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師范大學化學學院蘭亞乾/路猛研究團隊首次報道了通過合理調控三維共價有機框架材料(3D COFs)中的金屬活性位點和局域氫轉移效應實現高效光催化乙炔半加氫制乙烯。近日,相關成果發表于德國《應用化學》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乙烯是生產聚乙烯的主要化學品,每年消耗量超過1.85億噸。大部分工業原料乙烯來自石油的蒸汽裂解。然而,此種方法所制成的乙烯不可避免地含有約0.5-3 vol.%的乙炔雜質,當將乙烯聚合成聚乙烯時,這些雜質會毒害齊格勒-納塔催化劑。因此,在塑料生產之前,必須除去原料乙烯中的乙炔以滿足聚合物級乙烯的要求。
目前工業上使用的策略是將乙炔原位半加氫為乙烯,然而,目前工業乙炔半加氫主要基于熱催化乙炔加氫工藝(乙炔+氫氣→乙烯),其過程存在反應溫度和壓力高、使用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作為能源以及氫氣消耗過多等諸多問題尚未解決,從而導致成本高昂。因此,有必要開發更綠色、更節能、更經濟的方法來實現溫和條件下的乙炔加氫。
基于此,團隊設計了一系列基于[8+4]結構的晶態3D COFs。通過調控這些3D COFs中的金屬活性位點和局域氫轉移效應,成功實現了高效光催化乙炔加氫制乙烯。其中,含有鈷乙醛肟活性中心和局域氫轉移效應的Cz-Co-COF-H在模型反應即純乙炔加氫中乙烯平均產率為1755.33 μmol g-1 h-1,此外,在含1%乙炔的粗乙烯混合物中乙炔轉化率接近100%,最終得到聚合物級乙烯。大量的實驗結合理論計算表明Cz-Co-COF-H中合適的底物吸附和局域氫轉移效應協同促進了乙炔到乙烯的轉化。
該項工作為乙炔加氫制乙烯的高效光催化劑的合理設計和開發提供了新的見解。
華南師范大學化學學院蘭亞乾/路猛研究團隊首次報道了通過合理調控三維共價有機框架材料(3DCOFs)中的金屬活性位點和局域氫轉移效應實現高效光催化乙炔半加氫制乙烯。近日,相關成果發表于德國《應用化學》期......
近日,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在綠色合成光催化防污材料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分離純化技術》。生物污損問題對海洋資源開發和海事活動構成了嚴峻挑戰,因此,開發綠色且持久的海洋防污材料顯得......
近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學交叉創新研究院修復生態學研究團隊在光催化降解抗生素領域取得進展,以活化生物炭(ACB)為載體,通過水熱反應聯合化學共沉淀法研發了新型N,S共摻雜生物炭基Ag3PO4復合光催化劑(......
科技日報北京10月8日電(記者劉霞)韓國高級科學技術研究所科學家憑借光催化技術,成功地從分子中提取出一個氧原子,并巧妙地用氮原子取而代之。最新研究有望改變藥物制造方式。相關論文發表于最新一期《科學》雜......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江海龍教授團隊聯合羅毅教授和江俊教授團隊在人工光合成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研究成果以“Dynamicstructuraltwistinmetal–organicframeworksenha......
近日,華南師范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嚴勇和教授蘭亞乾團隊在新型三維共價有機框架的光催化領域取得了重要研究進展。相關成果發表在《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ScienceReview)。光誘導電子轉移可以......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峰、副研究員羅能超團隊發表光催化生物質精煉的催化劑設計綜述性文章,總結了光催化劑的表面結構、電子結構以及助催化劑等因素對生物質精煉中的界面電荷轉移和自由基反應......
通過對嫦娥五號月壤顆粒開展研究,在月壤玻璃珠表面微隕石撞擊坑中發現一系列含鈦的蒸發沉積顆粒,這是此前未被識別的太空風化產物。該研究結果完善了對月球表面太空風化過程的認識,也為理解太陽系其他無大氣天體表......
近日,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沈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劉崗研究員團隊與國內外多個研究團隊合作,研制出將半導體顆粒嵌入液態金屬實現規模化成膜的新技術,并構建出新型仿生人工光合成膜,其具有類似樹葉的功能,在太......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太陽能研究部太陽能制儲氫材料與催化研究組研究員章福祥團隊,設計合成了單原子銥修飾鎳合金催化劑(Ir1Ni),用于堿性電解水析氫、析氧,具有水分子活化與H-H、O-O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