用。”姜道宏表示。

     


    相關文章

    二氧化碳濃度提升促進小麥磷利用效率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農業清潔流域團隊揭示了二氧化碳濃度長期升高的條件下作物調節根系形態和生理性狀及根際微食物網以獲取磷的生物學機制。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宏(imeta)》上。......

    小麥育種專家李晴祺:二十六年馴服一頭“牛”

    “提前超額完成了‘七五’攻關任務,育成了大粒型、多抗、高產新品種……”1990年,全國小麥育種科技攻關“七五”總結交流會前夕,李晴祺伏案疾書,寫下這份手稿。字字句句,皆深思熟慮、反復斟酌。這一刻,他的......

    《自然》:研究解碼全球小麥百年種質多樣性

    6月17日,《自然》在線發表了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領銜的一項國際合作研究成果。科研人員引進和利用20世紀初收集的來自世界30多個國家的小麥種質資源,綜合運用基因組學、遺傳學、生物信息學和......

    古麥今用現代小麥找回丟失的遺傳基因

    記者18日從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獲悉,6月17日23時,《自然》刊登了該所(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深圳分中心)研究員程時鋒團隊聯合英國約翰·英納斯中心等國內外多家優勢單位完成......

    小麥家族上新!國家審定通過135個小麥新品種

    日前,農業農村部發布品種審定公告,第五屆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根據《種子法》《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辦法》有關規定,嚴格審核把關,審定通過了135個小麥新品種。從審定品種情況看,重點在兩個方面取得了新進......

    保護種糧積極性稻谷、小麥、玉米三大主糧農業保險全面鋪開

    糧食安全關乎國計民生,稻谷、小麥、玉米三大糧食作物更是端穩中國飯碗的底氣所在。實施好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政策,能夠幫助種糧農民有效抗御風險,保護種糧積極性,守護好農民“錢袋子”。不久......

    普冰“煉成”:為小麥種業注入新動能

    戈壁灘上有一種野草,莖稈細韌,葉子堅硬窄短內卷,花序粗壯,小穗緊密平行排列成兩行。它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冰草。由于冰草營養豐富,適口性佳,被各種家畜所喜食,成為中國北方干旱及半干旱地區人工草地種植的重......

    全國小麥抗赤霉病育種工作推進會議召開

    為落實種業振興行動方案、推動我國小麥抗赤霉病新品種選育,在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科學技術司領導下,國家農業生物育種專項(小麥)、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小麥)、國家小麥育種聯合攻關、國家小麥產業技術體系......

    綜合技術助力小麥高質高效大面積單產提升

    5月9日,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原研究中心、作物科學研究所與棉花研究所聯合主辦高產優質強筋小麥新品種中麥578高質高效大面積單產提升綜合技術展示現場觀摩暨產業化對接會。豐收在望的示范區中麥578。中國農科院......

    妙!我國科學家為小麥注入“植物疫苗”

    “病原真菌是‘敵人’,真菌病毒是‘敵人’的‘敵人’,而‘敵人’的‘敵人’不就是咱們的‘朋友’嗎?”5月9日,“植物疫苗促進小麥抗病、提質增產綠色技術”現場觀摩活動在湖北省襄陽市舉行。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姜......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