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科技部正式發文批準在四川建設2家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分別為依托四川農業大學建設的西南作物基因資源發掘與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和依托成都中醫藥大學建設的西南特色中藥資源國家重點實驗室。至此,四川國家重點實驗室增至16個。
四川農業大學:省部共建西南作物基因資源發掘與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
1月18日,四川農業大學從省科技廳獲悉,科技部近日發文,正式批準四川農業大學西南作物基因資源發掘與利用實驗室為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這標志著四川農業大學重大平臺建設實現2021年開門紅。
該實驗室從2008年開始籌建,尤其是在2018年,學校把籌建中的“西南作物基因資源發掘與利用”實驗室設定為正處級建制,全面推進資源整合,強力推進籌建工作。重點實驗室的建設得到科技部、四川省委省政府,省科技廳的大力支持。四川省委、省政府將四川農業大學籌建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作為2018年下半年和2019年上半年的重點工作來抓。2019年4月,省委書記彭清華蒞臨學校考察調研時,還特意關心了國家重點實驗室創建的工作進度。2020年,先后有5位省領導來校考察調研,對重點實驗室建設提出了殷切希望。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全省首個農業類國家重點實驗室落戶四川農業大學。
四川是西南地區唯一的全國糧食主產區,在保障全國糧食安全、促進區域經濟發展與民族和諧上,起著重要作用。省部共建西南作物基因資源發掘與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將以西南作物基因資源發掘與利用為導向,圍繞作物優異基因資源發掘、作物與有害生物互作、作物環境響應與生理以及作物種質創新與品種設計四個研究方向開展基礎和應用研究,一方面,將針對限制西南糧食作物“優質、高產、高效”生產的重大科學問題,開展優異種質資源發掘和相關重要機理研究,產出一批重要原創性理論研究成果,為突破西南糧食安全生產的瓶頸提供強大理論指導。另一方面,將聚焦西南糧食安全生產的重大需求,開展作物突破性新品種的培育以及應用推廣新技術的研發,產出一批重要應用成果,為西南農業高效和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技術支撐,以此提升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增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助推農業高質量發展和現代農業強省建設。
成都中醫藥大學:省部共建西南特色中藥資源國家重點實驗室
1月19日上午,省部共建西南特色中藥資源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工作會在成都中醫藥大學召開。學校黨委書記劉毅,校長余曙光,副校長黎勝紅出席會議。會議由副校長、西南特色中藥資源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彭成主持。
余曙光宣讀了《科技部辦公廳關于批準建設省部共建西南作物基因資源發掘與利用、西南特色中藥資源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通知》。他指出,在五年建設期內,實驗室一定要堅持高標準建設目標,堅持創新引領和特色發展,圍繞西南特色中藥資源,進一步明確方向、集結隊伍,奮力做出高水平科研成果,努力成為區域內組織和開展高水平科學家研究、聚集和培養優秀科研人才,促進國內外科研合作和學術交流的重要基地。學校作為依托單位,將支持實驗室探索建立符合科技創新規律的管理模式和制度,全力做好人、財、物的建設保障。
黎勝紅介紹了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運行和考核評估的相關要求,并指出,實驗室建設要對標一流,找差距、補短板,在高水平成果培育、科研團隊建設、對外交流合作等方面提早謀劃,力爭在西南特色中藥資源的關鍵科學問題研究上取得原創性、突破性成果,引領中藥資源的系統研究,推動中藥現代化與國際化發展。
藥學院副院長裴瑾匯報了實驗室建設相關要求。實驗室將進一步明確方向、強化特色、瞄準前沿、突出重點、整合資源、優化管理,搭建三大平臺九大技術單元,開展“系統保護-系統培育-系統發現-系統開發-臨床轉化”的特色研究,形成以中藥資源為核心的“大品種、大產業”的中藥產業發展新格局,促進中藥產業全面提質增效。
彭成介紹了西南特色中藥資源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的歷程,實驗室是在我校2010年獲科技部批準建設“四川省中藥資源系統研究與開發利用重點實驗室—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的基礎上,立足西南特色中藥資源優勢和成都中醫藥大學“系統中藥學”學術思想,依托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中藥學,聯合長期合作的伙伴實驗室,于2018年3月正式籌建。2019年5月,實驗室建設納入部省會商議題;2019年7月,實驗室建設運行實施方案順利通過專家論證;2020年10月,實驗室建設順利通過科技部與四川省人民政府專題協商。
下一步,實驗室將按照專家論證通過的《省部共建西南特色中藥資源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運行實施方案》,緊緊圍繞國家關于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戰略部署,開展具有區域特色的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全面提升西南特色中藥資源研究的科學水平,推動我國中藥資源基礎研究的創新突破,成為西南特色中藥資源科學研究中心、人才培養中心和學術交流中心;通過對西南特色中藥資源的系統研究與開發,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產業優勢、生態優勢,推動西南區域經濟社會生態的高質量發展。
劉毅作總結講話,指出實驗室獲批建設,是學校“雙一流”建設的重要突破和標志性成果,更是學校“十四五”新征程的新起點。在未來五年的建設中,實驗室要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主動謀劃,圍繞三個研究方向和任務指標,整合資源,加強平臺建設和人才培養,建立健全實驗室管理制度,努力取得原創成果,切實解決中藥領域的關鍵核心問題,全面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和國際影響力。
學校相關職能部門,相關學院和科研機構,以及實驗室科研人員參加會議。
3月16日上午,西北民族大學召開干部大會,宣布西北民族大學校長調整的決定。國家民委黨組成員、副主任邊巴扎西,國家民委人事司司長張國發、教育科技司司長宋全通過視頻方式出席會議。張國發宣布了中共國家民委黨......
近日,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陸續獲批,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1年1月,獲批建設的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數量已經超過50家。其中浙江省農業科學院和寧波大學、昆明理工大學、武漢紡織大學、太原理工大學等單......
日前,科技部正式發文批準在四川建設2家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分別為依托四川農業大學建設的西南作物基因資源發掘與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和依托成都中醫藥大學建設的西南特色中藥資源國家重點實驗室。至此,四川......
日前,科技部批準武漢紡織大學省部共建紡織新材料與先進加工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運行,標志著武漢紡織大學在國家級科研平臺建設方面取得歷史突破,將對學校的“雙一流”建設及下一步發展起到重要推動作用。省部共......
科技部湖南省人民政府關于批準建設省部共建木本油料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通知國科發基〔2020〕68號湖南省科技廳:為提高區域自主創新能力,推進區域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加大創新驅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力度,......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近日,科技部、天津市人民政府關于批準建設省部共建組分中藥國家重點實驗室。該重點實驗室由天津市科技局主管,依托天津中醫藥大學,張伯禮院士將擔任實驗室主任。科技部天津市人民政府關于批準建設......
5月20日,教育部辦公廳發布《關于組織開展2020年度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申報工作的通知》,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采取省級推薦、部級認定的方式,各地推薦的協同創新中心原則上須經省級認定且運行2年以上,運......
作為目前我國頂尖的科研平臺之一,國家重點實驗室在科學前沿探索和解決國家重大需求方面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經過30多年建設發展,科技部已在相關領域建設了500多個國家重點實驗室。目前納入國家重點實驗室統......
3月19日,重慶醫科大學和重慶交通大學分別宣布獲批建設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其中,重慶醫科大學獲批建設省部共建超聲醫學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重慶交通大學獲批建設省部共建山區橋梁及隧道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按照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工作的總體部署,在各地培育推薦基礎上,經專家評審、統籌考慮,教育部決定認定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共64個(見附件),有關事項通知如下:一、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以下簡稱中心)由省......