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4-12-05 12:01 原文鏈接: 學術界算力不足,限制人工智能創新

    一項針對全球數十家機構學者的調查顯示,許多大學的科研人員對可供他們用于人工智能研究的算力資源有限感到沮喪。

    據《自然》報道,科研人員接觸不到最先進的計算系統,可能會阻礙他們開發大型語言模型和進行其他人工智能研究的能力。

    特別是,學術界研究人員有時沒有足夠的資源獲得強大的圖形處理器(GPU)——通常用于訓練人工智能模型的計算機芯片,其成本可能高達數千美元。相比之下,大型科技公司的研究人員預算更高,可以在GPU上投入更多。

    image.png

    英偉達的H100 GPU是人工智能研究中備受追捧的芯片。圖片來源:英偉達


    “每增加一塊GPU,都會增加更多算力。”該研究作者之一、美國布朗大學的計算機科學家Apoorv Khandelwal說,“那些行業巨頭也許擁有數千塊GPU,但學術界可能只有幾塊。”

    美國非營利性人工智能研究機構EleutherAI的執行董事Stella Biderman表示:“學術界和行業之間的差距很大,但它本應該小得多。”對這種差異的研究“非常重要”。

    為了評估學術界可用的算資源,Khandelwal和同事調查了35個機構的50名科研人員。在受訪者中,66%的人對算力的滿意度為3分或更低(滿分為5分)。“他們一點也不滿意。”Khandelwal說。

    大學對使用GPU有不同的設定。在有些大學,可能有一個由院系和學生共享的中央計算集群,科研人員可以在那里申請GPU時間。其他機構可能會購買機器供實驗室成員直接使用。

    一些科研人員表示,他們必須等待數天才能使用GPU,并指出,在項目截止日期前后等待時間特別長。

    調查結果還突顯了全球在獲取方面的差距。例如,一位受訪者提到了在中東難以找到GPU。只有10%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可以使用英偉達的H100 GPU,這是為人工智能研究設計的強大芯片。

    這一障礙極大加劇了預訓練過程的難度,即向大型語言模型輸入海量數據集的過程變得尤為困難。“由于成本高昂,大多數學者甚至不敢涉足預訓練領域的研究。”Khandelwal指出,算力匱乏可能會嚴重制約這一領域的未來發展。

    “為了長遠的發展,擁有一個健康、有競爭力的學術研究環境至關重要。”該研究作者之一、美國布朗大學的計算機科學和語言學學者Ellie Pavlick說,“相比之下,在行業研究中往往存在顯著的商業壓力,這有時會促使他們急于求成,減少了對未知領域的探索。”

    該團隊還深入探究了科研人員如何在算力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進行更高效的利用。他們測算了在使用1至8塊GPU的低資源硬件環境下,預訓練多個大型語言模型所需的時間。盡管面臨資源限制,科研人員仍成功訓練出多個模型,但這一過程耗時更長,并要求他們必須采用更為高效的方法。

     


    相關文章

    學術譜系如何跳出“近親繁殖”怪圈

    “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孫悟空拜菩提祖師為師,成為“齊天大圣”。蘇秦、張儀、孫臏、龐涓師從鬼谷子,在戰國亂世縱橫捭闔名揚天下。獲得自然科學桂冠的諾貝爾獎得主之間,“學術譜系”傳承之力也不可小覷。今......

    關于組織開展人工智能偽造圖像鑒定能力驗證計劃的通知

    關于組織開展人工智能偽造圖像鑒定能力驗證計劃的通知......

    高校該如何引導學生規范使用人工智能

    郭英劍中國人民大學首都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副院長近期,復旦大學發布《復旦大學關于在本科畢業論文(設計)中使用AI工具的規定(試行)》,明確提出了“六個禁止”,對人工智能(AI)工具在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撰......

    多所高校提出使用AI的多個“禁止”,學術論文使用AI邊界在哪兒?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一路突進,現在人們對于AI工具的應用也越來越多元,尤其是在文稿撰寫方面。不少人在網上用AI寫文案、寫評價,也有高校學生把AI用在了學術論文的撰寫過程中。的確,相比線下翻書籍或者線上找資......

    學術界算力不足,限制人工智能創新

    一項針對全球數十家機構學者的調查顯示,許多大學的科研人員對可供他們用于人工智能研究的算力資源有限感到沮喪。據《自然》報道,科研人員接觸不到最先進的計算系統,可能會阻礙他們開發大型語言模型和進行其他人工......

    學術界算力不足,限制人工智能創新

    一項針對全球數十家機構學者的調查顯示,許多大學的科研人員對可供他們用于人工智能研究的算力資源有限感到沮喪。據《自然》報道,科研人員接觸不到最先進的計算系統,可能會阻礙他們開發大型語言模型和進行其他人工......

    第五屆全國人工智能大賽正式啟動

    近日,由深圳市科技創新局、鵬城實驗室主辦的第五屆全國人工智能大賽在深圳正式啟動,并向全球發起揭榜邀請。記者獲悉,本屆大賽“AI+圖像編碼”、“AI+增強視頻質量評價”、中國移動動感地帶“AI+數智創新......

    2025年人工智能將成推動新消費模式關鍵力量

    消費者研究與零售監測公司尼爾森IQ26日發布的《通往2025:中國消費者展望》(以下簡稱“報告”)指出,展望2025年,可以預見新科技、新需求的介入將帶來全新生活方式,刺激新的消費方式形成。國家統計局......

    人工智能時代來臨我們該如何培養拔尖創新人才

    AI時代如何培養拔尖創新人才AI教育不是一個“筐”什么都能往里裝人工智能無疑是最近一段時間最響亮的名字。特別是今年的諾貝爾獎——三大自然科學獎項中的兩項都頒給了與人工智能相關的研究,這樣的結果更讓人工......

    《2024研究前沿》報告發布人工智能等成重點探索領域

    人工智能倫理準則、軸子暗物質探測、表觀遺傳時鐘……27日發布的《2024研究前沿》報告和《2024研究前沿熱度指數》報告,遴選出2024年全球較為活躍或發展迅速的125個研究前沿,并對相關學科的發展趨......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