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制改為“五二三”能緩解競爭壓力嗎?對就業是否有幫助?據了解,取消當前的普職分流,實行五二三學制,能不能緩解高考的壓力呢?什么是523學制?
(圖片均為網絡圖片,若無意侵犯您版權權益,請來信聯系我們,收到信息三天內刪除下架處理)
全國政協委員、福建省政協副主席阮詩瑋發現,基礎教育整體學習年限偏長,不利于生育政策落地。
現行學制下,公民完成高中階段教育已19周歲,本、專科畢業時一般為22周歲左右,博士畢業至少28周歲,工作后也需要數年的奮斗期,這導致知識女性容易錯過22至30歲最佳生育年齡。
阮委員經過調研后,提出的解決方案是“建議六三三學制改為五二三”,并將義務教育由九年改為十年。相應地,可取消中考普職“五五開”分流,多數初中生畢業后直接進入普通高中,形成小學、初中、普通高中貫通辦學體制。
把九年制義務教育改為十年,與六三三學制下把高中(中職)改為義務教育的改革方案相比,從財政負擔角度來說,要減少兩年財政負擔,地方政府應該是樂意的。
普職“五五開”分流使15歲的孩子必須為未來的職業發展做出明確的選擇,的確異常殘酷,阮委員提出初中階段取消這一政策,順應了民意,老百姓想必是大力支持的。
為了減少學制縮短對教學質量的沖擊,阮委員提出將數理化等部分艱深內容上移至高等教育階段,適當壓縮外語等學科課時,增加哲學、邏輯學、信息技術等內容,并將通識性的中等職業教育內容融入義務教育階段。
為了銜接基礎教育,阮委員建議,淡化高等教育階段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差別,鼓勵高校開設面向社會需求的職業技能型專業。
阮委員看到了問題之所在,提出的一攬子解決方案,既考慮到政府的承受能力,也考慮到民意,同時也注意到了改革帶來的沖擊,用心很深,與很多隨口胡謅的建議相比,可以說是近年來少有的教改方案。
盡管阮委員在制定教改方案的時候充分考慮了改革阻力,但具體執行起來,仍有相當大的困難,不可不詳細考察。
01
能緩解多少問題?
阮委員的意圖,是讓知識女性盡早完成學業,盡早生育孩子。同時也認為,這是人口社會結構、勞動人才需求對我國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中國大陸即將進入婚育年齡的知識女性占比有多少呢?國家統計局2021年發布《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11—2020年)》顯示,高等教育在校生中女研究生人數為159.9萬人。
怎么便于這100多萬知識女性盡早生娃,可能問題不在縮短學制上,生不生娃?生幾個娃?對一名年輕女性來說,年齡大小只是其考慮決策的因素之一。
養不養得起?誰來帶孩子?可能才是決定性因素。一言以蔽之,從社會政策角度來說,能夠提供多少社會福利,恐怕才是關鍵。而鑒于知識女性占比太小,杯水車薪,針對她們的生育政策,其實可以緩一緩。
在中國,無論古今,政府一向深度介入家庭生育,無論遏制生育和鼓勵生育,都有配套政策,但須知,生孩子這種事,不像開水龍頭那么簡單。問題究竟出在哪里,其實可以做一些比較深入全面的研究,政策的針對性可能更強。
當阮委員把便利女性生育的意圖,轉移到提高勞動人才(素質)時,遇到的阻力和難題不可謂不小。
02
高考的分流作用沒有變
中國大陸的高考,在高等教育大眾化之前,把年輕人劃分為考得上的和考不上的。考得上的,就有好工作,好前程,考不上的,就只有差工作,談不上什么前程,于是所有家庭趨之若鶩,視之為人生翻盤的唯一機會。
高等教育大眾化之后,高考把年輕人劃分為考得上好大學的和考不上好大學的。考上好大學的,有好工作,考不上好大學的,工作就要差一些,前程堪憂,于是所有家庭還是對高考異常看重。
一小部分家庭經濟條件比較優渥的,可以選擇出國留學,但那不是主流。
取消當前的普職分流,實行五二三學制,能不能緩解高考的壓力呢?我的看法是:不能。
其一,你只要看看公務員、事業單位和國央企招考的條件和結果,就知道,今天,你一個普通人,若不是985、211、雙一流畢業生,是很難進去的。須知,這些企事業單位的招考,不僅僅是招聘員工,其“國”字頭的單位身份,代表著國家意志,是一種主流價值觀,是就業指揮棒。誰不想“上進”呢?
其二,考上好大學的競爭烈度,必定傳導到初高中的五年甚至小學和幼兒園,這絲毫不會因學制縮短和課程難度降低而改變,在更短的時間內要掌握更多的教學內容,勢必造成更強的競爭烈度。
其三,無論怎么改革,中國大陸的高考終究是選拔性考試,一定會把學生的成績分出個三六九等,雖然法定的教學內容難度大幅下降,但關鍵性的拉開距離的考題,一點都不會容易。
學校課堂不講,學生家庭必定要找課外補習,明面上已經取締,但更為旺盛的需求,一定會催生補課“黑市”,最終,還是出得起更高價錢的家庭,得到更好的學習機會。
03
誰能勝任哲學和邏輯學教學?
阮委員認為可以降低中學階段數理化的難度,增加哲學、邏輯學、信息技術等內容。阮委員可能不知道的是,對絕大多數中國大陸的中學生來說,學中學的文科,其痛苦程度,絲毫不亞于學數理化。
首先是教材文字普遍寫得詰屈聱牙,基本不照顧小孩子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不死記硬背,很難掌握其理論機理。
其次是為了減輕學生負擔,減省了很多內容,減掉了血肉,只剩下骨架和概念體系,結果造成學生更難理解課程內容。
再次是師資。大城市還好一點,很多農村地區,除了語文課,文科教學的教師跨學科充任的現象不在少數,這種情況下,如果教師本人對該學科沒有深刻理解,也就只能帶著學生稀里糊涂念念課本,起不到多少傳播人文社會科學知識的作用。
現在阮委員要開設哲學和邏輯學,我是很贊成的,但教師從哪里來?如果阮委員認為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那么現在的政治課老師就可以充任,如果阮委員認為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那么現在每年高校哲學系畢業的學生又有多少?更不要說現在高校里,根本沒有邏輯學的本科生,研究生也少得可憐。
當然,不是說這個改革不該搞,作為一種改革方向,是可以慢慢把師資培養起來的。但初始的很多年里,那些可憐的學生,恐怕只能忍受稀里糊涂的老師念念課本的教學了。
現在還需要擔心的另一種情況是,改到中途不搞了,又要改了,那可就一地雞毛了。
高校畢業生就業是民生保障的重中之重。近年來,我國高校畢業生規模持續攀升,供需矛盾加劇,就業壓力凸顯。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湖北第二師范學院院長鄭軍提出,當前高校就業專項經費機制仍存在短板,制......
LCGCInternational的編輯們探討了化學家如何在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中脫穎而出,并重點介紹了薪資和就業統計數據。盡管目前勞動力市場普遍面臨挑戰,但分析化學家市場 依然強勁。根據美國......
近段時間,隨著北大考古專業女孩鐘芳蓉畢業相關信息受到關注,考古學專業再次進入大眾的視野。北大考古學專業的招生、就業情況如何?普通高校的考古學專業能不能報、是否面臨就業難?哪些學生適合報考古?如何看鐘芳......
今年5月,程偉(化名)完成了自己的博士論文答辯。在此之前,他曾面臨人生道路的選擇——是留在自己畢業的這所“雙一流”高校工作,還是接收福建省某地選調生的“offer(錄用通知)”,開啟自己的公務員生涯。......
大學生就業有哪些政策保障舉措?職業教育就業率如何?高等學校的學科專業布局應如何調整?5月10日,上海市教委主任周亞明做客“2024民生訪談”節目,對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逐一進行了拆解。高校畢業生就業的“......
2024年度以工代賑中央投資累計下達115億元將帶動25萬農村群眾就地就近就業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以工代賑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財政部已下達202......
2024年一季度,面對復雜嚴峻的國際環境和國內經濟恢復進程中的困難挑戰,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靠前發力實施宏觀政策,固本培元增強內生動能......
黑龍江正推進省屬本科高校學科專業調整優化。近日,黑龍江省教育廳召開省屬本科高校專業設置調整優化改革工作推進會,會上發布了“重點調整專業建議清單”。今年4月,黑龍江省開展了全省1800余個本科專業點的數......
近日,廣州民政局公示了一份擬聘用名單,其中擬入職遺體火化工的名單中,有香港中文大學佛學研究專業的碩士、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學士等,引起輿論關注。不少網友表示這是“大材小用”“太卷了”。名校、高學歷畢業生......
越來越多大學應屆畢業生也已不再把一線大城市作為其職業生涯的首發地,而是將目光轉向縣域,掀起了一股縣級城市及以下地區”(以下簡稱“縣城”)就業的新潮流。根據麥可思研究院(以下簡稱麥可思)數據顯示,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